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39618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检测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1导致北宋中期出现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西夏的进攻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B项。A、C两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源,D项是表现。答案:B2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比较。据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主要侧重于澄清吏治。答案:B3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更戍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中强兵措施的认识。王安石改更戍法为将兵法,达到了“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答案:C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青苗法和免役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在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负担,因此争议很大。故选C项。答案:C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影响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D强兵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解析: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没有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作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故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负担。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和王安石变法措施判断是方田均税法,并简要说明其增加国财和抑制兼并的目的。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指出“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经济表现,再从王安石改革的时代合理性角度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基础巩固1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 D均输法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在使用。答案:A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寇乱”两字的含义。“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材料中反映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寇乱息”,即平定农民起义。答案:B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搜刮百姓筹集战争经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理解材料是关键。“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体现了统治者为了便于筹集军费而不抑兼并。答案:B4.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后,建议神宗开辟税源,加强财政管理,“以通天下之利”,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分散宰相权力、加强皇权以及军事问题,故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内容。答案:D能力提升5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由材料“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判断题干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重点在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具体解析如下:A为干扰选项,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B为正确选项,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C为干扰选项,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D为干扰选项,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答案:B6如果时光倒流让你生活在宋神宗年间,你最不太可能相信的事情是()A严格“恩荫”做官B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宫C地主交赋税和服役D读书人死背死记明经诸科为参加科举考试解析:王安石认为宋朝科举开始只是考查诗赋词句不能体现出治国才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培养治国之才,因此D在宋神宗时期无法看到,故选D。答案:D7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摇摆不定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A、C、D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答案:B8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百姓的利益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贷款,这反映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但也有夸大成分,并非“公正”。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第(2)问,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第(3)问,考查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第(4)问,注意题干信息“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再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回答。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4)态度:否定。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材料二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材料三如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王安石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内容有哪些?(3)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北宋中期变法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宋代选官制度的一些弊端,根据“恩泽子弟”可判断为恩荫制,材料二、三则强调了士人对科举制的迷恋;第(2)问可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3)问强调了科举教育改革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答案:(1)制度:恩荫制。问题:改革选官制和科举考试的必要性。(2)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做官: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医学、律学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3)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