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政策分析.doc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38717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就业政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再就业政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再就业政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再就业政策分析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11年4月 精选word范本!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生签名: 苏益平 时间: 2011 年 4 月 17 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 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生签名: 苏益平 时间: 2011 年 4 月17 日密级:(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摘 要再就业政策的安排对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影响是很不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其救助标准、规则对再就业选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影响并不显著。在倾向于做积极的再就业求职者的同时,失业者也希望得到社会救助,而且其低水平广覆盖的模式,也使得失业者的就业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再就业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解决再就业问题提供支持。关键词:再就业政策 现状 促进支持就业 政策目 录摘 要II1当前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现状及历史背景11.1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11.2现行优惠政策的历史背景、种类及其作用12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1 再就业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22.2公益性就业组织给政府带来隐形负担32.3低保政策与就业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影响政策效力32.4现行再就业政策体系难以应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需要33完善再就业政策体系应该把握的原则33.1调整完善再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33.1.1 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33.1.2 完善和调整再就业税收政策,使之合理化。43.2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43.3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就业44结论和建议5后 记7参考文献8精选word范本!从2002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目前的再就业政策主要由以下九项构成:低保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个体经营收费优惠政策、再就业税收政策、再就业培训政策与服务、创业优惠政策、再就业职业指导服务、就业援助政策、从事非全日工作、临时性工作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形成了一个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再就业政策效果显著,保证了我国再就业形势的稳定。据统计, 201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为全年目标900万人的1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7万人,为全年目标500万人的10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5万人,为全年目标100万人的165%。年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呈稳中有降态势。但是当前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建立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予以健全,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职能。1当前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的现状及历史背景1.1当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渐成长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今后几年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将成为我国就业的巨大压力;(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质量;(3)经济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不充分和经济发展不能协调并存;(4)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矿区、林区、三级边远地区等就业难点中,失业青年与困难企业职工的问题构成区域性、行业性的社会难题,城市中的长期失业者、残疾人员、部分大龄妇女的就业权利难以保证。做好此项工作所需的法律、经济手段尚不健全;(5)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日益明显;(6)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导向的就业新制度相当紧迫,需做大量艰苦的工作。1.2现行优惠政策的历史背景、种类及其作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为适应各阶段对就业的扶持要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伴随1994年税制改革出台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优惠政策;第二阶段,199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后,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关系安置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第三阶段,2002年4月以后的一年间,中央连续两次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各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等文件,加大扶持力度。优惠政策的作用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了就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缓解了就业矛盾,加快了经济发展;二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地开发了人力资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就业和再就业环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2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再就业政策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2.1.1 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待改进。一是贴息范围界定不科学。现行贴息范围主要涉及个人从事社区服务等十九个微利项目,对城镇其他适宜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和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较少,不但覆盖面窄,而且不符合公共财政的公平性要求。二是贴息资金拨付程序不合理。由于贴息资金是定期集中拨付的,需要经过贷款人、担保机构、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多个环节,程序复杂,在途时间长,资金缺口大。2.1.2 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优惠的范围比较窄,导致了税收政策的不公平。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对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经济实体的税收优惠,还有许多其他(非服务型商贸型)行业的中小型企业未享受优惠;二是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门制过高。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破产待安置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经济实体的税收优惠仅限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利于未享受政策企业的发展;三是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主要是按项目优惠,政策多,内容相似,认定复杂;四是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未能完全体现政策目标。目前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直接优惠,对于再就业职工收入的提高并没有产生较大的作用。2.1.3 因政策导向产生的负面效应较为严重。一是大部分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是为了享受减免税,所以享受优惠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高利润行业和产品,而且企业间关联问题比较突出,真正得益的是投资者,而不是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利用各种手段骗取享受税收优惠资格。有的改变身份重新注册企业,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部门分别征管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的高价租赁再就业优惠证,甚至出现一证多用、持证“傀儡”合伙的现象,将一些规模较大的饮食服务企业转为个体经营,申请减免额度越来越大;有的利用假“分流”骗取享受政策,一些企业借“分流”之名新办经济实体来安置所谓富余人员,实质上只不过是单位内部的岗位调整。2.1.4 就业培训政策有待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由于大部分失业人员自身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适应新的就业岗位需求,影响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另外,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信息分割,就业信息滞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缺乏效率的现象仍十分突出。2.2公益性就业组织给政府带来隐形负担公益性就业组织建立的初衷是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虽然待遇低,但工作稳定,退休后有保障,且所需经费基本由政府负担,因此很多就业困难人员愿意进入该组织。另外,公益性就业组织出现了为完成就业任务因人设岗的现象,致使公益性就业组织成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且只进不出,形成了政府办“企业”的现象。从促进就业层面上看,如长期下去不利于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2.3低保政策与就业政策缺乏有效衔接,影响政策效力低保制度的设定和我国现行情况,使得有关部门对申请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的收入很难进行科学、准确地核定。加之低保的外延政策过于优惠,如廉租住房、医疗救助、学生学费减免等,虽然已出台了低保与再就业政策的联动机制,但城镇低保人员就业积极性不高,“养懒人”的现象依然存在。2.4现行再就业政策体系难以应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需要今后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一方面,劳动力供需失衡。“十一五”期间我国l6岁以上人口增长出现反弹,劳动力资源增长进入一个高峰期。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不断下降,使劳动力需求总量相对减少。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由于企业重组改制和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出现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直接影响经济发展。