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建议.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53420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建议 2010年6月 第一章期末考试说明 一 复习考试的范围 高一新教材 必修一 二两本书涉及到的全部内容 包括对实验的考查只考实验原理 不分物理1和物理2 但是不单出实验题 二 考试难度的定位 北京市会考的难度要求 个别地方略高于会考难度 例1 容易题 下列物理量中 哪个是矢量 D A 质量B 温度C 路程D 静摩擦力 例2 容易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 规定长度 质量 和时间的单位是 A A m kg sB kg N hC M j hD W kg s 例3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 下列物理量中变化的是 C A 周期B 动能C 线速度D 角速度 例4 难题 如图23所示 质量为m 1kg的小球用细线拴住 线长L 2 0m 当小球从图示位置A释放后摆到悬点的正下方的位置B时 细线恰好被拉断 若位置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5m 小球落地点C到O 的距离s 4m O 点在悬点O的正下方 g 10m s2 求 1 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 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答案 1 2 Fm mg m 18N 有牛三可知 细线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8牛 三 考试的题型共有四种单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题量 设置四个大题 单选题 12个 不定项选择题 4个 填空题4个 计算题4个 五 分数分配情况 大致 由分数的分布情况看 以必修二作为本次考试的重点 但是题目中一定会涉及到必修一中的知识 这是不可回避的 作为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重点知识也是本次考试要考查的知识重点 几点说明 1 本次期末复习及考试的范围 是必修一和必修二上的所有内容 有的学校讲了动量 动量守恒 可以自己学校在区统考范围外加入动量 动量守恒的内容2 本次复习及考试的难度定位是会考的难度 以北京市会考 前84分 为得分重点 通过本次的复习及考试使大多数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达到或超过这部分知识的会考要求3 复习要重点突出 面面俱到 不留死角4 这次把必修一 必修二放到一起来考 主要是怕学生把必修一忘得太死 北京市会考说明 北京市会考说明 北京市会考说明 北京市会考说明 北京市会考说明 北京市会考说明 第二章期末复习建议 一 复习目的及目标 1 巩固必修一和必修二所学的知识3 加深对概念 规律的理解2 争取达到和超过会考的要求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为继续学习夯实基础 1 懂 知道了 明白了 2 会 模仿了 做成了 3 熟 熟悉了 记住了 4 巧 简单了 创新了 二 复习的境界 三 复习指导思想通过复习 力图使学生体会如何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 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系统 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找出一条主线利用这条主线把所学知识有机的贯穿在一起 四 复习策略1 科学的复习方法 不能满堂灌 不要大量做题 要具有实效性 要能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 突出重点 照顾全面 具有系统性再现知识 再现问题情景 归纳解题方法 例1 一个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1 F2的作用下运动 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做功3J F2对物体做功4J 则F1和F2的合力做功 C A 1JB 5JC 7JD 无法计算 对概念理解的考查 学生错选B 正确答案是C 例2 如图所示 在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 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物体 不计空气阻力 设地面处重力势能为零 物体在下落过程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重力做正功 重力势能增大B 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c点的机械能D 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量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学生易错选C 例3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0离开桌面 如图所示 当它经过A点时 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以桌面为零势能面 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学生对守恒是否真的理解 再现知识 再现问题情景 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例4 下列物理量中 哪个是矢量 D A 质量B 速率C 路程D 静摩擦力 对于物理量的性质不清楚 例5 根据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 关于行星的运动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D A 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万有引力是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C 在公式 k中 R是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D 在公式 k中 k是与太阳有关的常量 五 复习的思路要让学生清楚我们学了哪些东西 前后知识的关联性 学这些东西要干什么 如何干 老师要明白这些知识对以后将要学的知识的影响 2 对学生的训练要规范规范的审题 规范的表述 规范的书写 规范的答题 1 本质性的问题 力和运动关系2 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基本方法一是牛顿定律二是动能定理 能量方法 六 复习的主线 一 物理概念 必修一 质量 时间 时刻 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位移 路程 质点 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变化量 减小量 加速度 矢量 标量 力 重力 弹力 弹簧劲动系数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 打点计时器等物理量有 质量 时间 位移 路程 速度 加速度 力必修二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向心力 角速度 线速度 周期 转速 频率 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 宇宙速度 功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是能 功率等物理量有 向心力 角速度 线速度 周期 转速 频率 向心加速度 万有引力 功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是能 功率以上物理量是矢量的是 速度 位移 力 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 角速度 中学不涉及 知识梳理 要记住各物理的单位 直线运动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二 物理规律 相互作用的规律 按性质分 场力 万有引力 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 接触力 产生条件 物体接触而且发生弹性形变 滑动摩擦力 N指两个接触物体间的正压力 静摩擦力 0 F Fmax 粗略计算时Fmax 动摩擦力 弹力 弹簧类F kx k为劲度系数 x为形变量 其它弹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 接触而且接触面粗糙 有压力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1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AD B 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 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例2 如图所示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F1 F2两个方向相反且F1 F2的水平力的作用 此时物体受静摩擦力大小为3N 若分别撤去其中一个力后物体仍能静止则 BD A 撤去F1 静摩擦一定小于3NB 撤去F2 静摩擦一定大于3NC 撤去F2 静摩擦可能等于3ND 撤去F1 静摩擦可能等于3N a减小 减小 T增大 v减小 黄金变换 结论 随h增大 万有引力作用下天体运动的规律 受力分析 功是力在空间的积累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有条件 物体的运动分析 解决运动和力的两个方法 三 基本物理模型 弹簧模型 斜面模型 平抛模型 圆周运动模型 行星模型 自有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模型 图像模型 光滑接触面等 物理模型就是指 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复杂的实际问题 人们常常采用 简化 的方法 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 