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试题.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40880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联合国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模拟联合国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模拟联合国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20世纪初国际关系正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后,不同的理论范式层出不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将对其中四种主要理论加以介绍,即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近年兴起的建构主义。由于当代国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由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根植于西方经验,因此以上四种理论的建立都与西方古典和现代哲学密切相关。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政治思想中一向占据着主流地位,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之上,即人类基本上是追求权力和以自我为主的;国家是一种单一行为体,同时是国际关系中的首要行为体;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也就是说,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权威,国家是主权独立的。这三点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原则,鲜有现实主义者怀疑这一事实。看似简洁的原理却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和论证。人们最早可以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找到相关论述,在修昔底德看来,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在于雅典城邦国家实力的增长引发斯巴达的担忧,因而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这种对战争根源的理解途径被后世广泛应用。约公元5世纪,基督教主教和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提出,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类自私的本性,在此基础上,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提出,假设在一个没有政府权威的世界中,由于人的自私性和野蛮性,人们的生存将是十分艰难且短命的,不得不处于对自身安全的持续担忧中,因为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来维持秩序。这样的无政府体系被称为“自然状态”,由此推及国际层次:由于缺少更高权威来维持秩序,国际社会也处于这样的“自然状态”,即无政府体系,国家就像人在“自然状态”中那样在国际社会中立足,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处于对自身安全的持续担忧之中,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将自身安全看为首要问题,安全是国家的首要利益。因此,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基本方式就是“将它们的武器彼此瞄准,让他们的眼睛彼此紧盯。”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几乎不存在制约国家的准则和规范。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更是惊世骇俗地指出,一国领袖需时刻关注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因此无需对任何普世性道德负责。在谈现实主义时,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德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汉斯摩根索,他的著作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一度被奉为现实主义圣经。摩根索通过对经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综合论述,建立了一个以人性、利益和权力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石油危机的发生,越南战争的结束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使得经典现实主义饱受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以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理论家根据新变化对现实主义理论做了诸多改进,从而形成新现实主义。华尔兹在其著作国家政治理论中提出了一种高度简约的现实主义理论,它的重点在于国际体系的结构,而非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和个人的内在本性,“结构”是一种能够制约国家行为的力量,国家的行为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根据自身属性的变化而变化。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及其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外交主张的代表,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支持像中国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来遏制苏联和印度,而如今的美国则通过支持日本和印度来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权力,两者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外交政策典范。而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东亚诸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出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无政府体系下国家对自身安全和权力的持续担忧,甚至有人将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类比于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和雅典,正如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的爆发一样,中美战争的爆发也一度被认为是不可避免。而另一种思想传统的继承者们则对这类预测唾之以鼻,他们就是自由主义者。同现实主义者一样,自由主义也是国际关系主流思想。同现实主义不同的是,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的,通过教育能强化道德观念并促使合作;国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体,而是多种利益共同作用下的反映,国家不是国际关系中的首要行为体,国际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同样重要;存在一个制约国家行为的外部环境,即国际社会,它是不同行为体互动的舞台,而非纯粹的无政府状态。这三点恰好同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形成鲜明对比。