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39800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4.1 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理解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类型特征举例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可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3.共同特征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人类文明生产特征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土地的影响采猎文明采集、狩猎土地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较小农业文明种植和养殖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质量下降工业文明大规模机器生产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可持续利用措施(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2)利益兼顾(3)环境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4)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探究点一认识自然资源1为认识自然资源,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图片(如下图),但在辨别自然资源时遇到了分歧。(1)你能帮他们判断所示图片是不是自然资源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将图片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并说明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人说可再生资源永远可以利用,不用考虑保护;而有人说雷电资源永远也不会成为自然资源。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说法?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答案(1)图片中所示的煤炭、草地、海鱼都属于自然资源,而水泥、汽油和雷电不属于自然资源。水泥、汽油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而是由人类加工制造的;雷电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但人类目前还不能够有效利用。(2)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草地属于土地资源,海鱼属于生物资源。草地、海鱼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两种说法均不对。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不可再生资源。雷电现在不属于自然资源,但如果人类研究出利用的方法并加以利用,雷电就会成为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既是有条件的,又是相对而言的,应以合理利用、不被破坏或污染为条件。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是相对的。如土地可循环利用,但若利用不当,导致表土流失、肥力丧失,也就变成不可再生的了。这种不可再生是从人类历史尺度来看的,如水土流失后地表若经过成土过程恢复了表土,又是可以再生的;基因资源本身是可再生的,若物种灭绝,就永远不可再生了。2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10%(),全国木材产量的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 200万公顷减少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减少了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分析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反映出的自然资源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答案反映出的自然资源特点对人类开发利用的启示数量的有限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分布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资源间的联系性注意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利用的发展性提高科技水平,挖掘开发潜力1充分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中包含着三重属性,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人们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经过人们加工而来的物质和能量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汽油、电能等。(2)时代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内容、类型、划分和经济价值往往不同。(3)经济属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可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称为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人们还不能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雷电、台风等。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环境,尽管多种多样,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及相应地开发利用要求,具体分析如下:共同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分布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分布在沉积岩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便于集中开采,但增加了运输负担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数量的有限性绝对储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各种矿产资源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资源的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周期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在推广利用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读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属于图例乙所示的是()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2有关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资源在人类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B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都叫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之间互不联系,彼此孤立D自然资源的分布均呈现地带性规律答案1.D2.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例所示的地理事物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即自然资源。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上述条件。第2题,从自然资源的概念上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取;是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在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资源环境。探究点二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图”,思考下列问题。1不同社会阶段,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不同,你知道图中的ABC分别代表什么自然资源吗?答案水、生物(可互换);矿产。2以土地资源为例,探究自然资源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差异。原始社会,人类是逐水草而居,食物来源于狩猎和采集。思考:此时期的人类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有什么要求?农业文明时期,定居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类以种植业为主,此时期的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有什么变化?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从事工业活动,利用设备、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以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来源,此时期的土地对人类的影响与农业时期有什么不同?答案逐水草而居需要到水草丰美的肥沃地段以保证有果实可采集、有动物可狩猎;由于此时期人口数量很少,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也就是说,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对人类来说比较重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的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的重要因素。此时期建设工业设施需要一定的土地数量,但是厂房等设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集聚、可以向垂直空间发展,需要的土地数量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不再需要肥沃的土壤,而更关心土地的地理位置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此时期的土地质量强调的是地理区位。3简述自然资源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综上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4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图中增绘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见下图。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较轻;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的,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1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气候、水文、地形等矿产资源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2.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特点总量丰富,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浪费惊人,污染严重,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森林减少;草场退化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建设保护工程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合理利用;综合利用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d曲线代表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答案3.D4.D解析第3题,d曲线在工业文明后期对人类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推测其为科学技术。第4题,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土地区位和用途,而不再是决定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2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3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最高,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较严重的是黄河流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第2题,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第3题,河西走廊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所以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图”,完成45题。