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342762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及对策 初中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及对策 1 选文的出处 作者 注意识记和回答的准确 2 解释重点实词 常见虚词的意义 加强积累归纳 寻找规律 结合语句内容解释 初中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及对策 3 标示文句停顿节奏 主语 谓语 之间有停顿 动词 宾语 之间有停顿 动词 补语 之间有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有停顿 初中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及对策 4 重点语句翻译 移位 将特殊语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 替换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保留 保留年号 帝号 国号 人名 地名等词语 增补 把省略的成分补上 删减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5 划分层次 初中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及对策 反复阅读 把握内容 根据文意 结合文体特点划分 6 概括文章 文段 主要内容 抓住点题句 警策句 抒情句 议论句 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去理解概括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一 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 前人也称为假借 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 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 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简称借字 读时要读本字的音 1 不亦说乎 说 2 诲女知之乎 女 3 孰为女多知乎 知 4 望桓候而还走 还 5 汤熨之所及 汤 6 火齐之所及也 齐 7 止有剩骨 止 8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9 屏弃而不用 屏 10 对镜帖花黄 帖 通 悦 愉快通 汝 你同 智 智慧同 旋 掉转 同 烫 用热水焐同 剂 通 只 仅同 无 通 摒 同 贴 11 出门看火伴 火 12 但手熟尔 尔 13 路转溪头忽见 见 14 满坐寂然 坐 15 日扳仲永 扳 16 始一反焉 反 17 汝之不惠 惠 18 一厝朔东 厝 19 略无阙处 阙 20 项为之强 强 21 傧者更道 道 通 伙 同 耳 罢了通 现 出现同 座 座位同 攀 牵 引同 返 返回通 慧 聪明通 措 放置同 缺 中断通 僵 僵硬通 导 引导 22 缚者曷为者也 曷 23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24 辑以翡翠 辑 25 此何遽不为福乎 遽 26 子墨子九距之 距 27 公输盘诎 诎 28 守圉有余 圉 29 八分有奇 有 30 左手倚一衡木 衡 31 盖简桃核 简 同 何 什么同 嬉 开玩笑通 缉 连缀同 讵 岂通 拒 抵挡通 屈 折服通 御 抵挡通 又 通 横 通 拣 挑选 32 故不错意也 错 33 仓鹰击于殿上 仓 34 裁如星点 裁 35 发闾左適戌渔阳 谪 36 为天下唱 唱 37 固以怪之矣 以 38 身被坚执锐 被 39 食马者 食 40 其真无马邪 邪 41 尽其材 材 42 自余为僇人 僇 通 措 放通 苍 通 才 仅仅通 谪 迁谪通 倡 倡导通 已 已经通 披 穿着通 饲 喂通 耶 表疑问通 才 才干通 戮 遭贬谪 43 游者皆暴日中 暴 44 亲戚之所畔 畔 45 曾益其所不能 曾 46 衡于虑 衡 47 法家拂士 拂 48 百废具兴 具 49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50 持其赀去 赀 51 尊君在不 不 52 玉盘珍馐直万钱 直 通 曝 晒通 叛 背叛同 增 增加同 横 梗塞同 弼 辅佐同 俱 全 皆同 嘱 嘱托通 资 资财同 否 同 值 53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54 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55 鸡栖于桀 桀 56 穷乏者得我与 得 57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58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59 自董卓已来 已 60 小惠未徧 徧 61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 避 躲避通 辨 辨别通 橛 为栖鸡做的木架同 德 感激通 向 以前通 伸 伸张通 以 同 遍 普及通 肢 二 一字多义 一字多义在文言文中是很普便的现象 越是常用的字 越是意义多 学习时要注意积累归纳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汉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 它们的字义肯定不同 这在语法中叫做数 字 同形 为了复习的方便 也把它们归到一字多义里 1 次 编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停泊 次北固山下2 城 内城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城墙 城非不高也3 称 ch ng称赞 流辈皆称其贤ch n符合 相称 称其气之小大4 负 凭依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背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 拂 f 不顺 行拂乱其所为b 辅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国 国都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国家 国恒亡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 观 看 观赏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 冠 gu n帽子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gu n为众人之首 以才略冠天下9 更 g ng更替 更相庆g ng重新 更加 即更刮目相待g ng改变 傧者更道 10 惠 恩惠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聪明 甚矣 汝之不惠11 患 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祸害 为乡里所患12 绝 停止 往来而不绝者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 以为妙绝13 疾 快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小病 君有疾在腠理痛恨 深恶痛疾 14 将 ji ng将领 项燕为楚将ji ng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ji ng扶持 出郭相扶将15 类 类推事理 不可谓知类种类 为与此同类像 佛印绝类弥勒16 市 集市 人烟市肆买 愿为市鞍马19 徒 空 光 亦免冠徒跣仅 只 徒以有先生也 17 数 shu 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sh 几 几个 卒数万人sh 计算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18 舍 sh 舍弃 不舍昼夜sh 房屋 屋舍俨然20 食 sh 吃 食不饱 力不足吃一顿 一食或尽粟一石s 通 饲 喂 食之不能尽其材21 说 shu 劝说 或说处杀虎斩蛟shu 陈述 解释 请说之yu 通 悦 高兴 不亦说乎 22 谢 致意 为我谢曰道歉 长跪而谢之请问 使君谢罗敷23 遗 y 遗留 以光先帝遗德w i给予 先帝简拨以遗陛下24 延 迎接 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5 寻 古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寻找 寻向所志不久 寻病终 26 易 