自由主义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尽管存在自私、邪恶的人类行为,比如战争,但是这只是不良社会制度的社会制度,克服混乱、不适当的社会缺陷,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战争,这种乐观主义思想影响了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他提出,尽管不可否认人是自私的,但人类可以学习世界大同主义和普世主义,根据他的思想主张,人类可以通过合作建立一个国家联邦,在保留各国主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世界秩序,使得战争得以避免。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英国的边沁、穆勒等人从法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自由主义和社会制度的改良做出了理性思考和论证。这些人共同构建了古典自由主义,并衍生出19世纪的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根据这一思想,繁荣的自由贸易和商业可以促成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因而提高了战争成本,减小战争发生的几率。自由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推动世界各国的一系列变革以及国际合作,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联盟的建立。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威尔逊理想主义,成功地促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世界性合作,这也是康德构想中国家联邦的雏形。然而正如现实主义曾遭遇低潮一样,自由主义也有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的时候。国联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歇期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于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国际联盟连同自由主义一起受到冷落。直到二战后,国联才以联合国的新形式出现,但联合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由现实主义思想驱动下的冷战环境中,也未能发挥足够作用。20世纪70年代自由主义以新自由主义的形式得到复兴,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同意部分现实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合作并非出于人类本性,按照基欧汉的话说:“国家进行合作通常不是出于利他主义或移情于他国的困难处境,也不是源于追求它们设想中的国际利益,它们为本国人民寻求财富和安全,并为此寻求权力。”简单地讲,就是合作符合每一方的私利。基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建立的国际制度不再像曾经的国际联盟那样富有理想主义色彩,而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基欧汉希望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经验通则化,建立一种由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组合的国际机制,从而降低国家间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各国在相互评估政策时面临的不确定性。这些观点都收录进他的代表作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比起传统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更加注重合作和制度的功能性、互动性和系统性,冷战结束后,欧盟的扩大和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任务范围拓宽,贸易自由化的推广,民主制度的扩展,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念都占据了中心位置。激进主义是国际关系第三种理论视角,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衍生物。不同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激进主义并不存在一个认知国际关系的广泛共识,或者称之为核心观点。激进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以历史分析为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将全球体系结构看做等级制的,如同一个金字塔,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下端是较发达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南非和中国,底端是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菲律宾这样的多数国家,各阶层存在从上而下的剥削关系,在激进主义者看来,形成这一结构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是影响其它所有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激进主义与其他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激进主义认识全球结构的基本观点。激进主义者重点在对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批评,他们认为世界体系是富国扩张穷国抵抗的产物。然而作为国际关系的一种边缘理论,激进主义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共产党国家之间会发生战争,如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1979年中越冲突和1969年中苏冲突,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冷战结束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合作,因此在一些地区,激进主义并不被看做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在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长达百年的对话中,其观点不可避免地走向趋同,而激进主义也未能挑战前两者在解释力上的地位,建构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为相对较新的理论视角,建构主义理论仍在不断地塑造和改良,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国家行为是由精英的信念、社会规范决定的,集体中的个体通过观念和习惯来塑造,国家和国家利益是这些行为体社会认同的结果。建构主义重点关注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所忽视的东西,如人道主义干涉,主权、人权以及种族屠杀等等,因此它能够对两大主要理论做出有益地批评,例如,建构主义者指出,政治家和其他人的行为动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也包括他们的认同感、道义观等等,观念和文化在国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利益如何塑造?又如何随着事件的流逝而改变?安全问题仅仅体现在国家间的暴力或战争吗?