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0374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八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 B C D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干旱的气候对外联系不便 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短缺A B C D4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关爱老人成为社会大课题。下面是利用“数字地球”原理开发的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AGPS和RS BRS和GISCGPS和GIS DPS和GIS下图是1986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5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S BGPS CGIS DRS6有关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988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C1990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79题。项目1949年1955年1960年1970年东经121.97121.93121.94121.88北纬43.5743.5143.5443.59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1995年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北纬43.6343.8043.6843.847.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8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9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C分布在旱作农业区内部D分布在河流上游下图示意1990xx年、xx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1012题。10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1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Cxx年与1990xx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1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化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完成1314题。1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接近煤炭产地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多A B C D14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1518题。15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A可再生能源 B煤 C天然气 D核能16推测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A水电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17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A生物能 B煤 C天然气 D潮汐能18核能发电成本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是()A能源结构的差异 B经济结构的差异C地区分布的差异 D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结合材料,回答1920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9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0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2122题。21以下属于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2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2324题。23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资金雄厚国家的优惠政策技术力量雄厚A B C D24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征是()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B城乡一体化向以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读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2526题。25箭头和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高压输电 B管道运输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26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2728题。27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中是指()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28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B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C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D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且在江苏以及苏北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经济带在整个亚欧大陆桥中的位置图,回答2930题。29东陇海线产业带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可能是()A服装业 B电子信息产业C汽车产业 D金属冶炼业30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和产业升级明显提速,沿东陇海线区域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举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A B C D二、综合题(3题,共55分)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开xx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了xx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xx重点工作。建设历时34年(1978xx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材料二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6分)(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6分)(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6分)32(1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但水资源更加短缺。材料三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5分)(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8分)(3)列举德国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分)3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8分)(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6分)(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6分)高二月考八地理答案xx.615 CACCC 610 AACBB 1115 BBADB 1620 BCDBD 2125 ABCBA 26-30 CCAAD31.(18分)答案(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满足当地对能源的需求;创造经济效益等。(6分)(2)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6分)(3)对径流量的影响:使径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对水质的影响: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使入河泥沙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6分)32.(17分)答案(1)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3分)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鲁尔区水资源丰富而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而鲁尔区铁矿资源短缺。(2分)(2)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需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8选4)(8分)(3)环境恶化、传统产业的衰落。(4分)33.(20分)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6选4)(8分)(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5选3)(6分)(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2分)原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4选2)(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