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解精析11 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256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解精析11 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解精析11 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解精析11 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解精析11 文言文阅读【xx高考试题解析】(xx全国新课标)(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4.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B.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答案】D【解析】阙,空缺之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实词。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3分)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C. 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 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10分)【答案】(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要抓住关键词否、浇、宜、以、图、治)(6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要抓住关键词与、安、于、坐视)(4分)【解析】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信”为翻译要准确,“达”意为翻译要通顺,“雅”意为要有文采,三者结合,才能很好地翻译句子。另外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才能准确翻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愤怒地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对他心怀愤恨,不久萧燧接到文书调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官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熺果然考中了前几名。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大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议论大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在商议进攻敌国这件事,皇上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有德才的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人情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取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所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趁机劝皇上整肃纲纪,采纳正直的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他们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方小财力匮乏,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诏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闻阁待制,后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挡住道路,几乎无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用千来计算。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用费力就能治理得很好。当年严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向严州调粮,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坐视以前治理过的地方而不管呢?”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严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 孝宗十年,他上书议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很多建议都施行了。庆典时施予恩泽,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xx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薛寿鱼书 【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和,同。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答案】A【解析】“意”应该是“意料、料想”的意思。【考点定位】文言文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备考建议】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A. 使工以药淬之 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C.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 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 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B. 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 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 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四、(21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2分) (2)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3)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答案】(1)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解析】第一句的关键词是“虽”“ 词”。第二句的关键词是“以”“ 传”“ 所共信”。第三句的关键字是“活:使活”“ 所以:原因”。【考点定位】文言文的翻译【备考建议】(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4)借助上下文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5)不随意改变顺序。(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参考译文】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地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拊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的人间哪里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文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什么什么的。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要淹没了!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学,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王阳明功勋卓著,胡世宁还讥笑他多了一项讲论理学的事情;文恭先生又照样去从事它,在我的心里依旧认为是不对的。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来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你的仇人,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你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却用人们都怀疑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因于“技艺上的成就位次在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于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被丢弃。燕王哙和子之哪曾没有依托尧舜禅让的故事来宣扬高尚?!可是最终却被木匠与造车之人所嘲笑。医术作为一门技艺,尤其不能轻易谈论;神农氏开创了它,黄帝光大了它,周公让家宰兼管着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向神圣的境地。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无一人的人物当中,却反而使他被贬低到了到处都是的人们当中,真是大错特错啊!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帮助?!可是先生独独能用一药物使我活命,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且实在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来救助世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良方,要是记述下来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极其之多。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xx浙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答案】A【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当助词,形成所字结构。【考点定位】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备考建议】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答案】C【解析】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考点定位】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备考建议】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细节(时间、地点、事件、官职、迁调、人物等)。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断句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考点定位】文中句子的理解【备考建议】注意句式结构的对仗,注意虚词,注意反复出现的词句,注意词语的顶针,落脚在文意的把握上。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解析】(1)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代词“是”。(2)“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考点定位】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备考建议】(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4)借助上下文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5)不随意改变词语顺序。(6)翻译完要代入原文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xx四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B自劾求退 劾:检举揭发。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答案】A【解析】A项“鄙”是“轻视,瞧不起”的意思。【考点定位】文言实词。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答案】D【解析】D项文中没有贺钦隐居学医的信息。文中“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的“医无(巫)闾山”是地名,不要望文生义。【考点定位】归纳要点,概括人物形象。(xx上海版)(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弘农公刺潭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注】刺潭:担任潭州刺史。22第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答案】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解析】要结合语境,在邻近的上下文中,具体找“之”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原文“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其”,指代是东池,东边的泉水为池,周围有九里。