经济和生态灾难又会对人类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建构主义希望更真实地描述世界,因此在研究和解释新时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方面,建构主义有着不错的潜力,尽管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严谨之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有很多,在同一理论学派中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每一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缺陷,笔者作为一个初学者还无力对这些问题提出补充意见,只是希望帮助其他对国际关系感兴趣或者对世界性问题有见解的同学对基本理论范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疏漏和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1 国家力量是什么,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因此,它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2、国家利益则是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磨擦乃至冲突的根源。.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一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所以,为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1.要不断增强本国的国家力量2.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3.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4 国家主权的涵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主权是指国家所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国际上的独立主权。其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让与性和排它性。5. 何谓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三个方面?答:国家利益就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国家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二是国家的经济利益,包括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繁荣等方面。它要求一个国家对内对本国资源的主权、发展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对外与其它国家能够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三是国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指一个国家在与其它国家发生交往过程中,交往和联系的程度对国家利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产生一个国家的政治利益。6. 何谓国家力量?答:国家力量是指国家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它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能力。国家力量既包括具体的、可统计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精神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内聚力、国民意识、政府效率、战略决策水平.7. 何谓国家对外政策?国家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国家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对外活动中,根据其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并结合具体情况,为维护本国利益而制订的行为准则。国家对外政策的根本要求是履行国家的对外职能。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其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一个国家的内政是它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其内政的延续;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依据;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需要。8. 什么是国际组织?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国际组织是一些国家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条约建立的常设性国际机构。共同的基本特征是:国际组织的建立、组织原则及其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其宗旨必须是促进各个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不是国家之上的组织和超国家的机构;成员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以条约为基础建立;有特定的目的和职能范围。9.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答: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它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件。10. 什么叫国际秩序?当今世界有哪两类国际新秩序构想?答:国际秩序就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础上国际关系运行的机制和原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提出的主张按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由少数强国主宰世界。如美国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以美国为领导,联合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理想,最终建立从西方到东方,从北方到南方的国际新秩序。另一类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新秩序。基本内涵是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尊重他们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等。11. 什么是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答: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特点: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亚太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12.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整合的历史进程。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体系迅速扩大,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生产活动全球化;金融和投资活动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与人才的国际性流动迅速扩大。13.