3完善再就业政策体系应该把握的原则3.1调整完善再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3.1.1 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一是要适度扩大贴息项目的范围,在整合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对吸纳失业人员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要与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建立共享的贷款基础信息台帐,在严格贴息资金审批的同时,加快贴息资金拨付的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设立贴息资金专户,试点委托担保机构审核拔付贴息资金。3.1.2 完善和调整再就业税收政策,使之合理化。一是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把范围扩大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促进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企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失业人员。二是要降低优惠政策限制条件。将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纳入优惠政策享受范围,且不受一年失业期的限制。三是要对部分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合并。同时,加大税收间接优惠,如提高工资扣除标准等。3.2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就业形势随之严峻。我国及时制定实施应对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发展经济拉动就业,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特别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等6个方面的组合性政策措施。 2008年至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并加强落实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和“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等4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 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68万人,集中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全年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达1.53亿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稳定了就业局势。3.3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就业201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在继续实施鼓励企业吸纳人员的减免税政策的同时,大大扩展了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减免税政策对象范围。这是继2005年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后的又一次就业税收政策重大调整。与以往政策相比,新的就业税收扶持政策有3个主要特点: 一是着重支持自主创业。新的就业税收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个体经营,积极扶持个人自主创业。 二是创业政策惠及面更广。人员范围以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作为基本条件,政策对象扩大到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体系的全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都可涵盖在内。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更规范。以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主要依据,在享受对象上体现了普惠性,在管理方式上突出了规范性,并将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与税收征管紧密结合。4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1 失业保险及相关制度对再就业选择的刚性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研究得出了大致类似的结论,失业者的再就业绝大多数为非正规就业,脱离于监管之外,使得非正规的再就业和失业保险享有资格的确定互不相干; 失业保险的很多项目是和再就业没有关系的,这也使得失业保险缺乏影响和调剂再就业的必须力度和弹性。4.1.2 需完善和调整再就业税收政策,使之合理化1)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把范围扩大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通过促进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企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失业人员。2)要降低优惠政策限制条件。3)要对部分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进行合并。4.2 建议以终止贫困为目标而建立的中国城市社会援助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已注意到了防范依赖的问题, 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在以后的发展和完善中,终止依赖的政策目标将逐渐彰显。基于我国的实际,对社会援助政策与再就业推进协调发展的适度政策设计,有以下建议:4.2.1 面向下一代:就业与保障的选择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员主要是在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与由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失业现象明显不同。特别是其中的4050 人员,大多数只受过中等教育,过去所从事的主要是低技术的工作。对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一是回到社会的主导产业中去,根本没有可能;二是回到正式就业体制中去,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没有可能;就是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作用也非常有限,按照个体正常的生命历程, 认定40-50 岁的人还具备工作能力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失业和不能再就业主要是制度性、结构性因素决定的,个体的职业能力是次要的。因而,将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运行的前提逻辑放在“4050”再就业工程上是不切合实际的。现实中也不难发现,“4050 工程”和各种“再就业工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2.2 针对失业人员面临的特殊情况,对失业者社会保障做出特殊安排,保证下岗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失业者已认识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有接近90%的人表示因为没有参保而感到忧虑。然而,下岗失业人员中仅有33.5%和5.5%的个人表示已经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原因之一是在于, 目前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模式是按正规就业群体的标准设立的,属于高缴费、高保障的模式。其缴费的水平往往是失业者所无法承受的,因此,需要解决大部分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以及失业人员承担太重社会统筹部分的问题。在政策上,可以考虑对失业者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加以特殊的安排,降低参保的门槛,实行低缴费、低保障、广覆盖的模式。4.2.3 依据不同目标人群有差异的需求,突出专项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障在失业群体中,最关切的问题包括就业与收入、子女上学就业、医疗与养老问题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两个面向即:现实生存的需求;以及未来或潜在的生活保障。对于这个特定人群可以考虑差异性的生活保障策略。一方面,对于支付能力低下的人群,强化专项社会救助、切实落实低保措施,解决他们现时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呵问题。对于支付能力相对较好,对社会保障也有现实需求的人群,在控制社保市场化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这个人群中社会保障的覆盖面。4.2.4 鼓励受助者再就业,不因非正式工作收入而减少失业者应该享有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在目前中国还不具备实行收入税记分制和付所得税计划的基本条件, 比如工作收入支付的非现金化低,再就业者工资低于所得税起征点很远等。而且收入税计分制和付所得税计划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精准和延续要求很高,中国如此规模的失业者群体也会使相应管理费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建议把潜规则里实际运作的对再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和下岗生活费的默许明晰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和鼓励。后 记本论文是在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们在本专业上的谆谆教导和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将使我受益终生,在生活上的亲切关怀将使我终生难忘,谨此向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祝福。在论文开题时,老师积极严谨的发表意见,关切的询问资料及文献的搜集情况,就论文的结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就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而使我的论文更加符合要求,是老师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向公共管理专业所有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参考文献1 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第1 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12 月.2 饶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及政策取向.税务研究,2006 年第12 期.3 蔡禾.失业者群体与失业保障.第1 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年12 月.4 冯煜.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第1 版.经济科学出版社,5 2002 年7 月.6 陈宗胜.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年.7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第1 版.商务印书馆,2002 年1 月.8 彭志华.对完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http:/www.chinaacc.com/new.shtml, 2009年12月9 杨伟国. 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 第1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5月10 沈 剑.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http:/www.ynjgx.com/news/list.asp?id=10390, 2010年10月18日11 江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解读 http:/www.js.lss.gov.cn/sjybg/ghyndjh/200703/t20070312_10860.html ,12 赵曼. 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问答. 第1版.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8年8月1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文件总汇.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年6月14 任远, 转型期就业: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社会政策分析. 第1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15 田松青.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兼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 第1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16 沈全水. 失业的出路:瑞典就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年1月精选word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