用一种能反映物质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 过程 或假想结构 去描述实际的事物 过程 这种理想物质 过程 或假想结构称之为 物理模型 建立理想化模型后 可以解决类似于同一理想模型的问题 如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就可以迁移到天体运动中去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中的杆模型 和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是一样的模型 关于牛顿定律的复习 1 能充分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 能利用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关系对物理的运动 直线和曲线 做出正确的判断3 较好的理解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加深对牛顿定律的认识4 根据物体的运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出判断或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 F合与v0共线 恒力 变力 例1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 在拉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B A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为零B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但速度仍为零C 物体的速度不为零 但加速度仍为零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仍为零 例2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一定是变力C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可以是恒力 例3 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力方向的关系是 B A 速度方向 加速度方向 合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B 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 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C 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力方向相同 而加速度方向可能和合力相同 也可能不同D 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 例4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若第1s内所受合力为F1 第2s内所受合力为F2 第3s内所受合力为F3 则 A A F1 F2 F3大小相等 F1与F2 F3方向相反B F1 F2 F3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C F1 F2是正的 F3是负的D F1是正的 F1 F3是零 问题 用手提着一根挂有重物的轻弹簧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手突然停止的瞬间 重物将A 立即停止运动B 开始向上减速运动C 开始向上匀速运动D 继续向上加速运动 D 弹簧模型 例5 如图4所示 一个铁球从竖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 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 在压缩弹簧最短的过程中 D A 球所受合力为零时 速度和加速度都有最大值B 球刚接触弹簧时小球的速度最大C 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最短的过程中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当弹簧最短时 小球的速度为零 加速度不为零 可以变形为水平面内的弹簧问题 复习曲线运动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 曲线运动的特点3 处理曲线运动的常用方法4 平抛运动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F合与v0不共线 恒力 变力 当F合与v0的夹角等于900圆周运动 例1 物体受到几个恒定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撤掉其中一个力 保持其他力不变 它可能做 BCD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减速直线运动C 匀加速直线运动D 匀变速曲线运动 变形 如果几个力不是恒力 答案如何 物体的实际运动由物体的初速度和所受合外力共同决定 例2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 5m s 水流的速度为v2 3m s 河宽为D 100m 1 要使小船渡河时间最短 小船应朝什么方向开 渡河时间是多少 2 要使小船渡河路程最短 小船应朝什么方向开 小船的合速度多大 1 船头应与岸边垂直 t 20s 2 小船的船头应斜向上游 与岸边的夹角为530 t 26s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的合成分解的理解 和运动的时间与分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 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a g 水平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 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 试写出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例3 一物体做平抛运动 在两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时间间隔为 t那么 A v1和v2的方向一定不同B 若v2是后一时刻的速度 则v1 v2 C 由v1到v2的速度变化量 v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D 由v1到v2的速度变化量 v的大小为g tABCD 关于圆周运动的复习 1 强化对描述圆周运动概念的理解2 学生自己能分析做圆周运动的物理的向心力的来源 能记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的各种效果形式 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形式解题 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运动状态改变 一定受到外力 一定存在加速度 例1 如图所示 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 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A和B 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 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 A 物块A的线速度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B 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C 物块A的角速度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D 物块A的周期大于物块B的周期 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模型 例2 若火车质量为m 转弯半径为r 要求轨道对轮缘无挤压作用 此时轨道倾角为 请问火车的速度为多大 临界速度 提供的 需要的 1 当火车转弯时的速率等于v规定 临界速度 时 内 外轨道对车轮 轮缘 都没有侧压力 为理想转弯速度 2 当火车转弯时的速率小于v规定 临界速度 时 内轨道对车轮 轮缘 有侧压力 内轨易损坏 3 当火车转弯时的速率大于v规定 临界速度 时 外轨道对车轮 轮缘 有侧压力 外轨易损坏 例3 已知火车速度为30m s 弯道的半径r 900m 火车的质量为8 105kg 1 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多大 2 若轨道不受轮缘的挤压 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 是多大 3 若轨距为d 1 4m 此时内外轨的高度差h是多少 很小时 近似有tan sin 4 若火车速度为40m s 此时轮缘的受力情况如何 1 8 105N2 arctan0 13 0 14m4 外轮缘受到外轨向内的挤压 力的大小为6 4 104N 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模型 1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有 当T 0时 向心力最小 一 绳模型 2 绳子只能对小球产生拉力 当小球还没有到达最高点绳子对小球就没有拉力了 小球就要在这个位置离开圆轨道做抛体运动 小球通过圆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此速度是小球能否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速率v v0时 杆对球的作用力为拉力 当v v0时 杆对球的作用力是支持力 所以是杆对球产生拉力还是支持力的临界条件 2 小球恰好能运动到最高点的条件为v 0 要是还没到最高点速度就为零了 小球就没有到最高点 所以v 0是杆模型的另一个临界速度 绳与杆的区别 杆不仅能够起到拉拽作用 而且能够起到承托作用 但绳只能起到拉拽作用 二 杆模型 1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有 当F 0时 三 拱桥模型 1 