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答:这种影响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经济安全成为各国安全的核心与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供了机遇。14. 什么是国际政治格局?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各种重要的政治力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态势。15. 何谓雅尔塔体制?其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如何?答:雅尔塔体制是战争发展的后期,苏美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开会进行商讨,这几次会议分别是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通过对战后安排达成了协议,后来它就被称为“雅尔塔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对德处置问题;苏联与西部邻国领土划分的问题;远东问题;关于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问题。结果及其影响:“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其结果:美苏在欧洲、部分地在亚洲划分了战后的势力范围;为联合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某些协议损害了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欧洲稳定、世界和平的局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又具有美、苏、英三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表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无视和侵犯了中国等国家的主权,导致战后美、苏两霸的崛起和对抗,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6.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主要特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从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战略到杜鲁门的遏制战略。北大西洋公约、美日安全条约、美、新、澳条约的签署,标志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欧洲9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的建立、经互会成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华沙条约签订,标志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主要特点:两大阵营分别是以美苏两大国为其首领;两大阵营的成员均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作为其重要的政治基础;两大阵营的斗争以“冷战”为主要形式。17. 两极格局的持续演变及终结过程是怎样的?持续与演变:第三世界崛起;两大阵营内部发生矛盾与摩擦;美苏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终结与标志:两极格局以苏联解体而告终结,其标志性事件是:东欧剧变;海湾战争;“819”事件。18.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如何?冷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一种多元化格局,有的学者称之为“一超四强”或“一超多强”格局,新格局呈现如下特点:“一超”与“多强”矛盾错综复杂:美欧矛盾增加、美日摩擦不断、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各大国相互制约因素增多。各大国相互协调和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强。19. 简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及其原因。答:战后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农业生产率、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得到证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起了推动作用;进行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鼓励消费、扩大市场;依靠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提高剩余价值率。20. 为什么说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衰退时期?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在科技实力方面,美国已经丧失了它在高科技领域无可争辩的优势;美国在金融实力方面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它由一个最大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克林顿时期这方面的状况曾有所改变,但现在又成问题。在市场控制能力方面,美国制成品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下降。21. 简述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地位的兴衰。霸权地位的确立: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霸权地位衰落:肯尼迪的“和平战略”;约翰逊时期美国霸权地位进一步衰落,尼克松主义的出现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象征;“后霸权时代”:里根的调整,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总战略;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克林顿的对外防务战略构想,小布什的“参与与扩展”战略。22. “民主和平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试对其进行评析。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不会发生战争。从民主政治自身性质出发和从历史经验事实出发进行论证。转型中的民主化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大。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方面进行论证。“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从所谓“民主规范”以及不得使和平、民主受到威胁两方面进行论证。“民主和平论”者的结论:从长期看,民主化一旦成熟,它将有助于和平;而从短期看,民主化的进程却酝酿着战争的风险。因此,他们建议:帮助民主化国家建立中央权威以遏制潜在敌对的政治联盟;当民主化国家上层人物受到军队威胁时,给予其安全保护;在民主化国家中创立一个自由的、竞争的和多元化的思想市场。23.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因:在高速积累的基础上,大规模更新和扩大生产设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培养本国科技力量;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采取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外因:日本得到美国大力扶植;日本有美国军事保护,军费开支极少;美国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军需订货对日本经济的刺激;日本没有付出战争赔款。