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规范.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41278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养老服务规范一、基本原则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遵循三个主要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安全便捷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每个老年人不同的实际情况,提供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指在服务内容个性化的基础上,不因老年人身体、经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个体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做到一视同仁,确保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合理使用。3安全便捷原则安全便捷原则是指在社区内部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队伍,能够就近就便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有效服务,同时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二、服务对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等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为本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依据上海市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经第三方评估,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老年人除外)。三、主要内容(一)生活护理1服务内容(1)个人卫生护理个人卫生包括洗发、梳头、口腔清洁、洗脸、剃胡须、修剪指甲、洗手洗脚、沐浴等护理项目。(2)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包括协助进食、协助排泄及如厕、协助移动、更换衣物、卧位护理等护理项目。2服务要求(1)个人卫生护理洗发控制水温至4045,防止水流入眼睛及耳朵;用指腹揉搓头皮及头发,力量适中,避免抓伤头皮;洗净后吹干头发,防止受凉。梳头由发根到发梢梳理,动作轻柔;宜选择圆钝的梳子;鼓励老年人每天多梳头,起到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等作用。口腔清洁老年人戴有活动性义齿的,先取下义齿后再进行口腔清洁;操作时擦拭手法正确,擦拭用具切忌伤及口腔黏膜及牙龈;擦拭时棉球(或纱布)不应过湿,防止引起呛咳。洗脸水温适宜,擦洗动作轻柔;颜面部干净,口角、耳后、颈部无污垢,眼部无分泌物;眼角、耳道及耳廓等褶皱较多部位重点擦拭;洗脸后适当涂抹润肤霜,防止干燥。剃胡须保持颜面部无长须;剃须用具保持清洁;涂剃须膏或用温热毛巾敷脸,软化胡须;动作轻柔,防止刮伤皮肤;剃完后用温水擦拭干净,适当涂抹润肤霜;定期消毒、更换剃须刀片,避免细菌滋生。修剪指(趾)甲保持无长指(趾)甲;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修剪后指(趾)甲边缘用锉刀轻磨。洗手、洗脚洗手、洗脚用具分开,即时清洗;将手(脚)放入调节好水温的脸盆或水桶中充分浸泡;用适量肥皂或洗手液细致擦洗,去除手(脚)部污垢和死皮,动作轻柔;洗后适当涂抹润肤霜,防止干燥。沐浴水温控制在4050,室温(242),先面部后躯体,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沐浴前有安全提示,忌空腹或饱餐时沐浴,忌突然蹲下或站立;沐浴前水温调节适宜,先开冷水,再开热水;沐浴时取舒适、稳固的座位,肢体处于功能体位,沐浴后身上无异味、无污垢,皮肤干洁;沐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监护人在场,防跌防烫伤,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的通风。(2)生活起居护理协助进食用餐前老年人和服务人员须洗手;对有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要将食物切碎、搅拌;喂食时服务人员位于老年人侧面,由下方将食物送入口中;每次喂饭前应先协助老人进汤或水;协助进食时让老年人有充分时间咀嚼吞服,防止呛噎;进食完毕后用清水漱口。协助排泄及如厕对有能力控制便意的老年人适时提醒如厕,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扶助如厕及协助使用便器;对失禁的老年人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污迹;对排泄异常的老年人观察二便的性状、颜色、排量及频次,作记录;便器使用后即时倾倒,污染尿片即时置于污物桶内,防止污染环境;保护老年人隐私。协助移动器具性能良好,轮椅刹闸稳固,轮椅刹闸后定点放置;将轮椅靠近老年人身体健侧,轮椅与床或椅子呈30-40,固定轮椅,将老年人稳妥地移到轮椅或椅子上,叮嘱老年人扶好轮椅扶手;动作轻柔,为坐轮椅的老年人固定好安全保护带。更换衣物了解老年人的肢体功能,注意更换的顺序;保持肢体在功能位范围内活动,防止牵拉受损,防跌倒、坠地;根据老年人意愿及时更换衣物;保护老年人隐私。卧位护理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及护理要求调整老年人体位;翻身后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姿势稳定,并在受压部位垫海绵垫、气垫或垫衬枕头等;翻完身后整理床单位,各肢体关节保持功能位;保护老年人隐私。(二)助餐服务1服务内容(1)集中用餐集中用餐是指老年人到社区助餐点集中就餐。(2)上门送餐上门送餐是指由助餐点或供餐单位派遣专人使用具有统一标识的送餐运输工具将膳食送至老年人家中。2服务要求(1)集中用餐助餐点的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配备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膳食设备(保温设备、消毒设备、必要的炊事用具和餐桌椅等)。在醒目处公示助餐服务时间、服务须知等,保持内外环境及餐桌整洁,餐具须每餐消毒一次(不得使用化学消毒剂)。助餐员须经体检合格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才能从事膳食服务工作,每年定期体格检查一次,有记录;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理发、勤剪指甲,保持工作服清洁。尊重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谱。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用餐时间,服务过程细致、周到、亲切;注意观察老年人用餐安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送餐上门使用具有统一标识的送餐运输工具将膳食送至老年人家中。提前一周为老年人预定膳食,并作记录。送餐途中确保食物的卫生、清洁、保温。送餐时核对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数量,确定无误后签收,服务时礼貌、周到、细致。(三)助浴服务1服务内容(1)上门助浴上门助浴是指由服务人员上门协助老年人沐浴。(2)外出助浴外出助浴是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协助老年人沐浴。2服务要求(1)上门助浴根据老年人身体状态确定助浴次数,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防跌防烫伤,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的通风。