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诊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53662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二诊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诊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诊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届高三语文二诊试题含答案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 、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 ,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 ,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 ,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 “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 ,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 ,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 ,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 ,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 ,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 ,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 ;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 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 “日以义理浸灌其心” ,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 2018 年 11 月 26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真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 、孟子的“养浩然之气” 、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人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板”的读书人。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城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歌性肝门阻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 75 年,将超过 15000 名病人从 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 ”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 96 岁。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针的形状一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膩,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盂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于术台上连续搡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一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揞,血当即就会止住。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 “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盂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 39 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吴盂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阿胞共赴汤黯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廷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 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盂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 、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盂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在 2004 年,82 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盂超,说别人都不致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 年 9月 24 日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吴盂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 9 月 24 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盂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宇。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 9 期)相关链接: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紹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 ”(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 年 07 月 26 日第 80 期)“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 ”“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授入战斗!”吴孟超说。(2019 年 1 月 15 日文汇报)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 分)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人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6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6 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