日本利用了亚、非、拉国家的廉价原料。24. 日本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及其对策是什么?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自然资源贫乏,主要工业原料、燃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农业是薄弱环节;国内市场狭小,主要产品依赖海外市场;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成分。面对这种脆弱性,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措施,试图改变上述弱点,虽也取得了成效,但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25.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准备、原因、途径、影响因素是怎样的?准备:5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就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1972年,田中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81年铃木宣称日本进行“第三次远航”,中曾根一上台就打出争取政治大国的旗帜,使用了“国际国家”一词,海部俊树则要求日本“积极参与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原因:经济实力增长,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需要政治大国的地位保护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也是日本自身安全的需要;日本认为当今世界,它走向政治大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际石油经济复习题一、填空题 1、液化天然气贸易首次出现在1964年,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的43.2%。2、世界主要的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等;现货市场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的港口和众多的炼油厂。3、石油贸易方式包括:长期供应合同、现货贸易、准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4、准现货贸易包括:易货贸易、回购贸易、以油抵债、以油换油5、第一份成功上市的石油期货标准合约是1978年11月由NYMEX推出的加热油合约6、期货贸易的基本功能是套期保值功能和远期价格发现机制。7、产生基差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差,期货的交割地与现货的交货地不同;油种不同或品质差;储存因素。8、石油史上所称的“石油七姐妹”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海湾、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皇家壳牌9、天然气贸易以长期合同为主,俄罗斯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10、天然气价格一般的规律是:LNG价格高于原油价格,原油价格高于天然气价格;相对于天然气,LNG的价格更加平稳;11、国家石油公司长期生存战略:长期盈利;油气供应;政治稳定;为公众所接受;灵活性 12、国家石油公司中期发展策略:投资于中短期高利润项目;寻找地质条件好的油气资源;灵活性迅速处置石油权益;避免非系统风险13、石油工业的特征:高风险、高收益;国际性;高度政治化;合资经营;决策周密;产品具有多种用途14、石油协议/合同主要参与者如下:东道国政府(资源国);政府机构;国家石油公司;国外石油公司;合同者;银行;培训机构。15、石油合同的主要类型/种类:租让合同;矿区使用费/公司税;产量分成;风险服务合同;服务合同;回购合同;国家石油公司私有化16、石油/协议合同中油公司提供全部资金和专家,并承担全部勘探和开发风险,所有产出归政府所有是风险服务合同17、按回购合同的规定,投资预算不能超支,超支部分由承包公司承担。18、石油合同税收:矿区使用费;公司税/所得税;石油收入税;暴利税;增值税;定金;地租;供应国内市场义务;干股19、石油运输方式:海运油轮运输;管道运输;河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20、国际石油市场主导力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机构(IEA)、美国、欧盟(EU)、非OPEC国家、跨国石油公司21、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成立于1974年,目前拥有25个成员国,要求成员国建立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成立的目的为了缓和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和避免油价暴涨22、政府对石油业的政策干预:管制石油进口的政策、管制石油消费的政策、石油资源开发政策、政府直接参与石油业、其它政策23、经济学中按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市场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24、原油结算价格P=A+D,A为基准价 D为贴水二、选择题1、中国成为原油纯进口国是哪一年BA 1990 B 1993 C 1992 D 19982、石油公司分为 AA 国家石油公司、私营石油公司和石油专业服务公司B 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石油专业服务公司C 国家石油公司、私营石油公司、地区石油公司D 地区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3、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石油公司是 ,也是生产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石油公司。 CA 墨西哥PEMEXB 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YBFPC 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YPFD 意大利石油公司AGIP4、意大利石油公司AGIP,后发展成为国家石油公司 AA ENIB ChevronTexacoC CONOCOPHILIPSD TOTAL5、天然气贸易分为管道天然气贸易和液化天然气贸易两种形式,目前两者的比例约为 D A 1:2 B 1:1 C 1:3 D 3:16、R/P的涵义是指BA 采储比 B 储采比 C 储量接替率 D 气油产量比7、以下哪个国家不是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家DA 阿曼 B 卡塔尔 C 澳大利亚 D 尼日利亚 8、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通过了一项油气储量的分类标准,将油气储量分为已发现储量和待发现储量。