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二 积累与运用 专题08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510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二 积累与运用 专题08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二 积累与运用 专题08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二 积累与运用 专题08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应考必备考点1 文学常识辨析中考常考古代文体常识1.四言诗: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为主的诗体。四言诗在殷商时代形成,是我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四言诗(这里主要就诗经而言)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绩。除了语言的准确精练外,赋、比、兴的运用,开创了我国诗歌“形象思维”的先河。东汉以后,“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逐渐衰微,为民间新兴的杂言、五言诗所取代。如曹操的观沧海即为四言诗。2.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基本格式为四句,绝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几种,“六绝”较为少见。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即为七言绝句。3.律诗:律诗是一种每首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格律非常严谨的诗。它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到唐代初期基本发展成熟,盛唐以后是它的黄金时代。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或“长律”)三种。此外,还有少量的三韵小律和六言律诗。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每首的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可以归纳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规定,而且讲究粘对。(4)每首必须用对仗。如望岳为五言律诗,雁门太守行为七言律诗。4.词: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渔家傲秋思中的“渔家傲”是词牌,“秋思”是题目。5.散曲: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6.乐府诗: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一词就由专业机关而变成诗歌的名称了。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如木兰诗。7.歌行: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为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如李白的行路难。8.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有马说爱莲说等。9.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即为“表”中范例。10.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11.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1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是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或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桃花源记,我们学到的记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13.传:传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如汉书东方朔传。14.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均是写景的典范;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梳理作家选入教材的作品朝代/简介/评价/代表作曹操观沧海龟虽寿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其一)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渡荆门送别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著有李太白全集诸葛亮出师表诫子书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诗人,生活于“开元盛世”的初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十二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江南逢李龟年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唐朝初期的文学家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纂。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启蒙思想的先驱。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陆游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卜算子咏梅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著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入京使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两次从军边塞,擅长七言歌行刘禹锡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其一)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贾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元代文学家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周敦颐爱莲说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周敦颐集纪昀河中石兽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杜牧泊秦淮赤壁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郦道元三峡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崔颢黄鹤楼唐代诗人,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王维使至塞上竹里馆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苏东坡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后世人称“诗佛”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卖炭翁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仁政”,被称为“亚圣”陶渊明饮酒(其五)桃花源记字元亮,一名潜,东晋诗人、文学家,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贺雁门太守行字长吉,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晚年的诗歌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早年的婉约词风不同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擅长小令,风格含蓄婉丽,著有珠玉词欧阳修醉翁亭记卖油翁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欧阳文忠公”柳宗元小石潭记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关雎蒹葭式微子衿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续表)作家选入教材的作品朝代/简介/评价/代表作韩愈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晚春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33篇,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范仲淹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张岱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著有王临川集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清朝末期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时人称其“鉴湖女侠”考点2 传统文化常识辨析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一)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年龄大小的孩子。龀,换牙。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3.垂髫指儿童。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儿童。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n)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6.及笄(j)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7.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8.而立之年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9.不惑之年40岁。惑,迷惑,疑惑。10.知命之年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11.耳顺之年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12.从心之年70岁。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13.黄发用来指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二)人的称谓1.古人常用的称谓(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6)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称官名: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苏轼曾任端明殿学士,被称为苏学士。(8)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2.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例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古代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3)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例臣本布衣。出师表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例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范进中举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4)其他自谦辞。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例在下倒有一个主意。范进中举在下:对自己的谦称。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范进中举我小老: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3.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例这厮不直得便骂人。智取生辰纲这厮:对人的轻蔑的称呼。4.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白丁、黔首、黎民、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例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唐雎不辱使命(2)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樵夫”是称呼砍柴的;“舟子”是称呼船夫。例舟子喃喃曰。湖心亭看雪5.敬称(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例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3)君对臣或对朋友的敬称是爱卿或卿。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4)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5)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例来时太夫人已不幸。苏武传(6)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相公、足下、夫子、先生等。例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例佝偻丈人承蜩。敬业与乐业(8)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如:世先生、世兄弟。例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中举(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春社日时间:立春后、清明前。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破阵子春景4.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两天。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冷食。传说是为纪念春秋介子推。5.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6.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7.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8.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9.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赏月。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10.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