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水围绕着它,就像一块玉在那里。它具体是指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考点定位】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备考建议】注意代词的“就近指代”原则。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24第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解析】“堂不待饰而已奂”,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注意联系前文“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后文“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可知,有品行高尚,才华横溢的人居住,自然不待装饰就已经华丽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答案】B 【解析】原文“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 离任时将东池授予宾客中最优秀的谯国名士戴逵之后戴简,戴简得东池后,在南岸半岛上筑堂而居),由此看来,不是弘农公建造的。故B项不符合文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答案】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解析】从题目“记”上可以看出,本文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一篇借写潭州东池藏氏堂的景,赞的是戴简、弘农这些人的精神品质和追求。【考点定位】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备考建议】主要内容总结时要符合格式:本文描写了赞美了颂扬了。【参考译文】杨凭(杨凭,弘农人)担任潭州刺史三年,依借东泉把它修成了人工湖,环周九里。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水围绕着它,就像一块玉在那里。东池的景观为这一带景色中最美的。弘农公说:“不是超凡脱俗而乐道的人,不应该到这里来享受美丽的景致。”离任时将东池授予宾客中最优秀的谯国名士戴逵之后戴简,戴简得东池后,在南岸半岛上筑堂而居。戴氏堂建成后景观更加的绮丽,远望它就像那战船相连,与水上下波动,站在戴氏堂上,看到的所有景物似乎都倒置着,辽阔渺远浩浩荡荡。栽上松树、柏树、杉树、槠木等树,种上菱角、芡实、荷花这些花,郁郁苍苍,灿然开放。凡是来这里能够观赏水上美景、体会到它的神奇魅力的,只有戴简了。戴简曾经因善写文章,文采出长而被授予官职,但是他不愿意做官。与人交往,总是谦让三分,深受各位诸侯的宠爱,但他不自以为高傲,难道是他远离社会了吗?但是他喜欢读孔子的书,又涉猎到庄子等人的文章,研究到了极为精通的地步,从中领悟到它对人生有益的道理,难道是他乐于这些道吗?贤能的人所作所为也一定是志趣相同的人才处在一起,当弘农公选拔人的时候,特意到这个景色美丽的地方,难道是那么的容易得到吗!地方虽然好,但如果再有合适的人居住在这个地方,那么山似乎愈增其高,水域好像更加宽广,山水景观就更加美丽了,戴氏堂不用装饰,堂屋更华丽照人了,这是人间对自然景观的作用。戴简以泉水池塘作为宅地居所,以天上的云和美丽景物作为朋友弟子,表达幽雅的情趣,发扬精纯的品性,他每天与它们为伍,相乐相娱,那么他的品性应该是更加高尚,他的文章风格应该更加峻峭,学问思想应该更加盛大。这就是自然对人间的作用,这样两者之间互相促进。既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又在当时社会传播了出去,我担心他远离社会的志向不能实现。有远见卓识的人认为弘农公担任潭州刺史找到了做官的真谛,建造东池找到了它的美丽的景观,把官职授给最为有才华的人,难道不是这个社会上以中正美德感动我们的人吗!在戴氏堂上,看见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不能不记下这些事。(xx上海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卜式传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答案】C【解析】 A介词,跟/动词,跟随 ;B动词,作为/介词,替,给。C连词,连接两个动词,表修饰关系。D代词,人/代词,的东西(籍账)。【考点定位】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备考建议】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答案】(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解析】第(1)题注意实词“苟:如果”,宾语前置句“子何欲?”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起居:作息”,“ 恶:不好的”,虚词“辄:就”,词类活用,“败”使动用法,“使变坏”的译法。【考点定位】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备考建议】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20第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答案】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解析】重点从文本中理解“人情”的含义,在封建社会,有了功劳,理应得到回报,这是常理,即人情。卜式慷慨解囊,捐资为国,不求回报,但在丞相公孙弘看来不合常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答案】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解析】解答时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所做事情和变化,以及皇上的态度变化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上不报式”“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 上过其羊所,善之”“ 上以式朴忠”反映出由不太了解认为是忠厚的长者发现其是治国人才。【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参考译文】卜式是河南人。以种田养畜为业。这时候,汉朝廷正数次遣将出兵对匈奴作战,卜式上书说,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费用。天子派使者问他:“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为臣自幼放牧,不熟习官场的事,不愿做官。”使者问:“是家中有冤屈,有话要对天子说?”卜式道:“臣生来与人无争,同邑人有贫穷的,我就借贷给他,不善良的我就教导他,使他驯良,邻里人都愿听我的话,我怎会受人冤屈!”使者说:“那么,你捐了这么多家产,究竟为了何事?”卜式道:“天子要讨伐匈奴,我认为应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这样才能灭掉匈奴。”使者把他的话回报了天子。天子又转告公孙弘丞相。公孙弘说:“这不合人情。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天下楷模以扰乱了法纪,愿陛下不要再去理会他。”于是天子很久没给卜式答复,数年后,打发他离开京城。卜式回家后,依旧种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正赶上浑邪王等人投降,仓库空虚,贫民大迁徙,都靠县官供给,县官没有力量全部负担起来。于是,卜式再次拿着二十万钱交给河南太守,作为被迁百姓的花费。河南呈上富人资助贫人的籍账,天子见到上面卜式的名子,尚能记得,说道:“这是前些日子,要献一半家产助边的那个人。”皇上从此认为卜式是忠厚老实的人,于是任命卜式为中郎。刚开始,卜式不愿意担任中郎。皇上说:“我在上林苑有一些羊,想要让你去放羊。”卜式虽然做了中郎,但穿着布衣草鞋去放羊。过了一年,卜式养的羊膘肥体壮,繁殖得很快。皇上经过他养羊的地方,认为他做得很好。卜式说:“不只是牧羊是这样的,管理国家治理老百姓也是如此。按照规律作息,不好的就除去,不要让它影响了整个群体。”皇上惊异于他的话,想要试试他做官的能力,有政绩和好的声誉。皇上认为卜式是忠厚的人,不久就让他担任了齐相。 (xx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若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节选自汉书阴兴传)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答案】A【解析】躬,亲自。【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理解)【备考建议】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B. 卒不为宗亲求位 为击破沛公军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B【解析】B替;A表转折/表修饰; C、用/因为;D、相当于“于”,在,表地点/相当于“于”,比,表比较。【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理解)【备考建议】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虚词的含义。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 B C. D. 【答案】A【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解析】是世人称赞,是明帝说的。【备考建议】注意题干中要求,不要张冠李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答案】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解析】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不是阴兴的请求,阴兴只是说他们二人“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备考建议】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不少选项错因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译文】阴光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途,率先期门。凡光武新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不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建武九年,改任待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待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光,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领羽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明帝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鲖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氵隐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阴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xx辽宁版)(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顗宽裕友,弟嵩尝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注】 顗:(y)多用于人名。 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 B. 复坐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 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方:比拟。 D. 何乃横得重名 横:强行5.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凯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A. 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 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B. 何乃刻面无盐,唐突西施也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稽、阮C. 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D. 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 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耶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B. 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不敢于直言的性格。C. 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D. 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神之祸。【答案】【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考点定位】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备考建议】解答此题,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逐项核对。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7.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第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