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5讲人与环境教学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3955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5讲人与环境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5讲人与环境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5讲人与环境教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5讲人与环境教学案苏教版考纲要求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要程度:1 人口增长概述(1)人口的概念: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与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2)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3)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控制人口的数量。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问题。(2)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等。(3)环境污染概念: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原因:污染物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实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1)资源短缺: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2 探究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1)生育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2)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3 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1 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加剧A BC D答案D解析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2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3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答案D解析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很难用科技进步来解决;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因为人类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目前人口数量还未超出环境容纳量。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重要程度:1 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价值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4)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物质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稳态具有重要意义。(5)破坏原因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2 人类可持续发展(1)内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2)核心: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3)内容:包括人口、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易错警示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3点提示(1)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多样性,而不是种群多样性。(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1 (xx重庆模拟)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水力可以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对人类有食用、药用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价值均属于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属于间接价值;作用尚不清楚的为潜在价值。选项A、C、D均属于直接价值。2 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3 000 m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就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继续去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问题:(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根本原因是_。(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的结果。(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DNA(或基因)的多样性(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3)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4)现代生物工程(或转基因、细胞融合等)解析生物具有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进化、生态等不同层次和角度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所以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从遗传水平看,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性状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现代生物学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不断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能在较短时间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降低出生率。2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3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5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高考模拟提能训练高考题组1 判断正误(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xx江苏,20A)()(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xx北京,5A)()(3)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xx北京,5D,改编)()(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xx福建,2C)()答案(1)(2)(3)(4)2 (xx广东卷,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答案D解析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模拟题组3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4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答案B解析“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进行的人为破坏。5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的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答案B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起来,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6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性)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解析(1)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源有限。最适人口数量应当是在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该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55a可供养的人口是原来的55a/(28a)1.96倍。(4)计划生育可控制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有效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1 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A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增加C水资源紧张 D泥石流频发答案D解析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引发的,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答案C解析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3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答案A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4 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 D滥伐森林答案A解析臭氧层破坏后,会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5 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直接价值,D错误。6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内的四个物种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个体数量物种幼体亚成体成体老成体甲70068060095乙350280220190丙300141312丁070300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乙、丙三种生物都有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成体,丁中无幼体,可能是进入此地还没有繁殖后代,因此丁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7 最近我国云南省许多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旱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地生态系统本身不具备抵抗干旱的能力B干旱只影响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并不影响遗传多样性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会继续减弱D长期干旱,会使当地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受到影响答案C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严重干旱使当地物种多样性下降,每一个物种都具有本身特有的遗传特性,当多样性下降时一定影响基因多样性;长期干旱,当地物种多样性会持续下降,导致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会继续减弱,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D项错误。8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C焚烧落叶和垃圾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答案C解析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灰尘和二氧化碳,引发雾霾天气或加剧温室效应,C错误。9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B解析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栖息地减少、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干扰等。10两种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种间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影响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蟒蛇可以吃灵长类动物,也可能被灵长类动物吃,两者还可能有共同的食物或资源要求,B正确;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错误,D正确。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12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不仅变得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一些物种已消失,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认真审题不难发现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的减少导致污染物净化减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1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资源数量和速度剧增,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就是大气中的SO2过多造成的。结合图示的硫循环途径,回答问题:(1)大气中SO2的来源有多个,你认为造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来自图中哪条途径?_。(2)动植物遗体的分解都能产生SO2,哪一类遗体含S多?说出原因。_。(3)从图中分析,要减少酸雨可采取的措施有_。(4)酸雨还能使水体的酸性增加,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欧洲某山区的一湖泊,自周围一个工厂的废水排入后,湖水的pH由7.0下降到5.7,垂钓者发现他们钓的鱼越来越少,于是钓鱼俱乐部向工厂提出抗议。工厂组织专家进行如下实验:砌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大鱼池,分别放入等量的pH为7.0和5.7的水,每池各放入大鱼50条(两池的鱼大小相似、总重量相等),每天投放等量的蛋白饲料。一个月后,捞出比较,两池中的鱼几乎没有区别,他们的实验结果证明pH的改变不影响鱼的生活,进而推翻工厂废水影响垂钓的说法。你认为厂方的理由充分吗?_。说明理由:_。答案(1)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动物遗体含S多。因为动物遗体含蛋白质多,蛋白质含S(3)增加生产者的量,增大对SO2的吸收;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4)不充分pH可能影响鱼的食物;pH可能影响受精卵或幼体的发育;pH可能影响湖底地质状况的改变,进而影响湖水离子浓度的变化(答案合理即可)14请运用生态学知识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农业中,常常采用燃烧农作物秸秆获得灰分肥田,该做法的优点是使秸秆中_较快地归还给土壤,但最大弊端是_,而且储存于秸秆有机物中的能量未得到合理利用。现代农业中,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家畜粪便制沼气、种蘑菇、养蚯蚓,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沼气池中微生物、蘑菇、蚯蚓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这种做法正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利用的是生态学中能量多级利用和_的基本原理。(2)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采取禁伐、禁猎等措施,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提高许多野生种群的_,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物种_。(3)xx年,位于珠江流域上游的广西柳州柳江内,一起“食人鱼”伤人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强烈关注。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11种每年给我国造成大约600亿元的损失。由于大多数外来入侵物种适应性和_都非常强,且在新环境中缺乏_制约,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会对当地物种种类、种群结构、食物链结构、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一系列影响,进而威胁农业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答案(1)无机盐污染空气(或污染环境)能量利用率分解者物质循环再生(2)环境容纳量(K值)多样性(3)繁殖能力天敌解析(1)作物秸秆燃烧可使秸秆中的无机盐较快地归还给土壤,但也会污染环境。现代农业中,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家畜粪便制沼气,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蘑菇、蚯蚓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这种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生态学中的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退耕还林、禁伐禁猎等措施可以提高野生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3)外来入侵物种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大都非常强,且缺乏天敌制约,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常呈“J型”增长,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15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食性螺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保留一位小数)。ABCDEPg15.9870.70.9141.0211.5Pn2.8369.40.361.920.1R13.1501.30.679.1191.4(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在丙烧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理由是_。答案(1)第一营养级鲢鱼(2)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3)11.3(4)加0.3 g尿素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丙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解析(1)蓝藻为光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2)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断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可推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3%。(4)实验的自变量为氮和磷,可设置不含磷也不含氮、含磷又含氮、含氮不含磷、含磷不含氮四种处理;进行实验前,应清除水中的氮和磷。氮、磷都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同时含有氮和磷的培养液中藻类生长得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