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3587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 年高考语文知识点 诗词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8这首诗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5 分) 9诗中的“断弦”这一细节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请作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8第一句写景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寄情于景,(1 分)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为筝曲的演奏提供了典型环境)(1 分);第三句写景 侧重描写音乐,运用通感手法(1 分),想象(虚写)出“千重万重雨”的视觉形象(1 分) ,表达听音乐时的复杂心情。(1 分) 9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 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断弦表 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 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 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每点 2 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青玉案 宋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 离人泪。 【注】 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 明。(3 分) (2)词人为什么说 “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 分) 答案 (1)答: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1 分), 有宁静安详的烟村 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1 分),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 发的词人思乡之情(1 分)。(三种情感各 1 分,共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2)答:词人先望楼念亲,感叹路遥人远,视线难及,望乡的怅惘之情由此生发。(2 分) 接着想到今宵独宿旅馆的孤寂情景,征雁、残月,徒增乡思之苦,使内心的凄凉更为浓重, 所以说“凄凉只恐乡心起”。(2 分)(共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 情给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 分)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1)争:怎。(2)“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 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 (1)这首词与秦观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3 分) (2)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 分) 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 不抵思念愁苦。(2 分)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相逢虽然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 在乎朝暮厮守。(1 分) (2)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1 分)A 例如通过“群仙相妒”月姊满眉颦”和 “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月”的美好。(1 分)通过“重搅别离心绪”“相逢草草”的 新欢来反衬“归去”时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1 分)B 通过 “旧愁多”与“新欢少”的对比来表达相逢的短暂。(1 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 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 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注】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 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 分) 答案 ( 1)拟人。(1 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 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 分)对比、衬托。 (1 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 衬托梅花。(1 分)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 分)(手法 回答出一种即可。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 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1 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 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1 分)词人托 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1)以及归隐情思(1 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 分)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1)“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1 分)颔联、颈联写睡梦: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飚,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 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来回路。(1 分)尾联写睡醒:燕子被 惊醒后嗔怪于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1 分) (意思对即可) (2)用典。化用了金屋、梦蝶、汉殿、乌衣巷等典故,展现了燕子梦境的迷离,寄托了 兴亡之叹。(2 分) 拟人。诗人选用“困顿”“怕”“惊”来描画燕子的情态,生动地凸显了睡燕的形象。 (2 分)(其他说法如“托物言志”,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7 分)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 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3 分)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 1)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1 分)以春雨过后野草蔓 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1 分,答出 一点、意思对即可。)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 (1 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诗题“闲居”,与此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生活并不是悠闲自在,而是内外交困, 诗人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2 分)诗的一二句展示的是老朋友纷纷与诗 人断绝来往后门庭冷落的景象,感叹人情世态的炎凉。(1 分)诗三四句突现的是家童趁 主人无心料理而偷懒致使庭院雨后野草丛生的图景,表达无奈的感叹和对国事的忧愁。 (1 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魏王堤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念昔游三首(其一) 杜 牧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注】 此诗是诗人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时所作。魏王堤是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河 堤,为当时一大胜景。绳检:约束。 (1)魏王堤一诗三、四两句写法十分独特,请就其独特处简要赏析。