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544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 戊戌变法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解析:甲午战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的呼声。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顽固派解析: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答案:B3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组织学会 D创办国闻报解析:A项是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C、D两项是维新运动的发展,只有B项是由理论传播到政治实践的转折点。答案:B4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下列关于康有为变法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著有劝学篇,全面维护封建纲常名教B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变革C进呈日本变政考,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D成立保国会等团体,促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解析:张之洞著有劝学篇,他不属于维新派。准确识记史实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分析相关选项。本题既可根据基本史实直接选出,也可通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可能维护封建纲常名教。答案:A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维新变法的爱国启蒙作用。然后,结合相关知识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B6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图1马关条约的签订图2“公车上书”题名记图3瓜分中国漫画请回答:(1)图2反映的事件与图1是什么关系?(2)图3反映了什么问题?此后,康、梁维新派是怎样推动维新运动发展的?(3)上述信息说明维新运动首先是一场怎样的运动?解析:本题为图片材料题,要结合时代背景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根据问题要求组织答案。第(1)问考查民族危机与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的关系。第(2)问围绕瓜分狂潮和维新运动的开展来组织答案。第(3)问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维新运动的性质。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引起反响,康梁发动各省举人“公车上书”。(2)问题: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推动: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推行维新变法,康有为三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施政纲领,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3)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基础巩固1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维新派()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些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解析:这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反映了他们不敢彻底与封建制度决裂,以此来减少变法的阻力。答案:D2在维新运动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C变更国体的主张 D主张大兴民权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光绪帝的目的是向西方学习,所以B项正确。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不会变更国体和大兴民权,所以C、D两项说法错误。A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答案:B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解析: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的是林则徐和魏源,改变了中国政体的是辛亥革命,故A、B、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C能力提升4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能力。关键是注意题干“突破”二字。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答案:A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结合维新派宣传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6“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鼓舞欢蹈”是他们备受鼓舞的体现。答案:B71898年6月,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上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拉拢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解析:B、C、D三项均能反映维新派的态度,但B、C两项从不同侧面反映维新派对旧官僚和自己的态度,而D项则从根本上反映维新派的政治立场,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让步。答案:D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答案:D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允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材料三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材料四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该方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有利于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2)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撤并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特权等。结果:遭到大多数官员的抵制。说明: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造成树敌过多,阻力过大。(3)认识:善于利用传统因素,化阻力为动力;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注意改革方法、策略;措施要切实可行。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戊戌变法一开始,康有为就把改革的通盘计划公开于世,并把矛头公开地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当军机处诸大臣问及应如何变法时,康有为首先主张“宜变法律、官制为先”的基本原则光绪皇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康有为力图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办法,来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从实际政治来进行变法的动员。萧功秦戊戌变法的再反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材料中“把矛头公开地明确地直指他所认为的政敌与传统的官僚体制”“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上谕”“强调孔子的进化性、平等性、兼爱性与世界大同精神,以现代性的价值观的要求”等进行分析。答案:先声夺人的改革声势引起反对派的忌恨;改革措施没有章法,不顾实施条件,使变法停留在形式上;对孔子的重新解读,引起当时绝大多数士绅精英的反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