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495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左传中关于礼的记载很多,比如“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大焉。”“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这从侧面反映出A.礼在春秋具有较强的政治功效B.通过礼制形成宗法分封制度C.春秋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势D.礼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25.魏书大月氏传载:“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这一记载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原与西域技术交流较多B.西域手工业技术优于中原地区C.中国手工业发展严重受阻D.中原手工业技术曾受西域影响26.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o ”下列对“急脚递”认识正确的是A.是专门用来传递政令的手段B.加强了君主对军务的掌控C.战争的频繁带动信息的传递D.由枢密院进行直接的统领27.清代乾嘉学派学者钱大昕曾说:“经与史岂有二学哉? ”他认为经史本是一体,后来宋明儒者改造儒学,讲求心性,才使读经者日多,读史者日少。史记汉书与六经并传而不愧,比某些师心妄作的治经者贡献更大。这说明乾嘉学派A.质疑儒学的主流地位B.批判宋明理学的空谈C.主张提高史学的地位D.主张加强对思想控制28.18431854年,清政府对粤海关衙署仅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一移驻两个税口,添设七个新税口和百余名书役,仍试图延续其一贯的账目混乱和以中枢支出(京、协饷)为中心的支出结构。对于最核心的海关监督人选的调整,设立统一的全国海关管理机构,清政府却让它处于空缺状态。这反映了A.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调整海关税收B.粤海关衙署的管理制度先进C.清朝政府缺乏近代外交和主权观念D.西方列强对海关的严格控制29.在历史上,祭天的传统祭礼是统治者所独享的,康有为要求把这种权利对普通百姓开放,“王者至尊,为天之子,宜祀天;人民虽卑,亦天之子也,亦宜天祀也。”康有为这种全民祀天的思想A.冲击了皇权对孔教信仰的垄断B. 一定程度受到西方平等思想影响C.仍然保留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D.扩大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群众基础30.法币改革实施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当时A.改革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B.改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改革增强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D.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国家推行货币改革31.1965年美国决定暂停轰炸北越并提出与北越进行无条件谈判,中国领导人指出美国的“无条件谈判”完全是阴谋1969年9月周恩来就越美和平谈判表明了中方的新看法:“我们同越南同志交换意见,越南应自行对此做出决定。这实质上反映了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的外交政策是A.从革命外交逐步向务实外交转化B.维护革命阵营保护周边国家C.不支持越美谈判到逐步支持谈判D.处于反美反苏的革命化外交32.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年-前385年)是古雅典的喜剧作家,相传他写了 44部喜剧谴责当时的社会。其中骑士对克勒翁愚弄人民,拒绝和谈,勒索盟邦,侵吞公款等罪行予以猛烈抨击;鸟则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导致雅典人厌恶城市生活,到空中去建立“云中博古国”。由此可见,当时的雅典A.出现民主制危机 B.社会出现动荡C.社会的世风日下 D.民主制的崩溃33.1913年,伊谢尔勋爵对国王说:“君主只要按在下院多数支持下的政府大臣的建议行事,他就不会做违宪之事。政府负责制是君主制的保护伞,失去它,王位就不能在政治冲突和激情的急风暴雨中维持长久。”据此可知英国国王A.受宪政体制和法律的制约 B.与议会的斗争处于下风C.所持政见与政府大臣一致 D.受上下议院的分权制衡34.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偏重财富创造而忽视分配,阿克顿一针见血地指出:“亚当斯密只为财富的积累提供了办法,没有为财富的分配找出办法,因此,他的理论对民主无多大助益。”上述材料说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A.阻碍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引起社会矛盾不能解决社会问题C.引发激烈竞争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D.存在弊端需要公共权力化解问题35.“冷战”持续四十多年,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据此可知,冷战A.导致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加剧B.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C.引发战后大规模的军事冲突D.使世界长期笼罩着战争阴云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封建王朝的司法部长西耶斯提出人们实现主权的唯一方法就是制定宪法,由此西耶斯将人民主权改为制宪权。他认为制定宪法,将自己的意志转为国家意志,是人民体现其地位和价值存在的唯一方法。在第三等级是什么?一书中,西耶斯说道:“如果我们没有宪法,那就必须制定一部;惟有国民拥有制宪权。”只有国民才拥有制宪权,国民的意志是最高的和绝对的,也是不能被剥夺的。国民意志是宪法的来源,所以国民可以更改宪法的内容从而保证自身的基本权利。