A A 已发现储量和待发现储量 B 证实储量和未证实储量 C 动用储量与未动用储量 D 可采储量与不可采储量9、关于我国已经建成的跨国油气管道是 AA 中哈石油管道 B 中俄石油管道 C 中缅石油管道 D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10、现代石油工业诞生的标志是 AA 1859年,Edwin L. Drake油井钻探成功B 1860S美国宾夕法尼亚出现了第一家大型炼油厂和第一条石油管道C John Davidson Rokefeller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D 1861年 第一船煤油出口欧洲11、1938年, 宣布对所有外国石油资产实行国有化,创国有化运动的先河AA 墨西哥B 伊朗C 印尼D 沙特12、OPEC于 年在巴格达成立,OPEC逐步取得石油生产和价格控制权AA 1960B 1956C 1948D 196513、以下哪个国家不是欧佩克创始国 DA沙特B委内瑞拉C伊拉克D卡塔尔14、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CA 1972年B 1975年C 1973年D 1974年15、1983年3月30日,NYMEX开始原油期货交易标志石油期货贸易产生B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6、IEA是哪年成立的? BA 1972B 1974C 1973D 1976 17、三大家“一专多能”的跨专业综合性油田服务公司包括 AA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B斯伦贝谢、哈利伯顿、威德福C斯伦贝谢、贝克休斯、东方地球物理D威德福、东方地球物理、埃尼18、美国石油消费量占全世界消费量的 AA 24.9% B 49.35% C 54.62% D 63.05%19、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占据了全球的61.7%,而其消费相对较少,仅占6.7%。里海地区包括 等国,介于欧亚两大石油消费区之间,油气资源丰富。BA 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伊朗、墨西哥、中国和委内瑞拉B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朗C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委内瑞拉、蒙古D 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朗 20、世界石油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主要石油消费区集中在 AA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B 美洲、西欧和亚太地区C 欧洲、亚太和中东地区D 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 21、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为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 等地区 BA 中东、南海B 里海、中东C 中东、北海D南海、里海 22、1999年4月OPEC限产措施得到了非OPEC的产油国 的配合,从而使油价上涨。CA 伊朗与沙特B 沙特和墨西哥C 墨西哥和挪威D 沙特与挪威23、以下哪一项不是石油期权贸易的特点 CA 专门场所B 标准合约买卖C 有限竟价D 结算担保24、NYMEX原油期货交易的市场参与者比例最大的是 BA 基金会B 石油交易商C 一般投资商D 原油生产商25、 年超大油轮在国际上建立了新组织POOL,该组织有40多艘大型油轮,POOL的成立对运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A 1999B 2000C 2001D 200526、以下哪一点不是管道运输的特点 DA 能长期稳定的运送石油和天然气,适应不同客户需要;B 易于实现系统自动控制运行;C 风险小、安全性高;D 可实现长距离跨洲际与海洋运输。三、问答题: 1、石油贸易的特点: A 1950-1979年,石油贸易随着石油工业的成长,发展迅速;原油贸易量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1979年达到16.8亿吨; B 八十年代,和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相对应,石油贸易出现了波动,原油贸易量出现了下降; C 八十年代末以来,石油贸易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D 石油贸易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原油是主要的贸易产品,占总量的75%以上;世界原油产量的一半左右进入贸易领域; E 石油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宗的商品; F 国际石油贸易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G 石油贸易依赖于庞大的运输系统和各种运输手段; H 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大,定价方法、手段灵活。2、期货贸易与现货贸易的不同: A 买卖的对象不同,现货买卖的是商品;而期货是期货合约; B 交易的目的不同,现货贸易是钱货的交易,交易的目的是取得货物或价款;期货贸易的目的不是货物的取得,而是投机获利或者是回避价格风险; C 交易方式不同,现货是双方的协商;期货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 D 交易场所不同,现货交易一般分散进行;期货交易则在交易所内公开、集中交易; E 保障制度不同,现货贸易有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来调整;期货交易主要以保证金制度为保障; F 商品范围不同,现货可以是所有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而期货商品是很少量 G 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包括特定的交割日期、特定的商品、标准的重量或质量、标准化的报价单位、特定的交割地点等;而现货合同则是双方协商的产物,是非标准化的; H 期货合约的价格是公开竞争产生的;现货则是协商的; I 期货合约是一种公众约定,不是与特定人签定的;现货合同则是双方签定的。3、天然气贸易照付不议:照付不议是天然气长期供应合同中使用的一种条款,其基本含义是:在合同期的合同年内,如果买方没有完全提取净照付不议量,对这部分未用的气量,买方应向卖方付款;买方在某合同年已经提取该合同的照付不议量,应有权无偿收回一定年限内的补提气量4、带有政府职能的国家石油公司: A.代表国家同外国石油公司谈判,签订各类经济合同; B.在合资企业中,代表国家持有相应的股份,参与合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C.在实行产量分成模式的项目中,代表国家取得分成的油气,并受政府委托经营这部分油气; D.代表政府对国内石油市场进行监督和调控; E.运用国有资本发展本国石油工业,开拓国外业务,保障本国石油供应的安全; F.尽可能地向政府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资金; G.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消费者,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石油产品; H.承担一定的扶贫济困、分担就业、代缴税收等特殊任务; I.部分政府职能,如起草石油工业的法律,审批、发放勘探开发许可证,组织相应的招、投标,制定市场油气产品价格等。5、资源国政府开放本国石油资源建立石油财税制度时一般要考虑如下原则: A 最大限度的经济地租(Economic Rent); B 最低的投资风险; C 地租(收益)的收入时机; D 技术转让; E 高效率的石油开采; F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G 研究、开发与培训; H 对石油资源的了解与管理; I 环境保护; G 安全事宜。6、国际石油市场结构与定价机制的演变 A 1960年以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这七大公司被称为石油七姊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是长期合同下的相对固定价格和标价(POSTED PRICE)并存的局面,价格的控制权在油公司手中。 B 19601973年,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 产油国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公司,在与西方大石油公司谈判中逐步取得主动,市场中生产者数量增加。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仍是长期合同下的相对固定价格和标价并存的局面,标价的控制权逐步从油公司手中转到了OPEC。 C 19741986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OPEC操纵和控制石油市场。世界石油市场价是官价(OFFICIAL PRICE)和现货价并存的局面,官价的控制权在OPEC手中。 