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东部沿海地区 D东部季风区5为确保我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围垦东部沿海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开发建设用地C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答案4.D5.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第5题,保护耕地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但不是禁止开发建设用地;围垦湿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通过完善预警,减少灾毁耕地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之一。6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M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3)分析N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说明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答案(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主要原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风能资源清洁可再生,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2)夏季风力相对较小;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3)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远;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水能。解析第(1)题,把题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分析即可。第(2)题,M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夏季风力小,气象灾害频发且人口少,经济落后,距发达地区远,远离消费市场。第(3)题,N为四川盆地,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其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201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预计在11.2亿吨,对进口的铁矿石依赖度达80%以上。结合材料回答12题。1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看,与铁矿石属于同一种自然资源的是()A天然气 B水资源C森林 D钢材2巴西和澳大利亚矿石资源丰富,这反映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是()A资源间的联系性B数量的有限性C分布的不平衡性D利用的发展性答案1.A2.C解析第1题,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看,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钢材不属于自然资源;水资源与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第2题,世界上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贫乏,说明铁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平衡。读“某市1997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回答34题。3由图可知()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C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D该市供水充足4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B经济陷于衰退C节水政策实施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答案3.D4.B解析第3题,图示该市供水总量呈波动起伏趋势;1998年前生产用水量大于生活用水量,1998年后生产用水量小于生活用水量;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图中该市供水总量明显高于需水量,供水充足。第4题,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可能是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的原因;节水政策实施,也可能导致用水减少;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可节约用水;图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可能是经济陷于衰退。2014年12月22日,中国稀土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表明了中国治理稀土乱开采的决心。下表是“2013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56题。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中国369741美国13013日本资料缺失026其他51320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13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减少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 B C D答案5.C6.C解析第5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的大幅减少与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关系密切。第6题,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将会造成严重的稀土资源短缺,因此必须对稀土原矿和经过初级加工的稀土进行出口控制;同时加强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8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林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A B C D答案7.D8.B解析第7题,根据图例分析前后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水田、灌丛草地都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且前期减少多于后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旱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大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大;林地、建设用地前后期都增加且后期增加多于前期,变化幅度小;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且后期减少小于前期增加,变化幅度小,水田和旱地总体上减少大于增加,所以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第8题,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能反映出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10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A B C D答案9.B10.C解析第9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保持稳定。第10题,应采取节流措施,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减缓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图甲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示意图”,图乙为“1999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11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速度快B东南沿海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C西部大开发D西北地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12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科技投入加大 B交通条件不断改善C农业劳动力增加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19992003年,我国耕地减少的重心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西部地区的开发占用和生态退耕使耕地减少。第12题,200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稳定下降的情况下持续增长,说明资金、科技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率提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B能源利用率较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C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142001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答案13.D14.B解析第13题,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波动变化的,不是持续上升,A错;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不能说明能源利用率高,B错;能源消耗大小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与人口数量变化无关,C错;不同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差异很大,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大于轻工业,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又小于工业,所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D正确。第14题,2001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能源消费增长率较高,可能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选B正确。15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851996年我国东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年代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未利用土地(%)1985年28.92.632.46.15.51.87.315.41990年28.33.232.96.56.01.97.413.81996年28.14.237.21.67.02.17.812.0材料二东部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三东部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1)分析材料一,1985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_,比重下降的有_。(2)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_;_;_。(3)分析材料三,东部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是_。请简要分析其成因。(4)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答案(1)园地、林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2)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3)福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4)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等。解析(1)由图中可直接读出。(2)读图可归纳出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3)读图可知,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区为福建省,再结合水土协调度的概念,从影响水、土两方面的因素分析其原因。(4)为开放性题目,注意措施要合情合理。考点题点题号认识自然资源认识自然资源12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与人类78,1112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4,56,910,1314自然资源与人类节综合自然资源与人类节综合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