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34326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一 书 记 先 进 事 迹 材 料 范 文 4 篇【篇一】“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6 月 20日,正在 xx 市人防办值班的 xx,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高兴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 户中贫困户多达216 户。2014 年 4 月,28 岁的 xx 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他说:“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能过去。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 xx。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 4 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 3 头。“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xx 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一些群众并不买账。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面对困难,xx 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xx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吴美枝一家 9口,有 4 人视力残疾,xx 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xx 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常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 1000 多万元,修建了 17.6 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xx 既注重长远规划,又兼顾短期效益,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花椒、青蒿,养牛、养鸡等。如今,集环村已发展毛葡萄460 亩、花椒 400 亩、青蒿 500 亩,养牛近 200 头,覆盖了 93%的贫困户。【篇二】“我们村来了一个白白净净城里娃,说是第一书记。这小伙子工作时总是穿着一件奇怪衣服,而且他是北方人又听不懂我们的壮话,还扶什么贫呀?”在 xxxx 市上林县明亮镇塘隆村的村民看来,第一书记 xx 的到来成了当地的新鲜事。今年 3 月底,受中共 xx 市委组织部委派,xx 从 xx 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团委书记变成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然而这位 29 年来从没在农村待过一晚的小伙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凭着带恒心和毅力,带领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走得坚定自信。一件特别的小马甲“我是黑龙江人,当地村民说的是壮话,我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而且他们觉得我很年轻,也不相信我是第一书记。”回忆起第一天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时的场景,xx 总觉得和村民之间隔着一堵墙。为了能够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xx 思索着如果把个人信息印在衣服上,那么工作是否会顺利些,因为身份一亮,村民看到也就一目了然。不久后,村民口中“奇怪的衣服”便应运而生。马甲前胸印有村名,后背印着队员职务和姓名,果然,这件橘色马甲穿在身上,就成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流动名片”,村民们倍感亲切。大家每天看到橘色马甲在村里忙前忙后,感受到了 xx 的对于脱贫工作的诚心和决心,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80 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韦锦平感慨地说:“看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看到这身马甲,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有了这样好的帮扶干部,我要教育自家后生,人家城市来的干部都能跟着我们一起吃苦,我们自己也要艰苦奋斗,早日脱贫!”一件接地气的马甲拉近了 xx 和村民的距离,这种亲民又创新的工作方式很快传遍了整个上林,同时得到了上林县委书记的认可。目前 xx 的工作方式得到推广,全县决定在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中普及并制作工作马甲,以此来亮明身份,并接受群众监督。写给村民的一封信塘隆村一共有 266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 176 户未脱贫,xx 的工作任重道远。在两个月马不停蹄的走村入户中,xx 发现塘隆村部分贫困户不能够脱贫“摘帽”,原因在于常年疾病缠身而导致他们因病致贫。看着贫困户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一天夜里 xx 坐不住了,他坐在电脑前给村民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以此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斗志。信中这么写道:“虽然驻村的日子将会把我从最初的城市白变成现在的历练黑,但我并不害怕。父老乡亲们,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就是塘隆村的一份子,我牵挂着塘隆村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点点滴滴”当这封信发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时,xx 也践行着信里一字一句的承诺。当得知村里的贫困户杨永红大哥患有重大疾病时,xx 立即联系后盾单位 xx 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杨大哥全部免除术后的复查费用。当驻村入户调查发现 80 岁的韦锦平奶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孙子孙女时,xx 四处奔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韦奶奶一家争取补助和慰问金。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不仅提高了 xx 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历练了他的工作能力: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夏天的到来让 xx 居住的十平米房间闷热不已,晚上他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白天顶着烈日的暴晒工作,右边的额头甚至长满了湿疹。这些艰辛的付出只为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而他也从白白净净的城市娃变成了家人、同事调侃的“历练黑”。