D 19871999.3,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 OPEC内部竞争激烈,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下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现货价、期货价、各种官价及OPEC的一揽子价格并存。 E 1999年初以来,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OPEC利用其掌握的边际生产能力,夺回了对石油市场的操纵和控制地位。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仍然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现货价、期货价、各种官价及OPEC的一揽子价格并存,但OPEC的2228美元的价格调节机制发挥着作用并影响着其它价格。7、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具体表现为: A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石油现货市场和 期货市场,其市场形势对世界石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 B 近年来,美国政府注意加强与非OPEC产油国的合作,开辟新的海外石油供应地,以削弱OPEC国家对市场的影响 C 加强对OPEC国家的分化瓦解 D 运用石油储备,影响石油市场 E 鼓励和支持国内油田开发代表权限对于一般常委的代表而言其代表身份往往是只是一个外交官,在军事指挥上是完全没有相应权力的,更不用说是进行对某国的宣战之类的行为了。而对于处于特殊委员会或者联动的代表而言,自身的权限也是需要十分需要关注的。一般来说只有国家元首拥有向其他国家宣战的权力,而例如核武器发射等行为权限级别也是极高的,毕竟核战争的后果是现今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代价。不过这里需要指出一点,不是说权限不足就无法引发战争行为,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其实质就是日军中下级军官的自作主张,典型的下克上行为。当然有这种事情的发生,极有可能让改军官/官员被撤职。(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被剥夺代表身份233)在军火问题上,很多武器出口是有相关的限制的,在这其中代表是否有相应的权力,我们将再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为了钱什么都卖呐)战争的先决条件首先是你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假如一个国内现役部队不过5万人的国家对一个拥有几十万部队且不存在对其拥有巨大装备优势的国家开战,结果可能真的不会太好。(当然要是近代炮兵痛揍古代骑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点就是国家的经济状况,战争开始对国家的经济影响我们会有专门的一块内容进行描述。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可以支持一场怎么样的战争是需要进行分析的,一个中小型国家是很难支撑起一场高烈度的长时间的全面战争,代表需要从自己地代表的国家基本状况出发,了解自身实力状况,进而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战争行为。第三点,国家之间的距离和通行状况,如果两个国家不是相邻国,且两个国家都没有足够的远程投送能力,那么这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还是喊喊罢了。第四点,国家的战争潜力,二战初期的美国,其战争实力在诸国之中并不出众,但是因为其国内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巨大的后备兵源人口。使得他们的军事实力在短期内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战争动员战争动员是战争进行的基础之一,整个国家的生产、运输等各个方面都开始转向战争方面。同时大量的后备兵力将被调动起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48小时内就征召了近30万预备役人员,相当于原有兵力的3倍。事实上随着生产力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动员的范围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枪支代替弓箭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枪支的威力在一开始真的相比弓箭有多大的优势,而在于学习使用枪支的成本与时间比弓箭小的多,进一步扩大了战争人口。而火车和大型运输机等运输工具的出现发展,更使得每个国家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汇聚全国的力量。战争动员也可以总动员和局部动员(全国或局地),公开动员或者是秘密动员(声势大小)。战争动员也不仅仅是指对后备兵力的再武装,也包含有国家生产优先,资源供给方向改名,相关武器科研等内容。核战争核战争的概念从二战之后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人们的头上,第三次世界大战至今没有爆发的重要原因,除了各势力实力的动态平衡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各个主要国家对核战争爆发带来无可挽回后果的恐惧。核战争从规模来分析的话可以分为核大战与有限核战争。核大战,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以摧毁敌对势力为目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对方境内所有值得打击的战略战术目标进行倾泻式的核打击(就一脸盆水倒下去的那种),而在遭到核打击的国家一般会在对方核弹攻击到本国本土之前,通过对上空导弹飞行的状况作出判断,进而执行核反击。(本段描写参考美苏冷战),如果一次打击之后己方的核潜艇或者战略轰炸机处于可用状态的话,应该执行所谓二次核打击任务(你一拳没打死我,我就打死你)。简而言之核大战的目的就是彻底将敌对势力从这个星球上抹去。有限核战争,这种核战争类型主要是使用了少量核武器,例如战术核武器等,但由于参战双方的克制,打击行为只是单纯的对军事目标或部分战略目标进行有限的核打击。然而需要注意的事,这种战争形式转化成全面核战争,只是一个按钮的距离。核战争的后果核冬天,严格来说核冬天只是一种假说般的存在,因为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其影响是否有如此严重实在是不得而知。然而诸如火山喷发使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进而使全球气温下降的事情也确有发生。所以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即使没有核冬天,那么核大战之后,剩余的人类也就只有在地堡里的那几个罢了。行动指挥如果战争开始,那么代表的指挥范围需要有所规划,即可供操作的最小单位是具体到单兵还是师旅一级,这点是需要由会议组织者在伊始确定的。个人认为范围一定要明确,很多时候代表都很难做到充分指挥,大多是含糊一指,然后部队开拔,这里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参考类似德军的委任式指挥,即代表只需提出大致作战意图,执行的部队数量,以及可以承受的损失范围即可,剩下的细节应有其他较强能力的具体代表或学术团队负责完善细节。军火买卖军火包括的内容按美国政府的解释:包括新的、旧的或整修过的杀伤性常规武器,也包括能同时装载常规和化学/原子弹药的武器,以及非杀伤性的军事支持设备,如雷达、军装和装备,还包括军事训练、军火生产或装配设施、军事基地或防御建筑。尽管包括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出售的武器种类是有区别的,很多武器是牵扯到本国国家安全的,不可以随意进行出售的。同时对于有些国家的武器使用是有限制的,比如即使日本再有钱,也很难想象美国会选择将二手航母转让给日本进行使用。在军购领域,一般来说战败国是十分受限制的。而且有一些潜在的敌人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军购贸易,例如美国和欧洲的对华军售禁令。