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学案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810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学案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学案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学案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3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学案1 Word版含答案走进生活目标导航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什么?当前,我们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当前,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重点)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来源、表现和要求,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难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1)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近代却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原因:封建专制制度日趋没落,而此时西方工业文明正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并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冲击。2.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1)在近代的文化求索中出现了两种观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结果是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1)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原因: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判一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示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原因: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判一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提示错误。经济建设始终是国家的中心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5.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判断(1)实现文化重振的伟大转折,必须抛弃传统文化资源。()提示错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实现文化振兴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资源。(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提示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示错误。这是文化自觉。2.思考:“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是什么关系?提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探究点一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究导引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棵参天大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造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创举,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核心归纳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5)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典型例题例1下列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题干要求回答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的正确理解,正确表述了二者的关系,符合题意;未涉及二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不选。探究点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哪里探究导引材料一历史名村、名镇、名城是不可复制的民族珍贵文化财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中,科学记录和保护名村、名镇、名城具有重要作用。冯骥才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对自己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认定,这体现了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眼光。材料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切实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普及力度。(1)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答案(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材料一中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认定,体现了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材料二中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就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核心归纳我国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2)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典型例题例2(xx浙江高考)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答案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解析本题是启示类问答题,“启示”一般指的是怎么做,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材料已经给出题组的限制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那答案要点就是围绕“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以后应该怎么做来写。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就是:要坚持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纪录片的播放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这给我们文化自信方面的启示是: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1.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A.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答案B2.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文化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A.B.C.D.答案A解析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等于大众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认识,故本题选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C.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答案B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答案D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D正确;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具体措施,故排除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故排除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故本题答案选D。5.xx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A.B.C.D.答案B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正确且符合题意;说的是文化自觉,排除;文化自信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而不能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说法错误;故选B。一、选择题题组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人民在对先进文化的求索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全盘西化”论。这种论调()A.认为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B.认为要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D.属于闭关自守论答案C解析“全盘西化论”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故C项符合题意;此论调要求全面学习西方,A表述不准确;B、D两项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复古主义”。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土乡村文化以文化强国为中心工作,全心全意搞好文化建设A.B.C.D.答案D解析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向外来优秀文化学习,不能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不科学,排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错误。题组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6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这启示我们()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致青春引发青春怀旧情结,“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这是其火爆的原因,应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4.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这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不搞文化复古,需要全盘西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A.B.C.D.答案B解析错在“需要全盘西化”,均正确。应选B项。5.xx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A.B.C.D.答案A解析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知,符合题意。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排除。6.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集中体现了党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必须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要求我们必须借鉴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政府A.B.C.D.答案B解析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故错误,应选B项。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由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的需要决定的A.B.C.D.答案A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故选A项。题组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8.下列漫画给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启示是()A.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要全面继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C.要立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新D.要善于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答案A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A符合题意。B中的“全面继承”说法错误;C、D与题意无关,排除。9.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考古发掘的过程,众多媒体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全方位地报道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使考古工作走出了“象牙塔”,更“接地气”。考古工作走出了“象牙塔”能()A.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欲,树立中华文化优越意识B.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佐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展示封建贵族的奢靡生活,引导人们批判封建制度D.拉近群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答案D解析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说法错误;佐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不是博大精深,B错误;C与材料主旨无关;媒体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全方位报道考古发现,使考古工作走出了“象牙塔”,有利于拉近民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D符合题意。10.“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g):箭靶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B.C.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去的箭才能击中鹄(达成目标),短短16字中,用一个比喻讲了学习、才能和见识的关系,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11.与传统日历相比,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国宝日读等,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使公众潜藏于心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被激发出来。故宫日历xx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的出版发行()体现了文化自觉,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B.C.D.答案B解析故宫日历弘扬了中华文化,但并未体现民族精神,故与题意不符,排除。故宫日历并未提高文物收藏价值,其出版发行属于文化产业,并未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故宫日历使普通民众感受千年文化时,激发了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故其出版发行体现了文化自觉,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本题选B。12.xx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答案D解析A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信,故排除。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强,故排除。C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自尊,故排除。D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二、非选择题13.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良,享誉海内外,进入20世纪70年代,相比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的世界现代流行陶艺,景德镇陶艺“虽作品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但落后于时代”。2000年之后,景德镇陶艺到底怎么发展引起了各界关注。有人主张,中国是陶瓷艺术的老祖宗,必须弘扬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和工艺。有的人主张,经济全球化必须带来艺术的全球化,因此,中国陶艺必须向西方取经,采取世界主流陶艺的表达方式。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景德镇陶艺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做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答案(1)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景德镇陶艺在发展过程中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3)景德镇陶艺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吸收外国有益成果。(4)景德镇陶艺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树立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4.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如何实现文化强国之梦的讨论课中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第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青少年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同学们达成的共识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答案(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3)使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综合国力。(4)树立远大理想,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