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4544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诗词三首教案(三)第3课时 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词的内容。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诗歌。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句歌词唱得好叫“明月千里寄相思。”它好在几乎道出了所有与明月有关的作品的主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对明月有着深厚的情感,借月抒怀的佳作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篇优秀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历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2.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3.写作背景。思乡: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仕途坎坷:苏轼由于朝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能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三、朗读诗歌,理解大意1.教师范读全词,要求听准字音、节奏。宫阙(qu) 琼楼(qin) 绮户(q) 婵娟(chn jun)不胜(shn)2.学生自由试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学生齐读。4.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词意。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1) 把酒:端起酒杯。 (2)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3) 不胜:经不住。 (4) 何似:哪比得上。 (5) 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6)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5.指生说说诗歌的大意。四、感知诗歌内容1.读全词,思考:本词以什么为线索?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明确: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2.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你存在的疑难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的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师导: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4)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不顺境遇的释怀,超然解脱的心境。(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总结:好。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生齐读)五、总结拓展1.课堂小结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拓展延伸(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六、背诵课文背诵本词,背诵中要想象(或联想)诗词抒写的情境。7、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上片:饮酒问月幻想上天 身世之感 热爱人间水调歌头 又恐苏轼 无眠 但愿 下片:月圆人离难眠怀弟 思弟之情 美好祝愿 难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