(3 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闲”字,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4 分) 答案 (1)这两句采用了设问和拟人(或双关)的修辞手法,(1 分)借柳“思” (丝)的柔软巧妙地写出了魏王堤上柳树透露出春来的消息,(1 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 的“思念”之情,(1 分)含蓄而有情致。 (2)两个“闲”字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观点,1 分)白诗中诗人是悠闲的,在鸟语花 香还没有到来的早春,诗人信马由缰,闲逛一日,在魏王堤的垂柳中发现了春来的消息。 杜诗中诗人貌似潇洒自在,实际上隐约地透露出孤寂之感和愤世之情,是对虚度光阴的沉 痛反思。(分析 3 分。如认为两诗情感相同,都是悠闲自在的,亦可酌情给分。) 8、顾城有这样一首诗:“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 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请问这首诗的题目是(3 分)( ) A一种灵魂在歌唱 B弧线 C世界中的主人公 D向往 答案 B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 前人评论此诗“好起结,中本真情,不费斧凿”,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1)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 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 1 分,共 3 分) (2)同意。这是一首平易自然的抒情诗,全诗语言亲切自然朴素,朴素中自又有一番真趣。 首联融情于景,虚实结合,“夜合花开”紧扣诗题“夏夜”,令人浑然不觉。花香满庭, 透入帘幕。人未出户,已知香气的浓郁。从视觉、嗅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 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表现诗人心情愉悦;颔联写话旧的内容。 相互远离,虽曾写过信互道珍重但都没有收到,以至于音问皆绝。今日重逢,可以当面诉 说别后的事情了,然而,所发生的事情又使人感到凄凉,不忍心听下去。颈联谈今昔的 变迁。当初分别尚幼的儿女今日皆长大成人,当年的亲友不少已经辞世,抚今追昔,感慨 万端!这两句信手拈来,自然妙对,不露斧凿痕迹。尾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 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表达了不尽惜别之情和人生坎坷的感慨。(对 语言特点的概括 2 分,结合诗句任意一联分析即可,3 分,共 5 分。答不同意酌情给分, 不超过 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颔联,被前人称颂为“当世名句”,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也 说:(2)“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意。”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4 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上句写野鸭在岸边睡觉,显得是那样的安详、悠闲和自在,突出了环境的清 幽、静美。(1 分)下句写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得繁花似锦,显出了蓬勃旺盛 的生命活力。老树不老,因缀满鲜花,其枝也俏。(1 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 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2 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寻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前三联对东溪清幽、 秀美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就是它这种心境的真实流露。(2 分)但是,他却身不由己,尘世 的缧绁太多,他却挣不脱社会编织的这张大网,不得不发出“情虽不厌”,却“住不得” 的感慨,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无助与无奈的复杂情感。(2 分) 11、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 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 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8、本词精于炼字。 “风紧驿亭深闭”一句中哪个词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说秦观晚期词境变而为“凄厉”,请以“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为例进行说 明。(6 分) 答案 8、 “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指出及解释各 1 分字,共 2 分), 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1 分)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 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1 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 哀伤(1 分)。 9、 “梦破”二字,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更流露出多少烦恼意绪。给全词带来浓重的 悲剧气氛。醒后之所见、所感: “鼠”之敢对人“窥灯”,可见驿亭之荒凉破败。孤灯 照壁,再也无法成眠,外面又下了霜,送来逼人的寒气,更写出了诗人心之悲戚这两句 写所见、所感,驿亭之简陋,词人之孤独冷寂,意境之凄惨悲切历历在目,无以复加。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泛 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8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 分) 9诗歌用什么手法揭示了怎样的哲理?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8江边搁浅了一艘战船,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怎样也移不动;昨天夜里一场 春雨使得江水波涛汹涌,只见那大船如羽毛般轻盈自在地在水面上任意漂流? (搁浅,费 力,春水,轻盈,漂流每点 1 分。) 9诗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行事比作行船,艨艟比作羽毛;“搁浅”和“自在行”对比), 揭示了人们行事在时势未到时的盲动无益和时机成熟时的畅通无阻;同时喻示人们悟道时 豁然贯通的自在快乐。(对比,比喻各 1 分,赏析 1 分;盲目无益,畅通无阻,悟道自乐 各 1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 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 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这首长调是作者追怀亡友孚若之作。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 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 “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 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 (1)这首词脉络清楚,请概括作者的思路。(3 分) _ (2)“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这句化用了谁的什么典故,表达了 词人什么情感?(4 分) _ (3)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 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请结合全词分析(4 分) _ 答案(1)上阕写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 意气飞扬;接着写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最后写作者 起床后倍感凄凉。 (2)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把曹操和刘备比方孚苦和作者自己意气飞扬,不可一世的气 概;也反映了作者痛感济世无人的情感。 (3)除了贯穿全词的诗人伤时忧国、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上阕诗人还梦想自 己能像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在网罗天下四方的 “剑客奇才” ;下阕中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 业。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4 分) _ _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_ _ 答案(1)第一首诗的首句,描写时令气候(营造凄凉气氛),(2 分,答到暗示了友 人旅途的艰辛也可得 2 分)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 感。