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 湘美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423048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 湘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 湘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 湘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2、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风景画。4.1.2学时重点 1、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平且运用到会绘画中。4.1.3学时难点 理解两种透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聆听歌曲家乡韩红ppt播放歌曲中日喀则的美丽景色。感受歌手对家乡的热爱。音乐家通常通过作词作曲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欣赏朱宣咸的江南仲夏、红樱桃映绿芭蕉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老的感叹。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热爱的一片炽土,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共同的家乡兴义,我们兴义都有哪些美丽景色呢?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活动2【讲授】 (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6、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并在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与之相似的人民币(10元上的长江图案)。(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1、引导学生观察马棚,并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棚的简图。2、根据学生画的简图,指导学生认识线条、角度、位置、形体的大小比例,进而展示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原理。3、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4、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三)、两种透视的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5元和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景,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5元上山的层次、20元上的漓江),哪些是成角透视(5元上两侧的山峰、20元上中部的山峰和水中的倒影)。2、引导学生观察50元人民币背面图景中天上的云和教材中陕北风情、山居景色两幅图,总结平行透视的两种布局(总结为“见天中间远,没天上边远”)。3、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4、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5、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4、调整画面布局。5、着色)活动3【练习】 体验练习,进行创作1、作业:描绘你印象最深的家乡的景色(多媒体循环播放展示家乡的风景照片)。2、作业要求:A、色彩搭配和谐B、透视准确C、远近关系处理好D、构图匀称均衡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不停地巡视之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思考解决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活动4【作业】 作业展示,课堂评价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自己描绘的是哪个景色?为什么要描绘它?讲述自己和这一景色所发生的故事小组互评:作业的远近关系处理怎样?构图是否合理,透视准确吗?2、教师总结点评,根据学生作业特点给予评价肯定,提出鼓励。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