水温控制在4050,室温(242),先面部后躯体,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沐浴前有安全提示,忌空腹或饱餐时沐浴,忌突然蹲下或站立。沐浴时取舒适的肢体功能位,沐浴后身上无异味、无污垢,皮肤干洁。沐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监护人在场。(2)外出助浴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协助老年人沐浴。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准备手杖、助行器、轮椅,或其它辅助器具。备齐外出沐浴需携带的洗发露、沐浴露、毛巾、换洗衣物等用品。沐浴要求同“上门助浴”。(四)助洁服务1服务内容(1)居室保洁居室保洁是指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居室清洁服务。(2)物品清洁物品清洁是指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物具清洁服务。2服务要求(1)居室保洁卧室、客厅整洁,地面洁净,无水渍、污渍,垃圾篓外观干净,篓内无垃圾。厨房洁净,抽油烟机外表无油污。卫生间马桶、浴缸、面盆洁净无异味,镜面无水雾。窗面无印痕,洁净光亮,阳台入室台阶、扶手、栏杆无灰尘。注意操作安全,踩梯作业时防止磨损地面、碰损室内的物品。清洁时应按照由里到外,由上至下的程序完成,完工后重新检查一次服务质量,防止疏漏。(2)物品清洁整理被褥、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按季节及时更换被褥且翻晒,夏季凉席每日擦一次。家具表面无尘,居室物品洁净、摆放有序,沙发巾、靠枕、揽枕摆放整齐。清洁需移动物品时,须征得老年人或家属同意后方可移动,清洁完后第一时间将物品复原位。清洁用具及时清洗、消毒,保持清洁。(五)洗涤服务1服务内容(1)集中送洗集中送洗是指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洗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衣物等物品清洗。(2)上门清洗上门清洗是指由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清洗衣物。2服务要求(1)集中送洗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洗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告知老年人或家属贵重衣物不在洗涤范围。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正确、按时送还。疑似传染性衣物送取时要用专用污(洁)衣袋。(2)上门清洗被褥清洗至少一月一次。分类收集衣物、被褥、尿布,污、洁衣物分开放置。洗涤时根据衣物的质地和颜色分类洗涤,并做到洗净、晾晒。告知老年人或家属贵重衣物或不能水洗的衣物不在洗涤范围。疑似传染性衣物先消毒后清洗,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方式、浸泡时间应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六)助行服务1服务内容(1)陪同散步陪同散步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在住宅附近周边区域户外散步。(2)陪同外出陪同外出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就近购物、探访等。2服务要求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准备手杖、助行器、轮椅,或其它辅助器具。服务人员应掌握助行器、轮椅及其它辅助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取得老年人的理解和配合。助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服务过程中注意保护老年人安全。(七)代办服务1服务内容(1)代购物品代购物品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2)代领物品代领物品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邮局包裹等。(3)代缴费用代缴费用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缴纳公共事业费用。2服务要求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确认代购物品名称。代领时仔细核对养老金金额、物品的名称,发生异议当面核实。代缴公共事业费需持有水、电、燃气、电信等缴费通知单。提供完整的代购、代领、代缴完成凭证,钱款当面点清。服务过程中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八)康复辅助1服务内容(1)群体康复群体康复是指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组织和指导3人及以上老年人群体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2)个体康复个体康复是指由专业康复治疗(士)师上门为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被动运动、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以及保健性康复。2服务要求根据需求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项目设置需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群体康复有计划。个体康复由专业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按计划实施。告知老年人康复训练的目的及安全注意事项,量力而为。康复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并予以记录、评估。康复过程中注意防跌、防过度,保护老年人安全。(九)相谈服务1服务内容(1)谈心交流谈心交流是指服务人员采取倾听、对话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心理上的关爱,舒缓心情,排遣孤独感。(2)读书读报读书读报是指服务人员采取读书读报(网络查阅)的方式,帮助老年人了解时事、激发兴趣、促进身心健康。2服务要求(1)谈心交流以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导老年人倾诉。多倾听,少表达,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找出症结,给予解决。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及孤独,帮助老年人维持家庭和子女的和睦关系。帮助老年人逐步适应老年生活,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2)读书读报了解老年人的阅读爱好,选择老年人感兴趣的书报。语速慢、声音亮,尽可能用老年人习惯的方言阅读。帮助老年人多了解时事,加强和社会的有效相处。帮助老年人多掌握健康养身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十)助医服务1服务内容(1)陪同就诊陪同就诊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到医院取预约号、诊疗、取药、缴费等。(2)代为配药代为配药是指服务人员到医疗机构或药房为老年人代配药物。2服务要求(1)陪同就诊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陪同老年人就诊。就诊时应携带病历、就诊卡,在医疗机构挂号窗口取号,协助检查,就诊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划价、取药,给予用药指导等。钱物、票据、药品当面清点,做到票据、药物相符。注意老年人安全,保护老年人隐私,并通过交流缓解就医不良情绪。及时向老年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2)代为配药代配药需符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委托代配药的有关规定通知的要求。