(2 分) (2)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2 分)异:前者突出与 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2 分)后者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2 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 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 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5 分) 答: 9.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6 分) 答: 答案 8.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 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 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 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 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9.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好事近又和纪别 南宋 高登 饮兴正阑珊,正是挥毫时节。霜干银钩锦句,看壁间三绝。 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匹马翩然归去,向征鞍敲月。 注:词人有一好友黄义卿,诗书画俱佳,词人尤喜其绘画,曾为他绘的“带霜劲竹”画 赋词好事近一首,临别之际,又用原韵赋好事近两首,本词即其中一首。霜干 指柏树,银钩指书法劲折有力。 “向征鞍敲月”中的“敲”字用得好,请结合全诗鉴赏。(3 分) 对比柳永的雨霖铃,说说这首送别诗的不同之处。(4 分) 答案反衬手法(以动衬静)(1 分)。马蹄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发出“得得”之 声,打破夜的寂静,写出了友人赶路的孤寂,也突出了离别的伤感之情。(2 分) 或引用贾岛“僧敲月下门”的典故,写出了夜的寂静,也表现了友人醉中不忘吟诗的洒脱。 与柳永的雨霖铃相比,这首词的不同在于:内容上,没有写长亭送别的缠绵不舍, 而是记挥毫吟诗作画,充满豪气;情感上,虽也有伤感之意,更多地写了友人的洒脱、 豪爽、飘逸的一面。(其他要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上方寺松 归庄 上方寺下有孤松,旧锡嘉名曰卧龙。 幽谷难施霖雨泽,名材空具蜿蜓容。 婆娑绿荫听流水,跨踞苍柯见远峰。 僻壤谅无巡幸事,知君能免大夫封。 【注】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清兵南下,参加抗清斗争,后来回乡隐居。 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封禅泰山遇雨,避雨于一棵松 树下。此树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爵位。 8诗的颔联中“难”“空”二字颇具表现力,请简要赏析。(5 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8、孤松生长于幽谷之中,欲得甘霖却非常困难,“难”写出了其生长环境的恶 劣;孤松虽有卧龙的佳名,但生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有蜿蜒的非凡仪态也是徒然, “空”字写出了孤松生不逢时也不逢地(3 分)诗人通过写“难”“空”之感,感叹孤松 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才能无处施展的不平之气。(2 分)(先要明确 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如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尾联写孤松身处僻壤,皇帝不会巡幸到此,它不曾为皇帝效力,所以不会被封为大夫, 诗人为它庆幸。(3 分)诗人借此表达了甘居陋巷过清苦贫寒生活,而决不臣服清朝以求 加官进爵的情感。(3 分)(先要理解相关的诗句写了什么内容,写到了什么意象,在此 基础上把握作者要抒发的感情。这里要抓住孤松生长的环境特点,并结合所用的典故,明 确是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借物所抒发的情怀自可洞悉。) 18、对下面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诗的形式方正,四联皆为工整的对仗,首联句中语词又有对应,结构整饬而有张力。 B.诗的前四句描写登高见闻,境界旷远,苍茫凄切;后四句抒写心中情怀,沉郁顿挫。 C.全诗情感凝聚在一个“悲”字中,悲秋之萧瑟、人生之寂寥,命运多舛而穷困潦倒。 D.作者两鬓苍苍,历经艰辛来到长江边,独自徘徊,登上高台,感叹自己多病而穷困。 答案 D “历经艰辛来到长江边”是臆断之词,“多病而穷困”的理解也不全面。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 8-9 题。(8 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 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8、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 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 2 分,具体解说 2 分) 9.“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2 分)“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1 分)借“今头白” 、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1 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 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从那些方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3 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 分) 答案(1)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1 分)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 雄心。(1 分)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1 分) 。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1 分)佳节时不喜反 忧,(1 分)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1 分)“久”与“偶”在时间 上一长一短。(1 分)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忆王孙赠别 【清】沈凝之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汉迢迢只一舟。 读罢离骚不自由 ,望牵牛 ,半束折花算酒筹 。 忆王孙赠别 【清】商鋆 西风红叶下江潮,忍看浮名一笔消。 强把愁情付浊醪 ,读离骚,拍遍栏杆是寂寥。 【注】当时作者要去福州游幕谋生,出发后填此词寄给妻子。不自由:不由自己做主。 牵牛: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望,民间亦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的传说。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的筹子。作者作此词时,因受小人构陷,被贬出京。 浊醪:浊酒。 (1)“西风红叶下江潮”一句中的“下”字很有韵味,请赏析。(2 分) (2)两首词都写到了“读离骚”这一动作,但表现的心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1)“下”字在这里有“飘下”和“流下”两重意思。红叶随西风飘落于江潮之 上,而随着江潮的起伏,红叶又会随流起伏,最后随流而下。一个“下”字将红叶的不能 自主,任他物摆布之态描摹得非常生动,也暗隐喻了作者身不由己,被贬出京的人生经历。 (2 分) (2)沈词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相思不舍之情:作者于行舟中读罢离骚,就不由自主 地抬头遥望牵牛这一有特殊意蕴的星斗,可见心中之愁当是因怀人而发。而商词则表现出 了一种抑郁难平,怀才不遇之情:读之前“浮名”全消,以浊酒浇愁;读之后则猛拍栏杆, 以发泄自己的寂寥不平之意;读之时,当与屈原有知己相惜之感。(两处感情各 1 分,两 处分析各 1 分)(4 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塘:堤岸。陂(bi):池塘。 8.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 分) 9.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 分) 答案 8、幽静美丽、饶有生活情趣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 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 1 分;答出特点:幽静美 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 1 分;描绘画面 1 分;情感 2 分) 9、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生机一片; “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 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 两点就给 6 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 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 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 农村晚景图。