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道中遇微雨和淮上遇便风诗歌鉴赏.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355124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4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门道中遇微雨和淮上遇便风诗歌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剑门道中遇微雨和淮上遇便风诗歌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剑门道中遇微雨和淮上遇便风诗歌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剑门道中遇微雨和淮上遇便风 诗歌鉴赏 赏析二 剑门关是川北交通要道 当年 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 路径此地 吟成这首记行小诗 诗人骑着毛驴 风尘仆仆 远道而来 他一路前行 一路饮洒 倒也潇洒自在 只是早行夜宿 衣不电动暇洗 满身的尘埃和洒迹 未免不太雅观 今日踏上剑阁古道 阴云密布 细寸蒙蒙 他稳坐驴背 崎崎岖岖 迤迤逦逦 左顾右盼之中 不时吟哦几句 渐渐地 剑门关已经已经身后 行入剑南来了 这一番情调 够别致 够浪漫的吧 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 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因为 自古诗人多饮洒 李白斗洒诗百篇 杜甫洒量不在李白之下 现在 满襟衣的洒痕 正说明自己与 诗仙 诗圣 同一嗜好 骑驴 也是诗人的雅兴 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 不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吗 而今自己 细雨骑驴 入得剑门关来 这样 以诗人自命 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但何以又 无处不消魂 枣默然神伤呢 这就涉及陆游的一贯追求和当时处境了 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 自幼志在恢复中原 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 然而报国无门 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 过上一段 铁马秋风 的军旅生活 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 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 这叫人怎么能甘心呢 所以 此身全是诗人未 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 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 自叹 试想 如果不是故作诙谐 谁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亲爱的读者 请透过诗人幽默 潇洒的语调 去触摸 古籍他那颗苦痛心灵的震颤吧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 宋孝宗乾道七年冬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 途中写下这首诗 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 作于1172年冬 当时 陆游由南郑 今陕西汉中 调回成都 途经剑门山 写下这首诗 陆游在南郑 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 参预军事机密 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 陆游在那时常常 寝饭鞍马间 忆昔 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 杭州 之外最繁华的城市 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 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 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 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 由战地到大都市 是去危就安 去劳就逸 自古诗人多饮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 陆游满襟衣的酒痕 正说明他与 诗仙 诗圣 有同一嗜好 骑驴 也是诗人的雅兴 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 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 作者 细雨骑驴 入得剑门关来 这样 他以 诗人 自命 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 无处不销魂 而黯然神伤 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 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 自幼志在恢复中原 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 然而报国无门 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 过上一段 铁马秋风 的军旅生活 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 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 这使作者很难甘心 所以 此身合是诗人未 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 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 自叹 如果不是故作诙谐 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衷情难诉 壮志难酬 因此在抑郁中自嘲 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1 联系注释介绍的诗人经历 可以看出第一句中 征尘 和 酒痕 分别有什么含义 答 征尘 表示难忘征战生活 酒痕 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 只能以酒消愁 2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 第四句如何回应 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 没有正面回答 借景抒情 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 可是愿望不能实现 只能写诗饮酒 两句包含着无奈与不甘 表现了一个爱国战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3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两句诗有许多言外之意 试想象当时情景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 用约100字的文字对这两句诗加以扩写 答 参考 整体赏析 的有关内容 4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 诗歌的整体风格是 感情深沉 委婉含蓄 和淮上遇便风 和淮上遇便风 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为和人之作 前二句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清淮浩荡 流向天边的高远景象 以及万里长风吹送归舟的畅快心情 且暗用宗悫语 自抒壮阔怀抱 第三句笔锋转而描写想象之境 显示诗人不愿身陷浊世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心志 末句极言对自由天地的无限向往 全诗气势豪迈 表现了诗人奔放不羁的个性及其高情远志 和淮上遇便风 浩荡清淮天共流 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 吹入沧溟始自由 译文 清澈的淮水浩浩荡荡 好像与天河汇合同流 远风打从万里吹来 吹送着我小小的归舟 黄昏时假如泊舟在喧闹低湿的地方 将令我忧愁 愿长风把我的行舟吹进辽阔的大海 在那儿我才能领受真正的自由 苏舜钦 1008 1048 北宋词人 字子美 祖籍梓州铜山 今四川中江 曾祖时迁至开封 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 大理评事 集贤殿校理 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为守旧派所恨 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 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 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 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 开山祖师 梅尧臣合称 苏梅 有 苏学士文集 诗文集有 苏舜钦集 16卷 四部丛刊 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苏舜钦集 文学赏析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原诗题意不过是在淮河上航行遇到了顺风 和作好在能另辟新境 立意高远 首二句意境阔大 感情奔放 浩荡 写水势盛大 清淮 写水色澄碧 天共流 写水天相接 因天色清明 故水天一色 舟中人视之 如水天共流 在这个雄浑的背景上 一一叶扁舟正乘长风破万里浪 驰向远方的故乡 诗人按照唱和诗的习惯 非常巧妙地以 浩荡清淮 和 风送归舟 点了题 同时抒发了顺风乘舟的快感和豪放轩昂的胸怀 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 诗人发愁 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 结尾笔锋一转 顿生豪情 但愿乘长风万里 破白浪滔滔 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 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 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在 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 感情层层推进 一泻千里 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 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 迹其生平 诗人数次上书朝廷 于朝政无所回避 疾愤群小 屡为佞人所冤陷 其 愤懑之气 不能自平 故有 吹入沧溟始自由 之想 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 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 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 长风万里 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 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 综上所析 宦海浮沉 人生苦短 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 流放他乡 还是为人构陷 壮志未酬 不管是路遇不平 前途凶险 还是思有郁结 心灵不展 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 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 超越自我 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 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二 四句明显具有寄托和象征意义 苏舜钦政治上倾向于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 多次上书言政 反遭保守派诬陷 而时发其愤闷于歌诗 这首诗在痛快淋漓地描述顺风乘舟情景的同时 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表达了对保守派群小的蔑视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显露出诗人高洁的人格和兀傲不群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