另一个例子就是巴列维王朝时期和美国友善的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也和美国形势紧张。从60年代中期,两个超级大国的军火出口主要分别输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此后,则逐步销往发展中国家。80年代发展中国家军火进口值已占世界军火进口总值的3/4以上。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涨价以后,中东和北非地区军火进口剧增,已成为军火贸易的最大市场。军火的出售也和本国的军工企业有直接联系,武器出口国也希望通过军火贸易来提振经济(例如:俄罗斯的这几年的军火交易)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杀伤力巨大而难于控制的生化、核子等武器,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军备控制和防范扩散的条约与机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以及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等国际条约和公约。所以这些武器的出售难度时可想而知的。空军使用由于现阶段很多会议的时间并不长,作为部署速度使用速度最快的兵种,空军一直为广大指挥官喜爱(其实LZ算是半个杜黑论者了)。空军反应快速、部署灵活、行动时间与进攻方向难以预测等特点。一般来说,空军的作战任务主要是保障己方制空权,协助地面/海面部队的行动,以及使用一些其他类似空投等形式来支援前线部队的一些活动。巡逻空域,一般来说这是现代空军相当基础的活动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己方上空的安全性,确保不会有敌对势力的单位(包括飞机、军舰等)通过雷达盲区进入我方防区。在和平时期,如果有他国飞机进入我方空域(可以使领空、也可以是防空识别圈),那么执行巡航任务的飞机要将他驱离。轰炸等对地攻击,轰炸机攻击机等机种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炸弹、导弹、机炮等武器进行对地打击任务,一般可分为战术打击,战略打击等种类,其中战术打击的一些术语有:地毯式轰炸、遮断式打击、点对点精确打击等。侦查活动,由于飞机的高速性以及飞行路线高度的灵活性,使得使用飞机进行侦查的效率大大高于一般的陆地侦查,侦查信息的时效性也强于卫星侦查。这也是飞机刚刚运用于战场上的第一种任务。不过需要注意的随着地对空大几能力的提高,采用有人机进行侦查活动的风险越来越高,更多的侦查工作现在开始由无人机进行。监视活动,这种任务一般会在对方势力举办军事演习时进行,监听对方无线电信号,观察对方舰艇动向。空降/空投,空降主要分为机降(由飞机或直升机着陆后将人员物资送到地面)、伞降(使用各类降落伞进行降下活动)、甩投(直接投下,我是没试过这招)。运输机展开的机降活动往往需要一个在己方控制下的机场,而这种方式一次可以送抵的人员装备是最多的有些主战坦克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输送到前线。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有进行伞降的能力,一支准备进行机降作战的部队是不可能在空中临时选择换做伞降的。另外伞降部队一般都是步兵单位,唯有依托城市或防御工事才可以与装甲部队作战,如果没有及时与后续部队会合的话,那么他们的补给主要还是来自于空投(如果控制范围很小的话,物资有很大可能落入敌人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飞机在没有通报某国有关机关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他国领空的话,当事国拥有直接将其击落的权力。空军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范围受到飞机自身作战半径的影响(空中加油可以适度延长,但飞行员自身长时间飞行会有比较高的疲劳感),而且一些飞机对机场的要求比较高,可能无法随意部署在任意机场。空军的活动都需要制空权,要是连局部制空权都无法保障的话,这个时候战机的升空基本上是给敌人刷战绩去的。海军使用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海运货量占全球贸易运输总量的90%,自从人类大航海时代发迹以来,海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其中,海军,作为一国海上力量的构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军的部署灵活性仅次于空军,由于大量公海和公共水域的存在,使得海军有时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抵达相应海域,与空军的停留时间极短不同,军舰可以在危机海域游弋相当长的时间,假如附近拥有补给点或军事基地,那么影响时间基本可以趋近无穷久封锁海域,正由于海上贸易的重要性,一旦某一条重要航路被封锁,那么对于被封锁的国家而言,其国民经济可能会遭到重大打击。封锁方式可以由水面水下舰艇执行,也可以通过部署水雷等方式进行。护送船队,因为本国海上贸易或者海上运输需求的存在,为了保护没有武装的运输船商船,海军有时需要为其提供保护,使之不会被地方势力击沉反潜,反潜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对方的水下力量,这么做的出发点可以是保护己方航线安全,也可以是为己方战略核潜艇减少水下威胁,或者是消灭对方的水下二次核打击力量。监听冲撞,还是主要在和平时期监视对方的军演活动,冲撞主要是因为双方都不开火,通过撞击来迫使对方离开该海域。存在舰队,存在舰队的概念现在主要讲究的是一种牵制作用,即较为弱势的己方海军躲避在港口内,迫使处于优势的敌方不得不分出部队集结战力继续留意该部队的动向,无法转战他处。陆军使用陆军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兵种。海军与空军的战斗能力再强,依然需要陆军来进行占领作战。大规模调动,陆军可以在和平时期通过向某些敏感地带或边境增加部队来达到威慑或者是制造紧张气氛的目的。闪击战,又称闪电战,是一种强调多兵种协调的战术。简单来说就是,空军与炮兵清除敌方重要战术目标,进行火力压制,然后装甲部队快速运动击穿对方防线,配合正面部队包抄敌军。进而围歼。一般来说这一战术对于将主力部队在第一线展开的浅纵深防御的敌人来说十分奏效。将主要战力部署在第一线的浅纵深防御可以很好的维持战线,但被包围后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一旦防线被突破,需要有预备役部队快速补充到防线漏洞上。大纵深作战,这一作战思想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一个字“多”!通过层层叠叠的部队共同组成防线,使得对方完全没有突破己方防线的可能。同时通过大量火炮进行火力覆盖,给予敌方以重大杀伤。不过这种战术对于配合的要求还高于闪击战,要求部队在火力衔接上做到尽肯能完美。大纵深突击战术一般会将装甲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冲击敌方防线,成功后由另一支装甲部队进行下一步的突击,如果第一部的突击没有成功,那么第二部分的装甲部队可以选择继续冲击也可以选择掩护第一部分返回己方战线。将部队散开,形成大纵深的防御战术尽管说不容易被对方包饺子,但是由于分散了火力,极有可能使得己方部队被敌军正面掩杀至溃败,或者是被像剥洋葱般的消灭掉。电子战电子战指的是双方争夺使用电磁频道,(维护无线电通讯的正常,以保证指挥系统的流畅运行)或者说诸如电磁压制,使对方失去对空对海监视能力。雷达对抗,通过多种方式使之失去雷达应有的侦查能力,攻击方采取隐形或是频道杂音等方式使防御方的雷达上失去目标信号。更直接一点可以使用反辐射导弹直接摧毁防御方的雷达阵地。防御方一般采取减少雷达开机时间来减少己方暴露时间,通过调整频道来重新获得情报,一般会有多个雷达在不同方向进行探测,以全面扫视空域通讯对抗,包括使对方失去互相沟通的能力(这点也需要保证己方线路的通畅),或者是监听对方频道以获取情报。军演军演的主要目的还是锻炼部队本身,不过在会场上代表一般喜欢用这招来表示自身部队在该区域的存在,试图通过军演来达到威慑等作用。军演准备,一般来说军演都是事先敲定的,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周密计划,充分的准备(重大军演准备期限很长,一般为三个月至六个月,如中俄联合军演等)。不过这个问题上还是会根据会议状况进行一些调整的军演的花费,这点要看军演的性质,例如拉练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