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体会六篇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537332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体会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习《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体会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习《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体会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 习 全 面 深 化 新 时 代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改 革 的 意 见 体 会 六 篇学习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体会六篇【篇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18 年 1 月 20 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要求:1、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2、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3、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4、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5、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6、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意见中指出: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等作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是一个目标,是让教师这个职业回归社会理想的期许,回归其应有的崇高地位。但现实却是,有一些人不看重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心理上并不太认同这个职业。要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群体的意愿,也是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普遍呼声。一个职业能令人羡慕,总有其客观原因。比如生活待遇、身份地位,决定了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能否获得体面的生活,影响了这样一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国家的重视下,待遇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于不少从事这份职业的人而言,教师只是份稳妥的职业而已,比高薪岗位的竞争力小一些,可以成为职业生涯中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选择。我们经常听到“尊师重教”这四个字,人民尊师是因为国家重教。教育改革,既是制度、政策方面的具体调整,也要人民大众传递着价值导向,重塑着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教师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不是普通职业。教师的背后是承担着国家教育使命,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但是,如果这些崇高属性只是理想的情况,现实中得不到体现,人们所看到的很多教师只是为饭碗而从事这份职业,心理上是不会认同,不会高看教师,这个职业很难真正令人羡慕。当下,在一些人看来,教师与普通的岗位没有太大的差异,并不值得过高推崇。教育改革,呼唤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投身教师职业。若把教师职业当谋生饭碗,待遇提得再高,这份职业也没有光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意见就围绕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党支部和落实到每个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德育人,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我们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篇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师德的要求,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教师待遇的改善,以及对教师队伍在新时代的建设等都提出了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建议, 意义深远。1.图解2.感悟什么是高素质-把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升师德修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争做“四有”好教师。建设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什么是专业化-所谓“专业”,就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二是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三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四是从事者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自律性;五是专业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六是非营利性,以服务为动机;七是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理论纲领。专业化更倾向于技术方面的精熟。什么是创新型-作为一年轻的老教师,我一直在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刻要保持对时代发展的敏锐度和进取心,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将终身学习这一目标融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各种课堂形式的出现以及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也表明我们国家的教学形式已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均发生了以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和变革。什么是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因为有了指导,才有方向和落实。在和这个意见中,尤其也提到了教师们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环节。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跨学科,跨专业人士通力合作的行业,其包括了计算机科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生物学等各种学科的融合及共同发展。所以,我们将来的目标是在培养通才和专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同时又需要具有跨学科成为通才的能力。这是对我们一直所说的“术业有专攻”的认知的一种改善,而不是颠覆。3.工作思路:加强学习 提高素养马上行动 从我做起营造环境 打造团队以点带面 促“共同体”4.达到的目标:做一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篇三】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本月的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感受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力不断积聚。时代在变,教育也应该变,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人才的培养,教师的作用是关键的关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他们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传授给新的一代,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新的一代成为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可以说是一场教育的“变革”。变革不是完全推翻,重新创造,而是“扬弃”,即“发扬、抛弃”,“扬弃”一词是哲学名词,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通过学习,我觉得改革需要有四点改变。一、思想的变意见的第二点提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两校合并,强强联合的一年来,学校创造出了许多“第一”,这些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在这些教师中,有许多都是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取得成绩之后,看到的是成果,却少有分享成果。所以建议可以由各总支或支部,组织本支部的党员教师开设经验分享的党课,让更多的党员教师或非党员教师获得宝贵经验,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知识财富。1. 能力的变意见的第三点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书育人的准则是“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教师的本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墨守成规并没有错,体现的是前人的经验,但是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式也在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或你问我答式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前人的经验已不足以解决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出教师的价值。在专业的提升中,也应顺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教师的转型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专业的发展是服务于社会的,教师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出社会之后所能用的。专业的转型,才能真正教师的一种学习能力。1. 角色的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师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克服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创设一个良好的、服务于师生的共创共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知识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至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四、关系的变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学校的一份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教职工的目标都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在两校合并的过程中,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我认为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行政服务于教学,教学依赖于行政,从来没有等级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参加了信息化的比赛,如果没有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支持,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勤奋付出,也离不开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认为,做好一名教师,必须多读书、善积累、勤实践、重合作、常反思,既能创新教育模式,顺应时代的变迁,又使教育回归本真,不忘育人初心。以上是我通过对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学习后的一点感想,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谢谢!【篇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 年 1 月 20 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学之初,学校党委确定了该文件为 3 月份支部的学习重点内容,本人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从讲政治的高度,就学习心得,与大家进行共同探讨与交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文,共有 6 大部分 27小点,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的是其中第二部分“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内容:1、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2、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通过学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偏离的根本指针。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政治性,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迫切的战略意义。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不忘初心跟党走,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把增强政治性摆在首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强调的最高政治原则。人民教师是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教导和培养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人类思想灵魂的重任,教书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令人尊敬的群体,除必须有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外,还必须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立场、讲纪律,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在课堂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站稳政治立场。