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 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 的曲子。 这首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 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 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 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 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 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 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 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 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1)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 分) (2)“等闲”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什的情感。(4 分) 答案(1)虚实相生。诗先用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实写自己离家时的豪 迈和潇洒; 后用“灯前一觉” “江南梦”虚写所做的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 此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寄寓自己的惆怅。 (2)“等闲”是指轻易、不放在心上。在与家人作别时能挥一挥衣袖就走,说明他离家时 是满怀着希望和信心的,但是这些都是曾经的事。现在会梦回江南,醒来后却惆怅,说明 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他在现实中碰壁后的忧愁、孤独与寂寞。 略 2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 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 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4 分) (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 分)形象生 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 分) (2)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 愁;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一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歌第二句中“衔”、“浸”两个字用得好,请选一个加以分析。(3 分) (2)请简要分析诗中牧童的可爱之处。(3 分) 答案(1)示例:“衔”字有“含”之意,(1 分)用比拟手法写日落景象,山将太阳 衔在口中,似乎就要把太阳吞下。(1 分)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即将下山的动态。(1 分) 示例:“浸”字有“浸泡”之意,(1 分)落日倒映在在着凉意的水中,就像浸泡在池塘 中一样。(1 分)红色的落日、碧绿的水草和澄净的池水,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1 分) (2)要点:一、随心所欲坐在牛背上的姿态“横牛背”。二、吹笛随意却乐在其中 “短笛无腔”。三、放牛能赶在落日前回家,守时“山衔落日”。四、能轻松驾驭老 牛的自信“归去横牛背”。(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写出一点得 1 分,写三点即可 得满分) 2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表现时 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来表现其情感。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 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 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7、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 的萧瑟落寞。 B. 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 女出场作铺垫。 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 沉郁感伤。 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 分别之情。 答案 D (“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错。) 2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 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 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一句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5 分)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它妙在何处?请你作 简要赏析。(6 分) 答案(1)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 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 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3 分) (2)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2 分)然后抓住初夏 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 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 叹。(4 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分)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 分) 答案(1)首联描绘了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的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湘江上 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1 分)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 人的孤独。(2 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 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2 分)友人归去正逢新年,而自己独在异乡。腊月末凋 零的梅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自况,既包含着自伤落寞之意,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 不舍之情。(1 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122 题。(7 分) 酒 泉 子 (宋)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21请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3 分) _ 2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_ 答案 21诗人通过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此境的喜爱向往之情,同时也表 达了欲归隐湖上的情感。(3 分) 22虚实结合。起首两句(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 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 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2 分) 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 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欲归隐的情感。虚实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