说起 xx,韦锦平很是感激:“我都已经把 xx 当成孙子了,他每天的工作这么忙,还主动来帮我干农活,他是体谅我啊。人家爸爸妈妈把儿子养大,来我们这里却是跟着我们吃苦,你说人家图的是什么啊。”一支能干的好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xx 也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塘隆村的村干部受限于文化教育水平,对于脱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塘隆村村支书温勇景告诉记者:“在任务急、工作重的情况下,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大家工作都很重很多,不能够花大把时间去解读上头的文件,所以有时候开展工作起来会束手束脚。”xx 的到来,为村里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无法完全解读的文件,他多次不厌其烦地跑部门问根底,甚至会利用市、县领导下乡考察的时间,大胆地向领导请教。在完全领会吃透文件精神后,xx 第一时间挨个向村干部们传达,直到所有人都明白为止。此外,为了能够让村民们迅速地了解扶贫工作队,xx 根据两个月的走村入户总结出了“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件马甲、一张联系卡、一封公开信、一个信息公开。其中一张联系卡上印有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信息公开是指扶贫队员的信息全部公开在村委会的墙上,接受群众的监督。xx 务实的工作风格带动了村两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如今在村里忙碌着活跃着,对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信心坚定。看着 xx 在扶贫工作上的满腔热血,扶贫专干孙宇一天夜里给 xx 发来了一条短信:“孙书记,这两年请你多费心带带我。”这简短的一行字,道出了村干部扶贫的决心,也说明了村干部对 xx 工作的肯定和钦佩。从城里娃变成“历练黑”,“85 后”第一书记 xx扶贫“变形记”才刚刚开始,谈及自己所努力打造的扶贫班子和工作期许,他眼神中透露着坚定:“我希望我任期结束后,留下一支优秀的村两委班子,让他们继续为村民服务;我也希望 2 年的工作下来,流的泪水都是喜极而泣的,留的汗水也都是值得的。”【篇三】xx 县在妙镇有生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摘掉了贫穷帽子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一切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 xx,是他用心焐热了贫瘠的土地。而最近,最让村民“郁闷”的是,xx 任期将满,按规定就要回原单位工作了。于是,大家轮番去挽留他,甚至有近百名村“两委”干部、党员、原贫困户等集体联名,向县委、县扶贫攻坚办等单位写信要求留人。主动请缨驻穷村两年多前,46 岁的 xx 主动请缨,从自治区气象局来到有生村担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有生村位于 xx 县西南部,距离县城 30 多公里。2015 年底,仍有 36 户 174 人处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高达 10.97%,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 2700 元左右。而且,当时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与威望不高,带领群众脱贫意愿不高。群众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村党员群众热切盼望能有一位带头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个区里下来的胖干部能干啥,会不会是来镀金就走呢?”“一个外来的书记,真的会甘心待在村里帮忙吗?”初到村里,不少村干和群众心里直嘀咕。村民不熟悉、不信任,让 xx 一开始没少碰钉子。村里开会,村干会上光点头,会后不执行;给群众做工作,当天好不容易讲好,隔夜就变了卦起初,xx 也感到有一些委屈,但转念一想:“还是自己为群众想的不够,没有真正得到他们的理解。”于是,他放下委屈把心一沉,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与村干交朋友,访遍了全村 305 户人家,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发展诉求,撰写 100 多篇驻村日记,提交 2 篇调研报告,参与处理好群众纠纷 51 起。“看得出,他很不一样,是真正来帮助我们的。”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外来的胖书记另眼相待。烧起脱贫“一把火”如何烧起脱贫“第一把火”?xx 和村干部商量后,组织村民到 xx 南亚所等科研单位观摩,还请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上课,积极向后盾单位、县政府、气象、水利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 1200 万元,发动帮扶单位、职工给贫困户捐来 20 多万元慰问金和物品小山村开始变样了,村民惊喜地发现,两层高的新综合服务楼漂亮宽敞,还新增了一栋人工增雨标准化气象楼,文化休闲长廊、卫生室、文化书屋一应俱全,网络宽带覆盖全村的每个角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的屯屯通水泥硬化路在夜幕下犹如一条条美丽的彩带。当时,有生村群众经济收入仅靠种植甘蔗,产业单一,收入水平低,村集体经济为“空壳村”。经过多方调研,xx 谋划在村里发展特色高端水果产业,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按“贫困户出土地,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农户负责管理,收成四六分成”的模式进行产业开发。同时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建设养鸡场饲养肉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动员,村里尝试种植了 55 亩台湾莲雾,并套种了 1 万多株台湾凤梨。种下去头一年,凤梨就实现了产销两旺,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增收了五六千元。第二年乘势而上,共建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6个,百香果、牛大力、肉牛、肉鸡等产业也小有规模,经济多元发展势态良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3.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群众心里有本账有生村变了,村美人富。如今,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村里变得“热气腾腾”。xx 却章法不乱,在做活其他产业文章的同时,没有丢掉甘蔗生产这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他紧紧抓住国家“三区”人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陆辉德派驻有生村的有利时机,建设千亩甘蔗“双高”基地,使有生村甘蔗种植连续三年获增产增收。多头并进,到 2017 年底,有生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3800 元。其实,为群众做的事,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村民施启明以前每天起早贪黑地里刨食,还要照顾去世二哥留下的两个孩子和患病的妻子,生活的苦压得这个 40 多岁的汉子背地里没少抹眼泪。