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956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1 难度:A卷 较易 B卷 一般 C卷 较难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1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最可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糖原 D. ATP水解酶【答案】A2下列现象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出现组织水肿B. 机体中代谢废物含量升高而引发尿毒症C. 夏天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中出现“空调病”D. 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答案】D【解析】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出现组织水肿是内环境渗透压变化的结果,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机体中代谢废物含量升高而引发尿毒症,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夏天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中出现“空调病”, 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C不符合题意;运动过程中人体血浆pH由7.43下降到7.36,其血浆的pH值仍在正常波动范围内,没有引起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3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a处通过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B. c处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神经冲动C. 刺激b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D. 刺皦d处可在a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答案】D4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B. 下丘脑的活动主要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反馈调节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答案】B【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正确;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过多时,会反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是使之分泌的激素减少,对相关腺体的作用减弱,导致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量不会过高,这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B错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加,C、D都正确,所以选B。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B. 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 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D. 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答案】A6给正常小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小白鼠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B. 红细胞失水增加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加强【答案】C【解析】给正常小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小白鼠体内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红细胞吸水,A、B错误;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其分泌功能加强,D错误。7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A. 非特异性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细胞免疫 D. 体液免疫【答案】A【解析】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说明病原体的清除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A。8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吞噬细胞非特异识别抗原 B. A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吞噬细胞的参与C. 该过程中,注射的抗原可以是HIV D. 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答案】C9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的是A. 糖尿病 B. 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病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类风湿性关节炎【答案】A【解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SCID)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B. 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D.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答案】B【解析】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正确;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即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D正确。11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脱落,抑制发芽B. 生长素在太空中不能极性运输,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点C. 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淀粉酶,打破休眠D. 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能促进果实发育成熟【答案】C【解析】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发芽,A错误;生长素在太空中仍能极性运输,但因失去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使植物的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点,B错误;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打破休眠,C正确;乙烯的合成部位为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12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 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B. 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 b可能小于a D. c可能小于b【答案】D于a,C正确;3组的生根数少于对照组,说明c浓度最高,抑制了生根,D错误。1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B.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 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丰富度D.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协助筑巢、捕食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答案】C【解析】玉米植株高大,花生植株矮小,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的具体体现,B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C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蚂蚁共同协助筑巢为种内互助,与捕食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D正确。14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B.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 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D.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人类活动的干扰,A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如植树造林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错误;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C种群;海洋中与陆地上的群落都是在不断演替的,D错误。15根据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乙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就固定不变C. 丙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D. 丁多样性的形成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答案】D统多样性的形成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16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A. 物质循环 B. 能量流动 C. 信息传递 D. 种间关系【答案】C【解析】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故选C。1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为K值C.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很容易形成,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很强【答案】A【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A项正确;K为环境容纳量,海洋鱼类合理的捕捞量约为K/2,以使种群增长速率较高,可以较快恢复,B项错误;农田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不明显,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C项错误;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环境恶劣,生物种类简单,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弱,D项错误。1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胸腺先天性缺失的人,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高于正常人B. 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C. 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使之裂解D. 胃液中的HC1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分别属于免疫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答案】A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B. 不同生态系统存在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就高的特点C. 通过向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投放饵料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 水稻生长整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A. 基因库是以种群为单位的,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A错;B.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存在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就高的特点,但是沙漠等物种组成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低,B错;C.向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投放饵料不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D. 水稻生长整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人为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D.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合理适度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正确;人为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合理适度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项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格2分,共50分)21(14分 )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示意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结构。电流刺激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传导方向是_(填“单”或“双”)向的。(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与电流表相比,电流表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3)图乙中H为_,是由甲神经元释放的,作用于乙神经元,体现了细胞膜_的功能;兴奋只能由神经元甲传给神经元乙的原因是_ _。【答案】 (1) 感受器 电信号(局部电流) 双 (2)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 (3)神经递质(递质)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左侧的神经元,电流表只能偏转一次。(3)图乙中H为神经递质(递质),是由甲神经元释放的,作用于乙神经元,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神经元甲传给神经元乙。22(12分)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2)手术应切除_。(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_ _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_(选填“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之和。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分泌增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答案】 (1)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健康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 (3)促进健康大鼠生长(或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 大于(4)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之和。 (4)证实胰岛素分泌增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让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23(12分)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内蒙古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虚线表示具体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中_(填“增长率”或“增长速率”)保持不变。(2)图中实线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3)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_点(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4)若在图中E点之后,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请在原图上E点之后描绘田鼠的数量变化曲线。_【答案】(1) 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 增长率 (2)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 B (4) (4)在图中E点之后,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则田鼠数量会下降。24(12分)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的。图甲中的d表示各生物的_;物质能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动力是_;能量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_(填生理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和_,【答案】 (1)CO2 呼吸作用 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 (2)单向的 逐级递减作用;(2)能量通过食物链进行逐级传递,只能从上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单向的),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