2、认清形势、站稳立场,是教师必须做到的政治要求。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个新时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创的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大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的大时代,也是社会迎来宝贵发展机遇的大时代。作为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遏制、促变的压力,而意识形态渗透是其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主要手段。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便是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从文化形态上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从思想观念上看,有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也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远离政治、告别崇高等。在当代中国的思想理论领域,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消极颓废有害的东西也大量存在。总的状况是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社会思潮五花八门。学校课堂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学校课堂承担着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思想行为和成长成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时时绷紧政治这根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研究问题,认清形势,站稳立场,注意在课堂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忌把政治性很强的课堂教学工作当作具体事务性工作来对待。3、苦练内功、增强本领,是教师落实师德师风的基本功。教书育人是个光彩的职业,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广大教师一定要苦练内功、增强本领,做见识多广、品质优良、行为高尚的人。第一,课堂教学属于教书育人活动,具有方向性和任务性。这就要求教师政治上要强,业务上要精。即在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过程中能自觉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基本理论、基本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心悦诚服,这就要求教师业务上要精,品质上要好,即一要有深厚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对所上的课程和学科等要深钻细研,了然于胸;二要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循循善诱、生动活泼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课技巧;三要有宽广的视野,纵览国际国内风云,密切关注时事,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尽在掌握;四要善于独立思考,常有新鲜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邃的解析、可行的方法;五要有广博的知识,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论证观点时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传授力。第二,课堂教学既要言之有理,又要言之有物,最忌讳空对空、从概念到概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信口开河。这就要求教师作风上要实,即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勤钻研,接地气,长见识。如此,课堂才有针对性,才能见到实效,才能生动活泼,避免了说教式的灌输。第三,课堂教学非个人行为,而是政治性非常强的组织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上课纪律上要严,即牢记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讲课有纪律,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彰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和情操。总之,学校必须始终不忘党的教育事业的建设初心、牢记党赋予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严把教师政治关,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切实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篇五】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以党的十九大为新起点,我们迈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未来 5 年,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清晰标示出工作坐标,激荡起波澜壮阔的奋斗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使命担当、明确工作坐标,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因此,在进入了新时代对每个党员、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提出了新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离不开每个党员的努力。新时代呼唤党员新作为,只有每个党员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职业岗位和党员义务的责任,才能让广大群众看到党员的新形象,才能展现出党的新形象新作为。作为学校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新作为:(一)行动起表率。必须充分发挥党员领导模范带头作用,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是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率先垂范,作好表率,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二是以实际的工作行动和精神面貌,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职业岗位和党员义务的责任,才能让广大群众看到党员的新形象,才能展现出党的新形象新作为。(二)工作有担当。牢记自己和使命和工作职责,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做一名敢担当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但是不能光喊空口号,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是用十九大提出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管理工作、解决教学方面的疑难问题。从自身出发,要不断增强政治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脚踏实地,在新的时期为学校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赶出实效。(三)树立新作风。树立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把学校和师生利益摆在首位,就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真正做到心系学校、服务师生、植根师生。(四)廉洁又奉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好转,干部更加守规矩。因此在进入新的时期,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做既廉又勤的党员干部。不仅自己要明底线、守纪律,同时也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下属严格要求,在学校的各项采购和项目建设中,坚持“三公原则”。总之,我校已进入整合后的高速发展阶段,各项工作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令人振奋,也对学校的未来充满的信心,因此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新的思想为指导,用新思维新气象,有担当有作为,立足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幸福人生,开拓新的征程。【篇六】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红头文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教师队伍该有的情怀。礼记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朝宰相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意见的提出是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开始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征程。意见指导创建一流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把教师的培训作为新征程的起点,把引导教师形成高尚师德和良好师风贯穿到教师培训的全方位、全过程,以提升素质能力为出发点,以改进事迹工作为落脚点,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二、搭建新时代教师发展研修的新平台。意见提出三项具体建议:1、在学校层面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2、从院系层面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3、开展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这是从人才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出发,让教师成为教育家,让教育具有独特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三、明确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地位。意见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优先地位”: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心的变化。传统上,教育行政部门在很多同级别的行政部门中都相对处于较为弱的地位,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政治资源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际上是党中央在打破这种地位不平衡的局面,从根本上保障教师队伍的地位,全局协调、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篇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部研究制定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此次教育部印发的这三份准则,在“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以及关心爱护学生、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等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是聚焦一致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 1600 多万名专任教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但是也有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配合这三份准则的出台,教育部还制定了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对 2014 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建立起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其实大多数教师从未忘记过作为教师职业的三观理念: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教师们总是牢记着提高民族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教师也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握好时代对教育需求的大方向;教师更为忘记过要与时俱进,时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和创新意识,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掌握学术研究新成果,积极推进国家新课程改革,为社会培养既富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家、又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际应变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师,其实已经很努力的在自我完善、自我规范了,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把握仍不满意,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期望过高,要求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还要是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者等,这诸多方面的角色期望无一不在直接冲击着教师自我高价值的实现,这些要求,无疑是把教师职业过分的神化了,对教师诸多要求、诸多规则,却又不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冲突让教师无力化解,倍感无所适从。我们总说要实现“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这一目标,可社会是不是也应真正的从心底尊重教师?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情怀、要爱岗敬业、要专业水平高、要乐于奉献等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基,在于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道理谁都明白,可重视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纸公文,更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就可囊括。尊重的目光要从全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上表现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