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380641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1. (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一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大的追求”指的是_;“眼前的一穗”指的是_。2. (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在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关键时刻没有抓住,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_3.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_山谷谜底摘下脑袋4. (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1)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 _(2)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5. (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铃很兴奋,晚上脱了衣服上床之后久久不能入睡,两眼睁得大大的,望着房顶,过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卉紫在外面听见金铃傻笑,心里很吃惊,以为女儿是紧张过度发了魔怔。她丢下手里的东西推开金铃的房门。金铃仍旧在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嘴巴嘻开成了花骨朵儿,笑声欢快如山涧流下来的泉水,清朗朗的,一串串的,溅出晶莹剔透的水花。(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作者是当代女作家_。 (2)这里金铃是因为想到了_,所以才笑得如此开心。 (3)仿写句子。 例:金铃开心的笑声是欢快流尚的泉水,溅出晶莹剔透的水花。妈妈苦涩的笑是_,_。(4)卉紫是一位怎样的妈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事例 ,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6. (5分)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至1945年9月结束。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战争。请列出四个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名称。 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41分)7. (16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根据意思写词语。 相信并佩服。 1意见不一致。 2形容水的明净。 3(2)读句子,回答问题。“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4)选择。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 .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B .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C .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 A . 特定称谓B . 着重指出C . 表示引用(2)阅读第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第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第自然段中划线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的原因。(4)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5)用波浪线从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7)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曾经为它做过什么呢?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 (5分)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碰到过你误会了别人或别人误会了你,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具体地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6题;共36分)1-1、2-1、3-1、4-1、4-2、5-1、5-2、5-3、5-4、6-1、二、 阅读理解 (共2题;共41分)7-1、7-2、7-3、7-4、8-1、答案:略8-2、答案:略8-3、答案:略8-4、答案:略8-5、答案:略8-6、答案:略8-7、答案:略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