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外科引流管护理.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540389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萍外科引流管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赵萍外科引流管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赵萍外科引流管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包虫病病人引流管的护理 新医大一附院肝胆包虫外科赵萍 外科引流技术 目的 将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脓 血 液体引流至体外 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外科引流管 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伤口 脑室 胸腔 胃肠道 腹腔 胆道 导尿管等引流管 外科引流管护理的护理要点 1 标记清楚 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或落入腹腔 2 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 管道通畅 放置合理 经常挤捏 3 观察记录引流液量 色 性状 同一时间记录引流量 4 加强无菌管理 5 心理护理 引流管标识 肝包虫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一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二 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PTCD T型管 胆囊减压管 三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五 胸腔闭式引流 六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 置管目的 1 减轻胃肠道胀气 增加手术操作安全性 2 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 减轻腹胀 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 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 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 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胃管的选择 胃肠减压管的护理1 评估1 询问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近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梗阻 鼻腔出血 以防发生损伤 2 向患者解释 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配合 2 牢固固定 防止管道松动和脱出 置管深度交接班 保证胃管位置准确 更换固定用胶布时 应确保胃管固定在规定位置 3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 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 以及受压 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4 保持胃管通畅 持续 有效 负压吸引 5 鼻腔 咽喉 呼吸道 口腔的护理 定时清洁鼻腔 协助有效排痰 雾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 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 禁止饮水和进食 保持口腔清洁 6 观察和记录胃肠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 量 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1 咖啡残渣样 胃内陈旧性出血 2 红色 胃内出血 3 量过多 胃肠道梗阻7 拔管 患者病情好转 腹胀消失 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 夹管1天无不适 可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 1 适应症 用于肝脏包虫破入胸腔或合并肺包虫2 护理详见肺包虫的护理章节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原则装置密闭无菌操作有效引流妥善固定管道通畅及时记录 PTCD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置管引流的护理 目的 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病变部位 范围 程度 性质 必要时置管引流以降低胆道压力 缓解黄疸 改善肝功能 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方法 在X线或B超引导下 将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脏穿刺至扩张的导管造影并置管引流胆汁至体外 病人准备 查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出血倾向者注射维K1 碘过敏及普卡皮试 检查前3天抗生素 检查前晚缓泻 日晨禁食 并发症 胆汁漏 出血 胆道感染 PTCD术后护理 卧位 平卧4 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 并发胆汁性腹膜炎 典型症状 持续剧烈右上腹痛 腹胀 腹肌紧张 白细胞高 抗炎治疗 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 引流通畅 有无胆道出血征象 血压下降 脉快弱等 T型引流管的护理 1 目的 1 引流胆汁 胆总管切开后 可引起胆道水肿 胆汁排出受阻 胆总管内压力增高 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膈下脓肿等并发症 2 引流残余结石 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 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 术后亦可经T管溶石 造影等 3 支撑胆道 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开瘢痕狭窄 管腔变小 粘连狭窄等 T型管 T型管 T型管的护理 2 护理 1 妥善固定 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 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 不可固定于床上 以防翻身 活动 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躁动不安的患者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 避免将T管拔出 T型管的护理 2 保持有效引流 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 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 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 可使胆汁引流过量 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管不可受压 扭曲 折叠 经常给予挤捏 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1周内发现阻塞 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1周后 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 T型管的护理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 量和性状 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 1200ml 呈黄色或深黄色 清亮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 500ml 恢复饮食后 可增至每日600 700ml 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 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 以后逐渐加深 清亮 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 则可能有受压 扭曲 折叠 阻塞或脱出 应立即检查 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多 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正常胆汁 T型管的护理 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长期带T管者 应定期冲洗 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 酒精消毒 管周垫无菌纱布 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 红肿 行T管造影后 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 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T型管的护理 5 拔管 一般在术后2周 患者无腹痛 发热 黄疸消退 血常规 血清黄疸指数正常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 清亮 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 结石 异物 胆道通畅 夹管试验无不适时 行胆道造影可 通畅考虑拔管 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 3日 使造影剂完全排出 拔出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1 2日内可自行闭合 问题1 胆汁颜色异常如何解释 草绿色 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胃酸氧化白色 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红色 胆道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浑浊 胆道内严重感染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问题2 胆汁量太多 太少如何解释 多 肝细胞功能差 胆总管下端梗阻 胆道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液渗出 胆肠吻合术后肠液反流少 肝细胞坏死 没有制造胆汁功能 肝血流量减少 引流管意外脱落应急预案 1 立即通知医生 用无菌纱布覆盖引流管口 2 更根据患者病情 置管时间 配合医生完成重新置管或其他处理措施 3 观察患者病情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安慰 4 认真记录脱管发生的经过和采取的措施 5 患者意外脱管 重在预防 应吸取教训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放置位置 残腔 肝创面 膈下观察要点 做好固定 放置部位清楚 观察有无出血 胆瘘和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技术 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而引起较多并发症 下面从导尿管的选择 导尿的方法 气囊导尿管的使用 尿路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 护理和拔管困难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 尿管的选择 根据不同年龄 性别患者选择 2 导尿方法的选择 一般导尿管插入见尿后 再继续插入1 2cm 双腔气囊导尿管见尿后再继续插入5 7cm 3 尿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 脱出 每日会阴擦洗1 2次 4 拔除尿管的方法 双腔气囊导尿管 拔除前应将气囊内水抽净 方可拔除尿管 导尿管型号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黏膜损伤原因1 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2 生理因素3 护理不当 拔管困难 1 气囊导尿管质量差或老化 管腔阻塞或导尿管Y型处狭窄 气囊液体无法抽出 气囊内液体过多 气囊回缩不良 2 气囊内液体过少 形成气囊球过小 牵拉或活动水囊向外拖出 压迫尿道 造成尿道充血 水肿 出血 炎性物质包裹尿管 3 未抽尽囊内液体或气体 盲目拔管导致尿道痉挛 拔管困难处理方法 1 气囊阻塞者 可采用牵拉 注水 剪短 穿刺等方法均有效 2 精神紧张者适当给予镇静剂或解痉剂 3 沿尿管逆行注入利多卡因和液体石蜡 约3 5分钟尿道麻醉松弛和润滑情况下拔出尿管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是一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操作中要求护士 1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动作要轻柔 操作要熟练 2 要注意不同年龄 性别患者的生理 解剖特点 正确掌握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选择粗细合适 质量合格的导尿管等 这有利于导尿成功 3 危重病人留置尿管 正确记录尿量 比重 可为病情变化观察 治疗提提供依据 结束语 外科患者手术后经常放置各种引流管 对这些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时甚至决定着手术的成败 因此 护士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认识和责任感 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学习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位患者 确保病人的安全 思考题 1 如果患者不小心或其他原因将引流管脱出 你如何进行处理 2 T型管引流的护理 祝护士姐妹们心情愉快 身体健康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