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21001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重点)2.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难点)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的科研基础非常薄弱。(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到祖国。2.措施(1)中国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2)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3)吸引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3.成就领域年份成就地位国防1958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医学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首次农业1973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世界首次思维点拨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防、医学、农学领域取得了哪些代表性的成就?提示在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在医学和农学科技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2)“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3.意义: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思维点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发展,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2.(教材第94页学习思考)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提示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2)“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成就(1)核技术: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2)空间技术: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和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3)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4)信息技术:“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5)生物工程: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也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易混易错“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3.下图人物曾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他是谁?他有何突出贡献?提示(1)袁隆平。(2)贡献: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斐然,请谈谈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提示(1)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根本保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3)外部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4)主观努力: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主题科学技术的发展1.发展历程史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史料二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2012年4月13日西安晚报表明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说明航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史料一到史料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科研从侧重国防到侧重经济建设的变化。(1)结合史料一指出我国20世纪507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理由。(2)史料二阐述了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提示(1)重点:发展核武器技术,加强国防力量。理由: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关系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核垄断,推动国家安全。(2)侧重点:带动发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经济产业。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趋于缓和。2.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史料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 4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史料表明新时期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了条件,这表明经济与科技联系紧密。(1)根据史料,指出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2)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提示(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了国际合作。(2)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奉献、刻苦钻研及团结协作。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科技发展的不同特征及成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特征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成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增强。2.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3.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防安全,而且有利于经济建设。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推动着中国科技走向世界。1.1958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答案C解析解题时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本题的考点是“两弹一星”,就此可以理解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联系材料可知,本题选D项。4.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说:“(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是对谁的褒奖()A.钱学森 B.邓稼先 C.郭沫若 D.袁隆平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对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影响,因此应是对袁隆平的褒奖。5.阅读下面框内的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针对我国哪一项科学技术成就发表的评论()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5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答案B解析结合本题材料中“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中国人进入太空”,可知评论应该针对的是“神舟5号”发射成功。基础达标1.“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归国科学家满怀爱国热情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 B. C. D.答案D解析从材料“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生产力还非常落后,正确。邓稼先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归国可以体现出。邓稼先在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可以排除。是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意义。符合题意。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A.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B.发展“两弹一星”C.研制巨型计算机 D.参与人类基因研究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重要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而作出的决策,故选B项。A项是1992年,C项是1983年,D项是1999年,都是改革开放以后。3.(2018绵阳高二检测)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改变了看法。4.“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A.钱学森 B.杨利伟C.郭沫若 D.袁隆平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人物与农业发展有关,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D正确。5.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答案C解析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6.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答案C解析审题时注意“实现飞天梦想”这一信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7.(2018武汉高二检测)进入21世纪,我国成为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我国从研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我国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D.我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强调的是“从研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说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故选B。8.从“两弹一星”、“一箭多星”、载人航天到“嫦娥二号”成功登月,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其必要的前提和原因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正确的发展科技工作的规划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A. B.C. D.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故正确;中国政府在1949年和1958年分别成立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科技工作,说明正确;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并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说明正确;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归国并努力工作,说明正确。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6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 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后两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答案(1)第二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西方的殖民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消极影响。第三次: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2)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或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