西耶斯认为第三等级,也就是资产阶级、小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和无业游民,棄集在一起表达意志的行为就叫作制宪行为,宪法文本就是人民的最高意志。周雅凝制宪权的思想渊源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 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人民是政权的享有者,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权利。这是人民通过直接挑选和废弃官吏而达到控制和管理政府的权利,直接参与立法和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利。孙中山把人民掌有四权称为“直接民权”,或曰全民政治”。政府行使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以权治能,是孙中山权能区分理论的基本模式。权能分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人民掌有四权是为了保证民权政体,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政府行使五项治权是为了创造一个由专门家”和“有能力的人”组成的“为人民谋幸福的万能政府”。(注:孙中山权能分治思想于1922年第一次提出)曾宪义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耶斯和孙中山对人民主权的认识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者对人民主权的思想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孙中山对政府是如何认识的。结合中国近代史对这一认识进行简要评价。(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上表为20世纪4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王莽统治初期,以国用不足为由,规定自公卿以下每月发给十布(一种极粗的布)二匹,或帛一匹。天凤三年(16年)五月,王莽根据其改革后的官制颁发新的吏禄制度,规定“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僚禄一岁六十六斛(容量单位),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王莽的吏禄制度还规定官吏对全国各地分片包干,实行官员俸禄与农业生产好坏挂钩的浮动俸禄制度,“岁丰穰则充其礼,有灾害则有所损,与百姓同忧喜也。其用上计时通计,天下幸无灾害者,太官膳羞备其品矣;即有灾害,以什率多少而损膳焉。”但无论丰年还是灾年,王莽的吏禄制度都是一张口头支票,结果是“吏终不得禄,各因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共给”。摘编自黄惠贤、陈峰中国俸禄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王莽吏禄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莽吏禄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其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活动。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国联处理中日争端,是30年代初的重大国际事件,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它。倡导集体安全,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联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行动?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侵略发生了,国联除了通过几个决议,空喊几句谴责,表示不承认以外,再也无所作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们曾经把国联盟约看作是制止战争的有效壁垒,但现在对它的信心大为动摇。特别是曾对国联寄以很高期望的中小国家,它们不但怀疑大国维护国联的诚意,也开始怀疑国联有多大的效力和作用了。日本的侵略行为得逞了,从此它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胀,行动更加肆无忌惮。其他怀有侵略野心的法西斯国家也仿佛看到了前途和希望,世界各地烽烟四起。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联处理中日争端失败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处理中日争端失败带来的影响。(7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加尔文作为宗教改革家,其影响并非仅限于宗教领域,也影响到近现代教育领域,许多国家将加尔文视为真正的“现代教育之父” o为教导人们阅读圣经,加尔文将精力放在那些未受教育的平民身上,特别是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儿童身上,为他们写作,为他们呼吁。加尔文根据圣经指出,婚姻所生儿女是上帝的赏赐,父母若要敬畏上帝就要尽自己责任,让儿女接受敬虔教育。推行儿童教育最主要的责任在于父母,不在国家,亦不在教会,但并非由父母来控制教育,而是要接受教会专门人员的督促,按简单的教理问答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明白真理。加尔文主张,国家应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政府在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的职责在于为其公民提供免费义务教育。摘编自陈知纲加尔文现代教育理念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加尔文的教育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加尔文的教育主张做简要评价。(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