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8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套精写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4120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2018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套精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精编2018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套精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精编2018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套精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 2018 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套精写小学 一 年级 科学 学科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一年级的科学。一年级科学本学期刚刚新开设,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开始。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初步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课的常规纪律普遍不太适应。需要不断加强训练和规范。二、本册教材分析: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本册教材共有 4 个单元和 1 个专项学习。一单元由三课组成: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二单元由三课组成: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三单元由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树叶变黄了三课组成,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呈 “分一分一合”的结构展开,总体上是对科学方法,即思维训练的指导。四 单 元 用 双 手 创 造 的 设 计 , 力 图 让 一 年 级 学 生 在 操作 中 理 解 、 区 分 自 然 物 和 人 造 物 的 不 同 ; 了 解 人 们 在 衣 食 住 行 方面 的 各 种 器 具 和 用 品 , 意 识 到 我 们 被 一 个 技 术 的 世 界 所 包 围 ; 通过 阅 读 “轮 子 的 故 事 ”, 初 步 感 知 科 学 技 术 在 不 断 发 展 。 本车教材的专项学习包括“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和“像工程师那样”的工程实践两大系列,三、各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 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二单元教学目标: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三单元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猜想活动,认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猜想。知道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进行验证。借助解暗箱活动,体会当意见不一致时,交流、磋商、讨论的重要性。针对树叶变黄的问题情境,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四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 工世界,体会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伟大。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体会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 创造的乐趣。比较原始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了解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 面发生的变化,意识到科技改变生活。通过使用工具加工食品,体验工具带来的方便。通过阅读和安装轮子的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认识到科技产品 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专项学习教学目标: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通过设计小车和阅读汽车发展简史,初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四、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1、小小科学家 12、小小工程师 11 走进科学3、上好科学课 14、认识感官 25、感官总动员 12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17、做个小侦探 28、暗箱操作 13 用大脑思考 9、树叶变黄了1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211、衣食住行的变化 24 用双手创造 12、轮子的故事2像工程师那样 1专项学习复习考查 1-2周次 教 学 内 容、要求 周次 教 学 内 容、要求11. 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22. 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33. 上好科学课教学目标.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4-54. 认识感官教学目标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 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 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65. 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76.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目标.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描述事物的特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8-97.做个小侦探教学目标.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 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 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108.暗箱里的秘密教学目标.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教学重难点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119.树叶变黄了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幵始慢慢变黄的。 .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12-13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14-15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16-1711.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目标.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难点: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1812.轮子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19-20像工程师那样教学目标.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初步了解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通过设计小车和阅读汽车发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难点:动手制作小车。展简史,初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气球小车。难点:设计并改进气球小车。21 复习 考查教 学 设 计学 科: 年 级: 教 者: 学 期: 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年 月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单元分析本单元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走进科学”既有走进科学课堂的意思,也有走进科学学科的 意思.更有走进这个引起学生无限遐想与探究兴趣的科学领域的意思。由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作为科学课程的内容领域之一,因此学生所走进的科学课堂,其实包含了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领域。科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各领域的科学概念,还要教给学生关于科学的概念。后者涉及科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它们是完整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者试图在教材开篇就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有关科学和工程的本体论知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开端。但是,科学和工程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显然是不合适的,而通过对人对科学家对工程师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既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制作小物件等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工程技术还是有可能的。教材以“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为题,从“科学家、工程师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工程的体验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小学生也能做科学、做工程,同时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上好科学课 前两课是并列关系,是对科学本体的认识。通过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干些什么工作,初步建立科学是什么、工程技术是什么的概念,知道科学家是发 现大自然奥秘的人,工程师是设计创造产品的人。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制作活动,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明白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搞制作。本单元中对于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两大领域的关注,将在整套教材中持续下去,并且不断深人。第三课,在引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之后,将焦点引向如何上好我们的科学课,通过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制定出一份具有班级特色的科学课规则。只有明确规则意识并努力遵守,才能保证科学课的正常进行。考虑到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要接受入学教育和课堂纪律训练,科学课因为经常会有动手做的活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课堂纪律问题更显得重要,因此教材将其也纳人科学课程起始课的内容。在上好科学课一课中,期望通过一个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实验情境水泼了一桌子、争抢器材、 吵闹不堪让学生意识到制定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 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 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低年段要求。16.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单元教学目标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 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单元活动框图:课 时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 1.小小科学家课时安排1-1 总课时教学目标.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课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活动一:认识科学家的工作图片提供。(课件)提问:你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么?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表述。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教师作适当介绍讲解。植物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天文学家 地质学家 生物学家 等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教师作适当补充。略学生活动,把科学家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线连起来。说一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有爸爸妈妈告诉过你么?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补充种牛痘的故事活动二:做滚小球实验说说生活中你有滚小球的经历么?你觉得怎样做就会把小球滚得远?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猜想:你觉得在哪个位置小球会滚得比较远?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是不是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呢?学生实验引导注意实验细节:1、 轻放,不能推,中途不能触碰小球。2、 及时记录好最终的位置。3、 斜坡不能改变。说说你的发现。视频介绍: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引导整理实验器材。想一想:如果我想把小球滚得更远些,可以怎么去做?有不同的想法吗?想不想尝试一下?学生动手尝试。活动三:读图,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提供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各图片中问题的答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问题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答案?介绍还有好多问题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有的甚至都一无所知。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外星人到底有没有?等等讨论:你觉得科学家们最终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么?谈话: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究,寻找身边问题的答案。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反 思课 时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 2.小小工程师课时安排1-1 总课时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 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 旧纸张、剪刀、胶带等。(2) 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活动一: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设计意图: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感知, 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 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教学过程:结合图片观看工程师以及工程设计的视频。课堂上可以多提供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交流、了解。组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二: 认识工程师的杰作,交流还知道哪些?选择认识工程师的杰作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技术与工程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重要。 教学过程: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小孩子搭积木、造 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都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注意事项: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 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 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活动三: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设计意图: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像工程师那样设计制造一个产品,解决身边真实的问题,体验工程实践。教学过程:出示一支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创设一个情境, 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每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观察并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是否对自己的改进有启发。注意事项:学生自备的铅笔要足够短,这样在设计使用铅笔加长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产品的功用。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简单、省钱。比较时不能一味地说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动手制作的意义了。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反 思身边的废旧材料: 报纸、吸管、空心 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 棒、塑料棒等学具箱里 的配套学具电子教材中的铅笔 加长器使用录像有些学生身边可能 有铅笔加长器,也可作为课堂资源。课 时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 3.上好科学课课时安排1-1 总课时教学目标.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难点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教学准备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教 学 预 设 个 性 化 备 课活动一: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器材摆放在哪?标本柜在哪?比较是为了突出科学实验室的独特性,它更有利于动手操作,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 水通电情况等。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教学时可以结合本校科学实验室的具体场景进行,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或更多的实验室图片场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