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4428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 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相反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大胆猜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理解相反数的代数意义与几何意义的一致性.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画一个数轴,并在画的数轴上找出表示5.5.3.3.1.1各数的点来,并要标上字母.(独立思考,发现新知)2.观察上题中的5.5.3.3.1.1,发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3.观察上题中的5.5.3.3.1.1,发现这三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点评)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给出相反数定义1.由以上几个问题,得出: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代数意义)2.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相反数的意义,所以有的书上称它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3.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例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5,-7,-,+11.2.解: 5的相反数是-5. -7的相反数是7. -的相反数是. +11.2的相反数是-11.2.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的相反数如何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例1,自己得出结论:数的相反数是,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是它的相反数.1.当a7时,a7,7的相反数是7;2.当a5时,a(5),读作“5的相反数”,5的相反数是5,因此,(5)53.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因此,00观察2,a(5)表示5的相反数,那么(8),(4),()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相反数,(4)表示4的相反数,()表示的相反数例2.简化(3),(4),(6),(5)的符号.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小组讨论,积极探索,教师及时点评)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针对训练化简下列各数: (1)-(+10); (2)+(-0.15); (3)+(+3); (4)-(-20).课堂练习:1.填空:1.3的相反数是;3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1.7;的相反数是0.(4)是的相反数;(7)是的相反数.【答案】-1.3 3 1.7 0 4 -7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8),(9),(6),(7),(5)【答案】8,9,6,7,53.下列两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相反数?(8)与(8);(8)与(8).【答案】(8)与(8)互为相反数;(8)与(8)是相等的数.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1.化简:(5)【答案】52.若:ab0,比较a,b,a,b的大小.(用“”连接)解:abba思考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它们互为.【答案】2个+2 和 -2相反数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原点有什么关系?(独立思考,发现新知,得出结论)【答案】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距离相等,在原点的两旁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B.相反数是不相等的两个数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的和为零D.一个数相反数一定是负数【答案】C练习:1.点C(4.5)与原点之间的距离是.2.点A(3)与点C(4.5)之间的距离是.3.-a=-1,求a的相反数4.m+1的相反数为,m-1的相反数为.5.已知:a+b=0,b+c=0,c+d=0,d+f=0,探究A.B.C.d四个数中,哪些互为相反数?哪些数相等?【答案】1.4.5 2.7.5 3.-1 4.-(m+1) -(m-1)5.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相反数,A.c相等,B.d相等五、布置作业六、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