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724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教学案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教学案1 新人教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前两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充分体会诗歌中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2、理解诗文大意,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大意,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联想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 潜 ,字 元亮 ,别号 五柳先生 , 晋 (朝代)著名的诗人,诗歌多以 田园 为题材。行路难作者 李白 , 唐 代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 杜甫 , 唐 代诗人,字 子美 ,有“ 诗圣 ”之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 岑参 , 唐代诗人。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诗人2、注意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问君何能尔 这样 悠然见南山 闲适 欲辨已忘言 辨识 瀚海阑干百丈冰 沙漠 安得广厦千万间 如何能得到 突兀见此屋 高耸的样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花 三、问题导学:饮酒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 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2.“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行路难1. 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