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348598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解题方法指导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高卫民 一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说明 议论二 表现手法 象征 对比 烘托 设置悬念 前后呼应 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联想 想象 衬托 正衬 反衬 三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反复 互文 对比 借代 反语四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五 记叙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六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七 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外貌八 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嗅觉 九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 或由近到远 十 描写 或抒情 方式 正面 又叫直接 反面 又叫间接 十一 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 细节描写 十二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十三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作诠释 摹状貌 引用十四 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十五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具体环境十六 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十七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十八 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十九 论证方法 举例 或事实 论证 道理论证 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 或正反对比 论证 比喻论证二十 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可反驳论点 论据 论证 二十一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 递进式 二十二 引号的作用 引用 强调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否定 讽刺 反语 二十三 破折号用法 提示 注释 总结 递进 话题转换 插说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记叙文 小说 埋下伏笔 记叙文 小说 设置悬念 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 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 文末 点明中心 记叙文 小说 深化主题 记叙文 小说 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文 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它本身的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 排比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 对象 特性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等 4 对比 强调了 突出了 5 反复 强调了 加强语气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 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 对比 借代 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都 大都 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 表程度 表限制 表时间 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 环环相扣 不能互换 段意的归纳1 记叙文 回答清楚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 时间 地点 人 事 2 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 介绍 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特点 3 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论证了 论点 一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 题眼 即答题关键点 带着问题读文 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 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 必须再次细读题目 找准 题眼 答题时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 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如涉及全篇 则要再读全文 二 仿写句子 仔细分析例句格式 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 和用词特点 如叠词 等 如果是续写性仿句 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三 词语的比较 选词填空 1 比较词义 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 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 适用范围 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反复体会 四 文段中关键词语 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 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五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 要注意两点 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 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 藤野先生 一文中 实在是标致极了 一句中的 标致 六 自然环境描写 景物描写 句的主要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 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 或人物心情 感情 突出 深化主题 七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对上文 或全文 照应上文 首尾呼应 总结上文 或全文 对下文 引起下文 打下伏笔 作铺垫 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 过渡 八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 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 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表明观点 行不行 哪个好 分析原句优点 分析改句缺点 九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 采用 或 的形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 可以摆事实 也可以讲道理 如题目有相关要求 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 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学习方法 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 感受和启示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根据生活 学习经验 判断优劣 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调动知识的积累 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 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作品中的文学典型 名句等 根据生活 学习经验 判断优劣 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调动知识的积累 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 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作品中的文学典型 名句等 发挥联想 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友情提示 以上解题思路仅供参考 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做适当调整 其实学好语文关键 还是上课认真把握老师赏析文章的思路 注重平时字词句的积累 拓宽阅读面 并不断练笔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