仅限于临床医师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门诊慢性病。由老年人或家属写明代配药的药名及剂量,并签字。在代配药定点医疗机构挂号、配药,根据医嘱划价、取药。钱物、票据、药品当面清点,做到票据、药物相符。保护老年人隐私。四、服务管理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1)服务机构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并依法予以登记注册。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章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生活照料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等。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包括:环境标准;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合同管理标准等。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机构负责人、业务主管等);专技人员(社工、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医生、护士、会计、出纳等);工勤人员(护理员、保洁工、洗衣工、驾驶员、厨工、门卫等);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2)人员要求遵守养老服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尊老爱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尊重差异、保护隐私。掌握基本养老服务礼仪,做到:着装整洁、讲究卫生;举止得体、细致周到;态度诚恳、礼貌待人。与服务对象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确保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2服务过程控制(1)信息公示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的简介。有关于以下信息的公示:执业证照;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收费标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承诺;投诉方式等。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性。通过社区或机构公示栏、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公示,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信息。(2)内容核定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3)协议签订与终止遵守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老年人权益不受侵犯。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核定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发生变化时,及时变更服务协议。发现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或违反服务约定时,终止服务协议。(4)服务安排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包括: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要求等。根据制定的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人员,并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做到时间准、项目明、安排清。服务情况发生变化,及时完善和调整服务计划。(5)意外事件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杜绝或减少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触电事故应急预案;治安案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老年人急诊应急预案;老年人意外事故预案(猝死、噎食、跌倒、烫伤、走失、坠床等)。掌握意外事件处置流程,在意外事件情况发生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6)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档案借阅手续,达到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档案包含服务对象档案和机构内部档案,包括:服务对象照护评估表;服务对象服务合同;服务对象服务计划;服务对象服务记录;机构内部行政管理档案;机构内部人事管理档案;机构内部财务管理档案;机构内部质量安全档案;机构内部基建档案等。有条件的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五、服务质量评价1评价主体和程序(1)评价主体机构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第三方评价。(2)评价程序通过调查,确定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收集服务质量评价信息。整理分析评价信息。向员工、老年人、家属反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改进重点。定期评价并分析改进。2评价指标(1)评价指标有形性指标具有现代化服务设备;服务设施有吸引力;员工穿着得体整洁;与服务有关的材料齐全。可靠性指标在约定时间内履行承诺;表现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热忱;能提供确切的服务时间;会在承诺时间内提供服务;服务保持完整的工作记录。响应性指标告知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确切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服务;服务人员乐于帮助老年人。保证性指标服务人员的表现使老年人有信心;老年人接受服务时感到安全;服务人员始终对老年人保持礼貌;服务人员能回答老年人问题。移情性指标关注每一位老年人;服务时间方便所有的老年人;将老年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2)评价量表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表。家属(监护人)满意度测评表。有效投诉率。3评价方法(1)基于服务对象的评价方法服务实绩评价,方法有:实地察看;电话回访;信件投送;网络评价。投诉问询记录。服务对象流失分析。(2)基于服务机构的评价方法员工报告和调查。服务数据记录分析。质量检查。(3)委托第三方明查和暗访4服务质量改进(1)改进目的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团队竞争力。消除影响服务质量的障碍。降低服务成本。改进与老年人、家属(监护人)、员工及社会组织的关系,促进互相沟通。(2)改进程序根据现实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确定质量改进的对象。根据所确定的质量改进对象,按规模和涉及范围大小,组织有关人员实施改进,必要时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资源配置和完成期限。调查服务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确认改进结果,采用更改规范、制度、程序等方法,保持和巩固改进成果。寻找新出现的或未解决的质量问题,确定新的质量改进对象。精选word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