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364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一、明清之际的思想(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二)概况1王阳明的心学(1)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2)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2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3)影响: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旗帜。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辩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是新兴市民阶层利益,而不是资产阶级利益!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拓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联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尔”。注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辩“亡国”与“亡天下”:“亡国”还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拓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注明清小说在当时是世俗文化的表现,难登大雅之堂,故许多小说的作者不是很清楚。 注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是一本“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鲁迅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文学:明清小说(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3绘画和书法(1)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4戏剧:京剧(1)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2)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形成。(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4)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1)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2)思想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倡导个性发展,主张工商皆本。(3)文学上: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迅速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4)艺术上:绘画、书法艺术更加追求个性化;戏剧繁荣,京剧产生。 辩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拓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 重难点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史料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提示主张君民平等,人民主权;主张地方自治;是非取决于学校;实施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系统认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张限制君权,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二)归纳总结明清启蒙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异同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我们称之为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它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异同如下:1相同点都关心人民疾苦。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都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2不同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古代民本思想目的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君主应遵从人民的意愿,如黄宗羲提出君民平等,倡导“学校议政”,在君主制度下进行“补天”,而不是“变天”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从巩固君主专制设想,注重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主张通过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来确保统治者地位的稳固主张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是由古代民本思想向近代民权思想的过渡形式,蕴含了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君为心,以民为体”,强调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体君心、损上益下,依靠圣君贤相“为民”做主治国方式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以“法治”取代“人治”。其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强调人治(德治),倡行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首先要“修身正己”并推己及人,主张用道德教化人民等重难点二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解读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这是中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影响深远。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等,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帝的禁令,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系统认知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不同明清之际清末民初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能力比较有限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希望获得海外市场,对外扩张的能力大大增强地位中国未被外国侵略,双方地位平等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双方是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传入内容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除西方科技外,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影响只在少部分读书人中传播,没有使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传播范围较广,并引发了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二)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中国西方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政治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行反封建斗争,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僵化了人们思想兴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强调人文主义,实现个人价值对外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对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随堂巩固训练1(2018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读懂昆曲的兴盛与明朝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味。士大夫所欣赏的是闲适与空灵,前者导致昆曲节奏的舒缓,后者形成昆曲轻灵曼妙的艺术境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不免含有对社会、人生的哀怨和悲凉,在音乐、唱腔上也常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致。做对选2(2018全国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读懂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人们对知识(权力/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文化/享乐)氛围浓厚。做对选3(2013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读懂材料说明小说已突破以往的文化界限,渗入社会各阶层中,成为一种与儒、释、道相并存的文化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扩大,从而推动小说这类世俗文学的发展。做对选4(2013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读懂京剧中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固定脸谱,每种脸谱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例如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成为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可知京剧人物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做对选1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点拨:挑战教皇的权威。解析:选A依据所学,李贽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认教皇权威,因此两者都敢于挑战权威,故A项正确;李贽并未动摇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李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引领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故D项错误。2(2019威海模拟)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点拨:形成强大舆论,批评君主的失误之处。解析:选A根据题干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现存等级秩序的抵制,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C项错误;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点拨:提倡君臣平等。解析:选B材料与恢复三省六部制无关,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是清末维新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4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点拨:体现小说的大众化特点。解析:选A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的文化需求,故A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明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未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5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清代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点拨: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被视为“官腔”。到了清乾隆年间,随着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因更符合民众品味而得以形成、发展,昆曲由此衰落。这种变化正是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