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语文 八下复习习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3957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语文 八下复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语文 八下复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中考语文 八下复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二十二)桃花源记(xx年已考)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英缤纷缤纷:五颜六色的样子B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其船 其妻献疑曰 C渔人甚异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后遂无问津者 齐国之美丽者也3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各有不同,阅读文章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_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都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C. 便扶向路 向:先前的D. 遂迷,不复得路 遂:终于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处处志之吾妻之美我者B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或遇其叱咄D不足为外人道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B题目暗示了陶渊明的写作目的,桃花,象征幸福、安宁,同时“桃”者,逃也,表达了作者甘心退出隐居生活,在追求理想社会的道路上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C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指“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D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使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二十三)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B影布石上 布:映照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3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作具体分析。_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心乐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不可久居 居庙堂之高 D乃记之而去 乃悟前狼假寐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B以中有足乐者C不以物喜 D虽不能察,必以情3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_(二十四)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简单B中峨冠而多髯者峨 冠:帽子C其船背稍夷 背:船顶部D尝贻余核舟 余:剩余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C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D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_(二十五)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冥有鱼,其名为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山愚公长息曰C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3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_(二十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鱼之乐也 是:这B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C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哪里D请循其本 循:循环2下列各句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我知之濠上也A操蛇之神闻之 B当余之从师也C处处志之 D其反激之力3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_(二十七)虽有嘉肴礼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 旨:主旨B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C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D教学相长 长:促进2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其此之谓乎 B帝感其诚C如其言 D择其善者而从之3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_(二十八)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荐、选举B不独子其子 子:儿子C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D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 吾妻之美我者B天下为公 化而为鸟C是故谋闭而不兴 出淤泥而不染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欲穷其林3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_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能:指才干出众B讲信修睦 修:培养C不独亲其亲 亲:亲人D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不必为己 武陵人捕鱼为业C货恶其弃于地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不独子其子 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为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为第三层,作者将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这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D两千多年来,本文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的一份宝贵的社会思想财富。(二十九)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两膝相比者B骈死于槽枥之间 苟全性命于乱世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而伯乐不常有 隶而从者3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_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的人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C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D马之千里者 跳往助之3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_参考答案(二十二)桃花源记定向训练一1A【解析】 缤纷:繁多的样子。2B【解析】 A介词,跟/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B.代词,他的;C.代词,这种景象/助词,补充音节;D.的人/判断句的标志。3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是全篇的“华彩”。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象,顿时会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定向训练二1A2.C3.B(二十三)小石潭记定向训练一1A【解析】 可:大约。2B【解析】 A介词,因为/介词,拿、把;B.动词,跟从;C.代词,代指小溪/表示祈使语气;D.代词,代指小石潭的风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3在浏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铮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青树翠蔓,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过境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定向训练二1B2.D3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假如我也能坐在小石潭边,一定会感到空气清新、周围环境十分宁静,鱼儿在快乐地游动,我会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享受这美好的时刻。(二十四)核舟记定向训练1B2.D3第一,善于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刻艺术。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只有“八分有奇”“二黍许”“其长曾不盈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第二,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是心有所悟又自由自在,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意念高远。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如八扇窗,而且是“左右各四”,既有数量之美,又有对称之韵。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窗上的对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内容相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两篇千古佳作似乎也参与到雕刻作品之中了。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只六字,于月色水光中桨息舟停,纵游江面,丰富的情景意蕴已经俱在一桨之中了。(二十五)北冥有鱼定向训练1C2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3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二十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定向训练1D【解析】 循:追溯。2A【解析】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之:代词。A.代词;B.结构助词,无实义;C.去、往;D.结构助词,的。3第一问:一妙在换角度理解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认为庄子知道鱼之乐,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鱼之乐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第二问: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二十七)虽有嘉肴定向训练1A【解析】 旨:味美。2A【解析】 A大概;B、C、D项中“其”是代词,他的。3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二十八)大道之行也定向训练一1B【解析】 子:动词,以为子。2A【解析】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是/成为;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代词,力气/那些。3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与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定向训练二1C【解析】 亲:以为亲。2A【解析】 A所以;B.为了/作为;C.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3C【解析】 第三层总结全文,将现实社会跟“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和平、安定的美好前景定会到来。(二十九)马说定向训练一1D2.B3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摧残、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定向训练二1A【解析】 或:有时。2C【解析】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介词,按照/介词,因为;C.介词,在;D.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愚公。3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