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七章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3445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七章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七章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七章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七章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学案考点一亚洲及东南亚分区的地理概况1亚洲(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较富裕的国家。2东南亚(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A南海,B印度洋,C大洋洲,D马六甲海峡,E中南半岛,F马来群岛,a河内,b雅加达。(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特征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地形复杂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气候湿热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众多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河流短促,水能丰富矿产丰富锡矿锡矿、石油(3)人文地理特征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农业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亚洲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居民经济东亚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黄色人种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黄色人种;多信佛教季风水田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白色和黑色人种;佛教和印度教源地民族工业发展快,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耕地面积广中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矿产资源丰富北亚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白色人种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河谷农业【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回答13题。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A中亚 B南亚C西亚 D东南亚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雪山与湖泊辉映”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第2题,从该地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大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第3题,该地大致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属于南亚。答案:1.B2.A3.B考点二世界其他重要地区1西亚北非(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湖泊)。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2)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石油输出路线: (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4)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5)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2欧洲西部(1)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平原:a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山地:b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气候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自然特征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四大河流:a尼罗河(世界最长)、b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2)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问题及主要原因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4极地地区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及其以南北极圈及其以北位置、范围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洲、北美洲、欧洲三大洲所包围地形以高原为主以海洋为主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资源矿产(煤、石油)、生物(磷虾等)、淡水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生物中国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黄河站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1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特征(1)自然环境差异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定位地形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漠广布。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撒哈拉沙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深受冰川作用影响。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裂谷带、刚果盆地气候炎热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形对气候影响大有“热带大陆”之称。热带草原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水文河流少、多无流国。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死海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大。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刚果河水量丰富,赞比西河、尼日尔河水量少,季节变化大;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资源石油北海石油、德国煤炭、英国煤、铁等(南非)黄金、(尼日利亚)石油、(赞比亚)铜等(2)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欧洲西部是经济发达的区域,欧盟促进了区域一体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地区。三个区域的人文特征各有特色。 地区特点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地中海沿岸为花卉、蔬菜、水果产区乳畜业发达,产值超过种植业;地中海沿岸为花卉、蔬菜、水果主产区单一商品经济;热带种植园农业;粮食供应不足工业石油开采和冶炼业发达,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达,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至意大利,从英国向东到波兰,形成“十”字形工业带现代工业落后,出口农矿产品;南非工业较发达交通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为交通要道英吉利海峡;内河运输发达好望角航线;交通线路多从内地向港口延伸人口与城市多白色人种;多信仰;圣城耶路撒冷白色人种,多信仰基督教;城市沿工业带分布黑色人种;城市化水平低2.非洲气候(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大陆气候带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非洲大陆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表现为典型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是因为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同时,因高原逼近海岸,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湾较少。因此,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较小。(3)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中的非地带性现象东非高原的赤道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起伏的结果。马达加斯加岛的屏障作用,使相应的大陆东部地区降水减少成为草原气候区。而马达加斯加岛东坡因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则使其成为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山地区为高山气候。本格拉寒流和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使相应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范围扩大。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寒冷干燥的东北风影响,夏季受沿岸上升寒流的影响,形成降水稀少的热带沙漠气候。3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特征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2)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xx湖南长沙重点中学一模)读下图,完成12题。1当甲、乙昼长相同时,以下现象可信的是()A厄瓜多尔正午物影接近最短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收割时期C南极地区科考正忙D密西西比河流域阴雨连绵2甲附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崎岖 B土壤贫瘠C水分不足 D水旱灾害频繁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同属北半球,但纬度不同,两地的昼长相同,只有在太阳直射赤道时,厄瓜多尔位于赤道附近,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午物影接近最短,A正确;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小麦收割时期在10月份以后,B错;南极科考最佳时间在南半球的温暖季节,C错;密西西比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D错。第2题,甲地位于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分不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C正确。答案:1.A2.C世界主要区域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世界区域图是高考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命题信息的承载者,是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重要体现。区域图的范围有大有小,但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为空间定位。图1世界某区域图图2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3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区域图定位方法1根据经纬度定位(1)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所在大洲,所处温度带和纬度带,如图1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低纬度地区)。(2)根据经度或海陆分布确定海陆位置,由图2的经度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群岛国家,图1位于大陆西岸,图3位于大陆内部等。2根据海陆轮廓定位根据图1的海陆轮廓结合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侧。3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如图1中的地形,图2中的岛屿轮廓及注记,图3中的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定位。4根据区域特征定位根据气候、植被、水文、动物等信息都可以帮助我们定位。