若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 桥对物体的支持力N为零 则有 这个速度临界物体是否到过最高点 当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速率v v0时 物体没到最高点就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了 当v v0时 物体过了最高点后离开最高点 2 物体恰好能运动到最高点的条件为v 0 可以说是拱桥模型的另一个临界速度 N是单方向作用 问题 质量为m 2t的小汽车 以速度v 20m s的速度驶过半径为R 90m的圆弧桥面 重力加速度g 10m s2 1 若是凹形桥 汽车过最低点时对桥面的压力为多大 方向怎样 2 若是凸形桥 汽车过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为多大 方向怎样 3 汽车过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面刚好无压力 汽车的速度为多大 要求学生画图做受力分析 例1 长L 0 5m质量可忽略的轻杆 下端固定在O点 上端固定着一质量m 2kg的小球A A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 A通过最高点时速率为1m s 此时球对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N 方向 g 10m s2 16N 竖直向下 例2 如图所示 汽车通过一圆弧式的拱桥顶端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汽车对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B 汽车的向心力是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 方向指向圆心C 汽车速度越大 汽车对桥的压力越大D 汽车受重力 支持力 牵引力 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例3 如图所示 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 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 现给球一初速度 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面内转动 不计空气阻力 用F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则F D A 一定是拉力B 一定是推力C 一定等于零D 可能是拉力 可能是推力 也可能等于零 V 关于万有引力和天体的运动的复习 1 不要把万有引力中的 r 一定是轨道半径2 分清发射天体的速度和天体运行的速度的不同3 天体做圆周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向心力的效果形式4 天体运行时的速度 角速度 周期 向心加速度等都与轨道半径有关 轨道半径的函数 说明 会考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出难题 例1 两颗人造卫星A 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周期之比为TA TB 1 8 则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什么 16 1 4 1 例2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 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 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 就可算出地球质量B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 只要他们的绕行速率相等 不管它们的质量 形状差别有多大 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就一定是相同的C 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着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一前一后 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 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D 一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 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 并离开飞船 飞船因质量减少所受万有引力减少故飞行速度减少 AB 例3 06 2005年10月12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载有两名宇航员的 神舟六号 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飞船经过近5天在轨飞行76圈后 顺利返回地面 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继 神舟五号 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飞船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时 飞船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提供 此时宇航员处于 选填 超重 或 失重 状态 答案 万有引力失重 例4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 五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飞船在太空中大约用21小时的时间 绕地球运行了14圈 由此可知 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约为小时 若将飞船在太空中环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使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力 答案 1 5 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 关于功和能的复习 1 理解功的定义 理解功 正负功的意义 2 掌握功的运算方法3 理解功是过程量 能是状态量4 理解功与能的对应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除重力和弹力对物体做功外 其它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5 书写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规范 6 在利用能量方法解题时 注意问题涉及的过程和状态的选择7 正确理解功率的定义 掌握瞬时功率的求解方法 例一 以10m s的速度 从10m高的塔上水平抛出一个石子 不计空气阻力 取g 10m s2 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答案 B A 10m sB 10m sC 20m sD 30m s 例二 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 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 在下面几种情况中 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的是 C 质量不变 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B 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C 质量减半 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 质量变为原来2倍 速度减半 例三 下列所述的实例中 均不计空气阻力 机械能守恒的是 A A 小石块被竖直向上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B 木箱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C 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D 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 例四 如图所示 一端固定于O点的轻绳 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 当小球与悬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时 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小球重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gB 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C 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对悬绳的拉力为3mgD 小球在悬点正下方时对悬绳的拉力为4mg v v0 例五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 A 在0 1s内 合外力做正功B 在0 2s内 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1 2s内 合外力做负功D 在0 3s内 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利用图像给出了关于物体运动的性质及条件 把速度图像和力对物体做功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像 获取信息 综合分析的能力 例六 将质量m 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 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 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 5cm深处 