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4384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案 岳麓版必修3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商周时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混乱状况。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文字的改革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易错警示 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二、书艺历程1书法艺术出现的原因和条件(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2)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2特征: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3书法艺术的发展(1)秦汉自发的书法艺术秦汉时期:秦小篆、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为实用性文字。(2)魏晋南北朝自觉的书法艺术有利条件:人们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3)隋唐新的高峰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4)宋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宋代随着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四大家。(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主题时代变迁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大一统,国家繁盛,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法度。3宋代时重文,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4明代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材料一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材料二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出自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三人书法的特点。答案东晋王羲之书法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唐朝颜真卿的楷书讲究法度与规范;北宋苏轼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2)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三人书法呈现这种特点的时代原因。答案东晋社会危机的严重,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隋唐封建王朝的鼎盛,社会需要规范和法度;北宋统治者重文,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四个“二”和两个“四”归纳书法艺术两大特征:实用性和艺术性。两大艺术体系:书法和篆刻。两个趋势:由繁到简;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及其以后是自觉阶段。四个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四大字体:隶书、行书、草书、楷书。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答案C解析C项为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2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答案D解析A、B、C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王羲之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说明其书法是艺术品,有很高的价值,故D项正确。3下图所示唐代书法作品的字体是()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草书答案A解析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图示可知字体与现在的汉字构造一致且工整,故选A项。4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的字体是行书。5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历程不正确的是()A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与后来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刻画符号B夏朝时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C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出现了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答案B解析汉字的发展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我们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甲骨文,夏代的文字现在还没有发现。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多士材料三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秦琅邪台刻石请回答:(1)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2)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3)秦朝“书同文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有道理。因为商朝已有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3)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本题以我国文字为切入点,涉及我国文字的产生、统一,从而理解文字的作用。第(1)问要求正确判断材料一中的观点并加以评论。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判断并加以评论。材料三突出统一文字,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阅读与思考】(教材P33)提示(1)汉字把各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2)汉字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使用而未曾中断,是一个伟大的奇迹。(3)汉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自我测评】(教材P33)提示1.(1)汉字起源于传说。(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3)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是汉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4)汉字发展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书同文字”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障碍。2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则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隋唐一统,国家繁盛,这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明朝时,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另一方面,因为思想控制严密,书法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并强调个性化创造。基础巩固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些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大汶口文字等。对其正确的表述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答案B解析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并不能被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立琅邪台刻石,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是其中一段。对于“书同文字”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此前文字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的混乱状况B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生产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C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D为了突出秦始皇的功绩而人为地夸大了其作用答案D解析“书同文字”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上,应该肯定秦始皇的功绩。3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答案D解析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xx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行书两个字。A项是隶书,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因此答案为C项。5“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答案A解析“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是对历代书法特点的精辟总结。晋人尚韵晋代书法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清闲雅逸。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故选A项。6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舞蹈艺术 D书法艺术答案D解析由歌曲的名字龙文以及“一横”“一竖”“一撇”“一勾”“一点”等歌词可判断这是指的书法艺术。能力提升7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更是谋生的需要。8下面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两幅作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宝塔碑字体为楷书B祭侄文稿字体为行书C多宝塔碑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实用价值D祭侄文稿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极高答案D解析“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极高”描述的是草书,而祭侄文稿字体为行书。故D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字“马”的演变过程材料二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根据xx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材料三兰亭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2)“书圣”。反映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原因: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不难判断是王羲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书法特点及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