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01271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政治层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经济层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思想层面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第17讲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一)背景1原因(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但“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2酝酿(1)组织准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2)思想准备: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三)民国建立,帝制终结1民国建立(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目的根本目的:实现民主政治,维护民主共和的需要;直接目的:以法律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内容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自由权利,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原则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对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注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维护君主统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渐进式改革,但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政治控制力,经济新政使得民怨沸腾,文化新政使得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结构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但同时,其对内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度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但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2帝制终结(1)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终结。(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四)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北洋军阀时代1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后,厉行专制,卖国独裁。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2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进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4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辩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人群;而广大农村的下层群众仍受封建儒家思想的束缚,所以辛亥革命后开展新文化运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重难点一辛亥革命的特点漫画恭祝中华民国万岁解读漫画中的中华民国的“囻”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意在说明国家主权在民。史料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做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探究根据史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男女同校重视手工科开设科目全面废除读经废除清政府教材(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描述了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措施,其最大特点是废旧立新,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信息综合概括。提示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民主教育。系统认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3内容:确立起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4评价(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3)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四)家国情怀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辛亥革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辛亥革命为现代化事业开辟了道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共产党人还加大努力,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联合工人,大力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稳定发展。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意识转变的闸门,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精神魅力,促进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使得辛亥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重难点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911年袁世凯骑木马解读1911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画面中的袁世凯戴着官帽,穿着朝服,满脸堆笑地骑在木马上摇晃,似乎在前进,实际上原地不动。暗寓袁世凯受帝国主义操纵,动而不进、假革命、真夺权的阴谋。史料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探究根据史料,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解读史料首先点明了临时约法所处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缺陷,抓住这两点是关键。提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其失败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决定了宪政确立的长期性。系统认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当时的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薄弱,导致革命缺乏内部凝聚力,同时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模糊,革命决心不坚定,严重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发展。(2)没有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和激烈的斗争,出现了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议和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组织和思想上进一步分化。(3)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结合,扼杀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西方列强极力维护清朝统治,革命党人被迫屈服于列强的政策,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4)辛亥革命没有动员农民的力量,革命党人不能彻底地改变在思想和道德上的不足,自身存在严重的“国民性”,易于满足,易于骄傲。(5)在思想、政治、经济方面,资产阶级并不具备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夺取中国政权的条件。118941912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大汉族主义色彩。(1)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2)当时中国的民众,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对于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民主共和的观念不深刻,但是对于“反清复明”却是很容易接受的。(3)民族主义不是首先指向帝国主义,而是首先指向满清,这在当时虽然具有大汉族主义的色彩,却是最有号召力、最有鼓动性的革命口号,有利于发动群众、团结同盟者,扩大革命阵线,它甚至会成为进行和完成民主革命必须同时解决的任务。21912年,民族主义由反满思想发展到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思想。(1)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2)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具有进步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3)旧民族主义中“五族共和”不是指国内所有民族的平等,加上其是以汉族为中心的,所以仍带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19191924年,民族主义发展到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自决,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阶段。(1)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和对旧民族主义的“大汉族主义”反思的基础上,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的思想,即赞同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2)“民族自决”思想是孙中山民族观的一次进步和飞跃,它既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也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思想经验。随堂巩固训练1(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读懂空间信息:“近代四川”;时间信息:“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结合时空信息可判定与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这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革命党人趁机发动革命,加速了清政府垮台。做对选_B_2(2017海南高考)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读懂议员部分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说明清朝政治具有民主化的特征。但同时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做对选_C_3(2016北京高考)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 BC D读懂1911年10月和11月,即辛亥革命前后。第一则广告只是纯粹的贫血症的药品广告,第二则广告敏感地利用了时局变化。这种变化折射出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对选_C_4(2015海南高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读懂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做对选_A_1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招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点拨:注意主语指向是农民。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反映出清末新政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故C项正确。2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报纸陡增至500多种,总销量达4 200万份。报刊可以自由鼓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包括发表反袁言论,无所避讳。材料说明当时社会()点拨:报纸有何作用?解析:选B材料体现各种学说自由发表自由讨论,并非完全是指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武昌起义后各种学说自由传播,可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说明当时社会普遍关注政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报刊可自由发表言论,未体现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点拨: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解析:选D“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反映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操之过急,过于乐观,说明对国情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点拨:密集报道、持续报道、纷纷刊载等信息,说明关注广泛和持续。4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解析:选A据材料“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和“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说明革命后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5“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点拨:抓住题眼分析。解析:选A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可知辛亥革命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A项正确;完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而不是取代封建帝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民族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