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 s2 求 1 石头从开始下落到进入泥潭前这一过程中 重力做的功 2 石头进入泥潭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 3 石头在进入泥潭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1 W 40J 2 3 41J 变形 在20m高的阳台上 玩具枪枪筒内的弹簧将质量为15g的弹丸以10m s的速度竖直向下射出 弹丸落入沙坑后 在沙坑中运动的竖直距离h 20cm 不计空气阻力 求 g取10m s2 弹簧枪对弹丸所做的功 弹丸落到沙坑时的动能 弹丸克服沙坑阻力所做的功 0 75J 3 75J 3 78J 例七 竖直上抛一球 球又落回原处 设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 则A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B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C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D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BC 例八 质量为m的物体由四分之一圆弧轨道顶端从静止开始释放 如图所示 A为轨道最低点 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R 运动到A点时 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 5mg 则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是多少 本题小球在下滑过程中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其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 机械能不守恒 但是摩擦力是变力 就是让学生用动能定理来解 关于最低点的压力问题只能用牛顿定律 答案 Wf 0 25mgR 例九 图为过山车示意图 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与动摩擦因数为 的斜轨道平滑连接 质量为m的小车 从斜轨上的平台静止释放 小车恰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 1 求平台的高度h 2 若小车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车的重力 小车在平台上的速度v0为多大 本题把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结合在一起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由牛顿定律也可用动能定理求出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时的速度 但关于竖直圆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关系只能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联系 对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位置的受力问题只能用牛顿定律求解 例十 在高h 0 8m的水平光滑桌面上 有轻弹簧左端固定 质量m 1kg的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静止释放小球 弹簧将小球水平弹出 不计空气阻力 测得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为s 1 2m 取g 10m s2 求1 弹簧被压缩时弹性势能的大小 4 5J2 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 5m s 例十一 质量为m 2 0kg的木块 从长为10m倾角为 300的光滑斜面的顶端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的底端 重力加速度g 10m s2 求 1 重力所做的功 2 重力所做的功的平均功率 3 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做功瞬时功率 WG mglsin 100JP均 WG t 50WP mgvsin 100W 例十二 汽车的质量m 2 103kg 额定功率为80 103W 汽车从静止开始以a 2m 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 设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 4 103N 求1 汽车匀加速行驶的最大速度 2 汽车匀加速行驶的时间 3 3s末汽车的功率 4 汽车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v 10m s t 5s P3 4 8 104W vm 20m s 关于运动图像的复习 运动图像常见的两种 一是位移图像 二是速度图像 在图像中我们主要要让学生清楚一下几点1 图像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 图像所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的关系 描述的是什么运动 3 图像表示的物理量的单位4 图像中图线的走向5 图像的斜率 面积的物理意义 例1 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 乙两物体的s t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A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B 当t t2时 两物体相遇C 当t t2时 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t3时 两物体相距s1 例2 汽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汽车在40s末的加速度是 m s2 80s末的加速度是 m s2 180s末的加速度是 m s2 200s内的总位移是 m 20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 s 答案 0 5m s2 0 0 75m s24500m 22 5m s 例3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图象 用v1 a1表示物体在0 t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v2 a2表示物体在t1 t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 则由图可知 A A v1与v2方向相同 a1与a2方向相反B v1与v2方向相反 a1与a2方向相同C v1与v2方向相反 a1与a2方向相反D v1与v2方向相同 a1与a2方向相同 例4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 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 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零B 2s末时物体的速度为零C 4s末物体将回到出发点D 物体一直在朝一个方向运动 例5 一物体在A 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 设不会超越A B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若从出发开始计时 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D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s末在原位置速度为零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s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s末在偏近B的某点且速度为零D 一直向A运动 4s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例6 图2是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跟两个分力的夹角的关系图象 下面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A F的取值范围是2N F 10N B F的取值范围是4N F 14N C 两个分力分别是6N和8N D 两个分力分别是2N和10N 五 实验 主要有五个实验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 条件 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研究 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 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 找出起重要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进行推导和求解 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 函数图象进行表达 分析 5 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实验 能明确实验目的 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能控制实验条件 会使用仪器 会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 会记录 处理实验数据 并得出结论 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制定解决方案 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 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最后谈谈物理中五点能力的培养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