改变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交换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容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买 易之以百金27 属 连续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通 嘱 嘱托 属予作文已记之28 毕 尽 吾与汝毕力平险全部 群响毕绝 29 策 马鞭 执策而临之鞭打 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记录 策勋十二传计谋 束手无策30 诚 诚心 帝感其诚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 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31 道 思想 学说 圣人之道卒 道义 伐无道 诛暴秦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说 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 32 故 旧的 原来的 温故而知新特意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原因 缘故 既克 公问其故所以 因此 故余虽愚33 顾 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难道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望 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4 加 好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虚夸 以少报多 弗敢加也 三 常用虚词 文言虚词的掌握历来是一个难点 但初中阶段又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 尽管我们不可能把初中课本中的所有文言虚词都弄懂 但是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还是很有好处的 1 代词A 第三人称代词 译为他 她 它 愿借之杀之 B 指示代词 译为 这 此 固以怪之矣 2 动词 译为 去 往 到 辍耕之垄上 一 之 3 助词A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译为 的 行道之人弗受 B 用在主谓短词中 取消句子独立性 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 C 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强调作用 宋何罪之有 D 凑足音节 无义 公将鼓之 一 之 1 连词 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 副词 就是 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 连词 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 则 1 表顺承关系 可不译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2 表递进关系 相当于 并且 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 3 表修饰关系 可译为 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 表并列关系 可不译 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 5 表转折 相当于 却 可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 而 1 疑问代词 怎么 哪里 且焉置土石 2 兼词 相当于 之于 必有我师焉 3 语气词 用于陈述句后 寡人反取病焉 4 用于句尾 表停顿 相当于 啊 呀 有子存焉 5 句末助词 无义 因以为号焉 四 焉 1 第三人称代词 表示领有 译为 他的 她的 它的 他们的 其实味不同 2 指示代词 相当于 那 这 其中的 其昏与庸无以异也 3 加在 如 何 前面 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其如土石何 五 其 1 指示代词 这样 那样 然 胡不已乎 2 是的 对的 吴广以为然 3 转折词 然而 但是 然往来视之 4 形容词词尾 表示 的样子 环堵萧然 六 然 1 代词 指人 物 事 时间 地点等 译为 的人 的东西 的事 贫者语于富者曰 2 放在主语后 引出判断 者 也 译为 是 陈胜者 阳城人也 七 者 八 于 1 介词 译为 在 从 向 到 对于 子墨子闻之 起于齐 受任于败军之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 介词 表示比较 译为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 以 1 动词 以为 认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2 介词 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3 动词 用 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4 介词 用 凭借 问 何以战 5 通 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1 动词 做 当 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2 动词 作为 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 3 判断词 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 动词 以为 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 5 介词 被 士卒多为用者 十 为 6 句末语气词 表疑问 夫子何命焉为 7 名词 指心理活动 或异二者之为 8 介词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9 介词 给 替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0 介词 对 向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十 为 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 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2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2 用原文回答 赞语 中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 传文 中的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别爱好 到 往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3 亲旧知其如此 中的 此 指代的是 用原文回答 4 请联系五柳先生的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其三 和 饮酒 说说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中的 志 是什么 志 是洁身自好 淡泊名利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二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段文字出自课文 曹刿论战 选自 传说是时期 根据鲁史写的一部体史书 曹刿请战的原因是 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 的条件是 表现鲁庄公昏庸无能的两句话是 和 文中的 徧 同 意思是 左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体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遍遍及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A 间 B 鄙 C 信 D 狱 5 在曹刿看来 何以战 的 何 所指代的应是 A 战前征求各方意见B 政治上取信于民C 平时清正廉洁D 关心人民生活6 翻译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参与鄙陋信实案件 B 