(xx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xx年4月至xx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1)巴西种植甘蔗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甘蔗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而巴西有着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国际市场的需求也是巴西甘蔗种植的有利条件。(2)利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提示:乙醇属于可再生的二次能源,作为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可以减轻大气污染。2信息解读(1)从图中可知巴西石油资源短缺,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甘蔗生长,制造乙醇的原料丰富,同时巴西经济发展迅速,对液体燃料的需求量大。(2)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量大,发展乙醇可缓解能源紧张,但是会加剧我国粮食供应紧张状况。标准答案(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考向一亚洲1(xx高考四川卷)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解析:选A。该民居在亚洲中纬度地区,不会出现气候湿热、台风频繁的情况。另外平顶、土墙不适应秋雨绵绵、气候湿热的环境,该民居适应内陆地区干旱少雨的环境,应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xx高考天津卷)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23题。2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A BC D3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解析:第2题,一年中第一到第四季度依次是13、46、79、1012月,对应北半球中纬度四季平均气温可知,图示亚洲地区第三季度气温最高,对应;第二季度气温次之,对应;第一和第四季度气温较低,应和、对应,可以确定C项排序较为合适。第3题,图中K城市位于印度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全年高温、降水集中的特点。图中D项气温降水统计图能反映此特点。答案:2.C3.D4(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解析:(1)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2)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冲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水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水含沙量大。(3)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考向二非洲(xx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992xx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5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的区域是()A非洲东部 B非洲中部C非洲西部 D非洲北部6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更加快捷 B非洲位置靠近中国C.中国需求扩大 D非洲农业技术提高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非洲东部在1992年是以出口为主的地区,到了xx年成为以进口为主的地区,农产品进出口变化最大。第6题,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交通谈不上便捷,A、B项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不断扩大,这是农产品进口增多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农业技术提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导致其出口量增多,但归根结底要寻找的是需求市场,D项错误。答案:5.A6.C7(xx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地处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沿岸沙洲受加那利寒流影响较大。(1)富塔贾隆高原降水量大,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故被称为“西非水塔”。(2)加那利寒流使河流携带的泥沙向南流动,造成沙洲的狭长分布。圣路易港是以河港形式出现的海港,所以泥沙淤积不利于通航。(3)从图中可看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沙漠和时令河较多,所以要发展农业生产,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是关键。答案:(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考向三欧洲(xx高考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回答89题。8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晚,昼短夜长9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解析:第8题,依据图中伦敦的纬度位置及北京所在纬度(约为40N)可知,7、8月份伦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大于北京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则伦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北京,故C项正确。依据图中的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而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A、B两项错误。7、8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故D项错误。第9题,英国地处亚欧板块,故A项错误。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 ,河流没有结冰期;图中信息显示英国以平原、山地地形为主,故C项错误;降水丰富而植被覆盖率高,则河流含沙量小,英国面积较小,因此河流短,故D项正确;珊瑚礁发育于热带浅海环境中,故B项错误。答案:8.C9.D考向四南、北美洲10(xx高考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解析:(1)该国位于中美地峡,从半球位置来看,在北半球、西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位于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在北美洲南部。从邻国来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西部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及湖、海沿岸附近,城市较密集,等级较高。答案:(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考向五大洋洲(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风 地形抬升暖流增湿 反气旋活跃A B C D1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解析:第1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说法错误,排除B、C、D。第12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答案:11.A12.D13(xx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3)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气候的判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火山的形成等,都需要准确的区域定位。(1)从纬度可以看出,南岛处在40S以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西侧迎风坡降水较多。(2)经济发展优势包括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从纬度(分析气候)、地形(地势平坦)、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3)新西兰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火山旅游活动,包括游览火山形成的地貌景观、地热资源(温泉)的利用等。答案:(1)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一、选择题读某地区沿90E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E地理事物是()A孟加拉湾B阿拉伯海C恒河 D贝加尔湖2B地形区的成因最可能是()A河流下蚀作用强烈B外力侵蚀作用强烈C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蒸发量D位于断裂下陷部位3下列定位正确的是()AA为准噶尔盆地BC为柴达木盆地CD为冈底斯山DF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90E与15N相交于孟加拉湾。第2题,B地形区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属于地堑盆地。故D项正确。第3题,A为准噶尔盆地,C为塔里木盆地南部,D为喜马拉雅山,F为冈底斯山,故A项正确。答案:1.A2.D3.A(xx郴州联考)中新世为地质年代新近纪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2 300万年前到533万年前。下图是中新世初期非洲主要湖泊的可能范围图。读图回答45题。4如今刚果湖已经成为刚果盆地的一部分,由此推测刚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化,湖水蒸发B地壳上升,河流切穿盆地西缘C地壳下沉,海水侵入D人类活动,大量引水灌溉5卡拉哈里湖如今已经演变成细长的沼泽带。下列有关该沼泽的叙述,正确的是()A沼泽面积季节变化不大 B冬季有结冰期C7月沼泽面积最大 D1月沼泽面积最大解析:第4题,根据刚果湖演变成刚果盆地可知,刚果盆地的主要成因最可能是刚果湖地区地壳抬升,刚果河切穿盆地西部的山脉,湖水外流。第5题,读图可知,卡拉哈里湖位于南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无结冰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1月为湿季,降水多,所以1月沼泽面积最大。答案:4.B5.D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多沼泽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多雨,降水总量大B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C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D海拔高,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7图示区域与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第6题,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地处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多沼泽。第7题,两区域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的大气环流的影响。答案:6.C7.D二、综合题8(xx漳州毕业班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中M国铀矿资源丰富,xx年该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6.18%。材料二下表示意M国能源消费结构(单位:%)。1973年1992年1994年煤炭15.28.16.1石油69.141.239天然气7.312.811.9电力(核能和水电)7.33640新能源1.11.93合计100100100自给率22.549.351.8(1)分别说明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的有利自然条件。(3)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的地形特征、水运条件、农业生产条件、能源消费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从内力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图示运河的分布、河流水系状况及等高线分布状况分析即可。第(3)问,读材料二即可分析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可从经济、核电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处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处由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作用形成。(2)地势相对平坦,河流众多;河流之间的分水岭海拔较低,便于修建运河;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而平稳。(3)特点:该国1973年以来,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发展核能与新能源;能源自给率上升很快。原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铀矿资源丰富,污染小,技术力量雄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