现在,他自养了 50 多头生猪,还和人合种了 15 亩台湾凤梨,已于 2017 年顺利脱贫。 “这一切都要感谢彭书记,是他帮扶猪苗,为我找专家,找合种人,让我学技术,全家的日子终于有了奔头。”施启明说。每月驻村工作 20 天以上,忙于扶贫不顾小家xx 两年多的真情付出,群众看在眼里,并报之爱戴与信任。有生村群众的挽留让 xx 心生感慨,“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却给我那么多的肯定和鼓励,既让我感到脸上有光,又让我不安。”单位领导征求他对去留的意见时,他说:“没事,大家需要我,我没有怨言,愿意留下继续好好干。”如今,xx 仍旧在村里日夜忙碌,依然信心满满。眼下,他又有新的打算:有生村远离闹市,美丽幽静。要结合已有的农业基础,发展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篇四】“这就是第一书记?除了肤色黑点,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嘛。”“来这里还不是为了镀金回去好发展,能帮咱摘掉头上的贫困帽?”xx 刚到天等县都康乡 xx 村驻村的第一天,村民投来的是调侃甚至怀疑的眼神。两年后,村民的目光变成了信任与肯定:“村里经济发展了,群众收入增加了,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村容村貌变了样,咱们伍书记确实不一般。”两年多来,xx 村贫困人口由 186 户 778 人减至 108 户 419 人,贫困发生率从 22.9%降至 12.3%。因为工作成绩突出,xx 先后被评为“2016-2017年度全区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7 年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崇左市 2017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标兵”。走村串户摸实情村犬摇尾迎亲来xx 村位于都康乡北部,属典型大石山区村,748户 3368 人,只有耕地 3499 亩。由于没有村集体收入,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村里的经济发展日益困难。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前屋后随意搭设的棚子,随处可见的“三堆五垛”这些让刚上任的 xx 意识到,要想带领全村人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首先要从xx 村内部着手,才能让大家看到希望,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记者在 xx 的驻村日记看到,两年来他先后 100余次行走于村屯之间,200 余次走访群众家庭,8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记录着每名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和需求。通过认真调查和实地走访,xx 详细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撰写了xx 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xx 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 xx 村脱贫攻坚工作把脉开方,精准滴灌。“伍书记热情质朴,看到谁都点头微笑。由于经常下村,村里的狗遇到伍书记都直摇晃尾巴,都把他当主人了。”xx 村党支书农桂忠说。产业发展助脱贫富硒带富一方人长期以来,xx 村民一直秉承“养鸡买油盐,养牛来耕田”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村因病、缺技术、缺资金和缺劳力致贫的群众占 80%以上。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他积极联系自治区农业厅专家实地调研和抽样检测,发现 xx 村土壤、农产品天然硒含量均达到有关标准,非常适合发展富硒农业。为将 xx 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xx 从农业厅申请到 70 万元在 xx 村实施“1000 亩富硒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项目区种植优质富硒红米、黑米和香米。他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深入全村 12 个屯培训群众 800 余人次,发放资料 1000 多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业厅全程技术指导,奖补化肥,引进 xx 通达米业公司订单收购。经测产验收,富硒稻亩产超 500 公斤,亩年均增收超 2000 元,全村一年两造可增收 200 多万元,全村贫困户均受益,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加农民收入要多管齐下。xx 依托孔香富硒农产品合作社推广种植富硒花生、富硒黑豆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发动 15 户群众种桑养蚕,户月均收入超 1000 元,5 户实现脱贫致富。“前几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家里比较贫困。”龙布屯贫困户农培安在“xx 村脱贫故事会”上给全村群众现身说法:“伍书记来到我家动员种桑养蚕,并落实各种奖补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2017 年我养了 10 批蚕,共收入 8000多元,再加上饲养肉猪,年底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也盖起了三层砖混新房,日子过得舒心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摘穷帽誓不还两年半的任期,对于 xx 的家人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 xx 村整体脱贫而言,时间却太短了。驻村期间,xx 经历了儿子中考,母亲病重住院,叔叔过世等大事,但都没有时间回去陪伴和料理,在他心中,xx 村脱贫攻坚工作与亲人同等重要。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他舍小家顾大家。两年来,xx 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引导动员成功人士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共争取资金 1200 多万元,完成 22 公里村屯道路、5 个篮球场、3 个戏台及3 个文化室建设。2018 年初,他又争取到 1800 万元开工建设人饮和水利渠道工程;50 万元实施富硒稻米提档升质工程,建成洞古屯 50 亩优质红米示范基地;筹措 30 万元引进 xx 富凤集团开展肉鸡养殖;落实 105 万元用于弄龙屯等 7 个屯屯内道路硬化和戏台建设。2017 年 12 月,xx 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四合一”核验,2018 年 1 月又顺利通过国家扶贫交叉考核检查,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 3 月,xx 履职期满,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了。但为了 xx 村能够如期脱贫出列,xx 自愿申请续任并得到组织批准。“带领大伙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愿。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厚爱,是对我极大的奖赏。我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贫困户不脱贫就不回 xx!”xx 充满深情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