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1883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程标准: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中共方面: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孙中山方面: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2)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起来。2国民革命(1)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在广州成立,编建_国民革命军。(2)北伐: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3)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三、国共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井冈山道路:创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2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红军长征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2)由于当时“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1)1934年10月开始长征(2)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3)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重大事件(1)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转危为安(2)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等人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工农武装割据1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1)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2)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确立斗争方针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2)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开辟革命道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四、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1长征:(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于王明“左”倾错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重大事件:遵义会议:1935年初,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的岗位。八一宣言:1935年8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3)结果:1935年10月,红军一、二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西安事变(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分化。(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至抗日。(3)解决:中国共产党确定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四、抗日战争1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2日军罪行(1)日本战争手段残酷:采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2)日本残暴统治:采用“以华治华”策略,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3国共合作抗战(1)合作的实现: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抗战表现: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组织了淞沪、徐州、武汉等几次大的会战;共产党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相持阶段: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国民党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4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意义(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宝岛台湾。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2)政协会议:再一次确认和平建国的途径。(3)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暗杀著名民主人士闻一多等人。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和平民主建国路线。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千里跃进大别山。(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4)战争胜利: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5)重心转移: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6)建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1党内合作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党依然保持组织上的完整性和政治上的独立性。2右倾和“左”倾右倾与“左”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3图示理解两个战场抗战4“一、三、一”巧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题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史料探究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秋收起义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1928年,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归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所包含的主要内容。(3)“又分谷子又分田”和“工农翻身掌政权”有什么联系?提示:(1)材料一反映了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于是转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材料二认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包含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三个方面。(3)二者的联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为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积极组织起来,参与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归纳总结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根据地是战略基地。(3)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对点训练1“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解析:选A由“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得出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主题二比较两次国共合作史料探究材料一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剑桥中华民国史(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用?(2)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提示:(1)目的:第一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作用:第一次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二次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2)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认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纳总结综合比较两次国共合作(1)两次国共合作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2)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内部存在严重的阶级斗争和路线分歧。(3)两次国共合作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对点训练2有爱国人士指出:“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下面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西安事变爆发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选B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并最终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考点一国民大革命及国共十年对峙命题角度:1.国共第一次合作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典题例析例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题思路 答案B题组冲关1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解析:选D北伐宣言指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全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意愿,北伐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因此A、B、C三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D项错误。2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论”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主张暴力革命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史实的理解。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B。考点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命题角度:1.抗日战争的过程及抗战胜利的意义2解放战争的过程典题例析例2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C D 解题思路答案B题组冲关3“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 D红军长征解析:选C由“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可知,这是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事件,故排除A、D两项;联系材料中“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可知,这是指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故此题答案选C项。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年那一次,陈嘉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材料二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120万人发展到400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材料三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失败。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4)北平和谈失败后,中共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解析:本题以北平和谈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的有关史实。第(1)问,要注意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第(2)问,实际是分析北平谈判的背景。第(3)问,要从人民解放战争的目的出发。第(4)问,是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概括。答案:(1)因为当时陈嘉庚看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力量空前壮大,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3)只有渡江和国民党接受改编,才能彻底、干净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4)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向全国进军,追歼残敌。课堂小结建通史网络构建关键必背(1)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时期。(2)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3)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4)国共领导、全民族参与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