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088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1.填空:内容实践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_(1)_,恢复中华(民族革命)_(2)_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_(3)_(社会革命)爆发_(4)_,建立了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_(5)_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_(6)_,耕者有其田成为_(7)_的政治基础,_(8)_在全国展开2.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孙中山曾说:“民国成立到今日已经十二年了。今天要请诸君来打破旧思想究竟用什么标准呢?大略地讲便是拿一个主义做标准。”这个“主义”应是()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C新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答案:1(1)驱除鞑虏(2)民权(3)平均地权(4)辛亥革命(5)一般平民(6)节制资本(7)第一次国共合作(8)国民革命2B3.C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3中华民国十七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4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5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提出“新三民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 C D答案:1C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异曲”“殊途”是指他们的方式不同,维新派是改良方式,革命派是暴力方式。“同工”“同归”是指他们的目的都是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都是要发展资本主义。2C“吾党所宗”的核心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3D植树节与经济和民生相关,与政治上的民族、民权关系不大,排除B、C两项;孙中山三民主义没有民本主义思想,排除A项。4C依据材料信息“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判断,蔡元培悼念的应该是孙中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5A北伐战争是1926年夏天开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春颁布的,孙中山先生是1925年去世的,综合题干中的意思,排除。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A宣统帝还未退位,农民坚决拥护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答案:C解题关键一要看时间,二要抓关键词,三要分析原因。“民国二年”就是指1913年;“帝德皇恩”是指农民不忘记皇帝的大恩。2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C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C4“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答案:B孙中山强调一次革命,主要是指辛亥革命,基本上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革命,A、C两项错,经济革命更不可能完成。只能选B项。5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这表明孙中山()A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B尚未看到革命失败的根源C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D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答案:B孙中山在其言论中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组织未备”“训练未周”,说明他在当时还存在思想局限,没有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答案:C孙中山遗嘱表明要联合世界进步力量共同奋斗,三大政策中就有联俄的内容,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遗嘱的精神。7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开始了两岸的“和平之旅”。他首站抵达南京,并于4月27日拜谒南京中山陵。(1)请说明连战先生的首站和第一个活动安排的原因。(2)连战先生在拜谒感言中说道:“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他是一位革命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你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3)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欢迎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时表示:“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以下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几句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下为公”“博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等。据此,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答案:(1)南京。南京是国民党政府原来的统治中心;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国民党的创始人。(2)民主、自由即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推翻皇权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的主权,国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均富即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此来解决土地和贫富不均问题。(3)“中山精神”应包括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爱国思想;“天下为公”“博爱”的高尚人格;“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牺牲奉献,死而后已,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