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乡愁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3083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乡愁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乡愁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乡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中诗人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恋。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重点】1品味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难点】【学法指导】【课时安排】共 1课时总第 15 课时预习指导绩优学案1、 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二、检测预习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2、朗读诗歌(先学生自读,后齐读。要求读出节奏和重音)3、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意象的?4、你能体会出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意蕴吗?明确:诗人的“乡愁”中更深的是一个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思念,是对台湾回归的一种期盼。这不只是诗人一个人的心声,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四、文本探究1.诗人把乡愁分作了几个阶段?他是怎样一步步加深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少年时期,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青年时候,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中年时候,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老年时候,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2. 体会诗歌中“母亲”“新娘”这两个意象,想一想,他们仅指诗人的母亲和新娘吗?点拨:不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这种植思乡情结,不只是诗人一个人才有的,是千千万万台湾人民共同的心声。 对“母亲”“新娘”的思念绝不只是诗人一个,而千千万万的台湾人民。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五、语言赏析 这首诗具有鲜明强烈的音韵美。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抒情需要,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六、拓展提升课后读席慕容的乡愁一诗,与余光中的乡愁作一比较,看看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七、课堂小结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同时也表达出诗人一生之中那缕缕不断、绵绵悠长的思乡情结。这不仅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感体现,也是整个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我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