这是尽了本分一类的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7 下列句中的 属 与 忠之属也 中的 属 意思相同的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神情与苏黄不属D 司命之所属8 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B 小大之狱C 可以一战D 衣食所安 B D 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认为 该 刑 的是 的人 该 赏 的是 的人 2 选文中有两个词语已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 它们是和 3 使内外异法也 中 内 指 外 指 文中与 内 外 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和 作奸犯科 为忠善 危急存亡 妄自菲薄 宫内 府中 朝廷 宫中 4 第一段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 作者先从正面指出采用这一建议的目的 一是 二是 再从反面说明 必须清除 的思想 防止 的做法 避免出现 的后果 开张 圣听 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塞忠谏之路 5 下面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是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B 使内外异法也不宜异同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 A 五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1 文中的三个问句各属于哪种问句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句 是 句 是 句 是 A 设问句B 反问句C 一般问句 A A B 2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下面四项中最确切的一项是 A 劝导谪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忘记个人得失 B 抒发作者宽阔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C 批评课文中所述的迁客骚人 D 阐述不应当追求快乐的道理 3 进亦忧 退亦忧 中 进 指 退 指 B 在朝中 作官 不在朝中作官 4 联系全文 解释 二者 指的是哪两种人 这两种人各有什么表现 其一是 的人 他们的表现是 其二是 的人 他们的表现是 5 表明作者抱负志向的一句是 A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D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C 以物喜的人 以己悲的人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 对 微斯人 吾谁与归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这种人 我和谁一起回去呢 B 没有这种人 我同谁一道呢 C 这样微小的人 我能同他一道吗 D 这种人 我可以和他一起回去吗 7 请以 欧阳修与民同乐 为上联 联系本段内容 拟一个下联 答 B 范仲淹进退俱忧 六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临 渔 陈 酣 到 钓鱼 摆 喝酒尽兴 2 文中的 与 桃花源记 中 黄发垂髻 相差不多 3 选段选自 作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 4 选段用 把 太守醉 表现得极为具体 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 伛偻提携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与民同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5 选段无论是遣词造句 还是句式 无论是内容 还是感情 都极为优美 试从某一方面加以赏析 选段骈散结合 时散时偶 句子的字数时齐时不齐 既有明晰的节奏感 又摇曳多姿 使文章流畅优美 从容婉转 七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1 本文选自 作者名 字 时人 家代表人物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 贤者能勿丧耳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 告子上 轲 子舆 战国 儒 同时 苟且 祸患 厌恶 不 采用这种方法 3 对加点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患有所不辟 躲避 也B 所欲有甚 超过 于生者C 乞人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也D 此之谓失其本心 自己的修养 4 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 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 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D 5 本文的观点是 运用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文中以 比喻生与义 并指出 所欲有甚于生者 就是 所恶有甚于死者 就是 孟子的观点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 6 按照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的顺序给本段划分三个层次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 熊掌 义 不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层 句 第二层 句 第三层 句 八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1 正面描写三峡高峻 陡峭的句子是 从侧面来表现的句子是 2 下面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B 略无阙处太尉以才略冠天下C 隐天蔽日不蔽风日D 故渔者歌曰故为之文以志 B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自 A 如果B 从 由C 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自富阳到桐庐 百二许里 或 A 有的 有的人B 有时C 或许D 或者 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 B A B A B C B 绝 A 断绝B 极C 阻绝D 消失E 达到极点F 隔绝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蝉则百叫无绝 以为妙绝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F A C D E A B 属 A 通 嘱 嘱咐B 连续C 类D 管辖E 关联 类似 司命之所属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B C A E C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从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高山连绵不绝 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 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 很久才消失 5 下列景物描写属于动态的一项 A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B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C 睛霜初旦 林寒涧肃 D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6 在原文中填写诗句 并说明该诗句在文中的作用 B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突出了三峡的 长 和猿声的 哀 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