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正案》学习课件(文字讲稿)

上传人:雅*** 文档编号:53415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修正案》学习课件(文字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宪法修正案》学习课件(文字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宪法修正案》学习课件(文字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今年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受益者,为保持住中国的发展优势,我们在怀念的同时更应该静心思索、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思想。5 月 4 日上午 10 时,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 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 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一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 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 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 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 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 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二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 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 年,17 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 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 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 16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 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 马克思仍然不断 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 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 说,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三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 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 坚信,未来社会 “将是这样 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 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 70 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无产阶级的运动 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 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 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 设想,在未来社会中, “生 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 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 创 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 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 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 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 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共产党要 “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始 终同人民在一起,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 齐意识,持之以恒推 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当前,改革 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第二部分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更加统一、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有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对宪法修改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和社会各个阶层掀起学习宪法的热潮,为切实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 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中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1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次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数千条建议。修改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设立新的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级监察委员会以及宪法部分条款的完善及修正。这次修改,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对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国务院管理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进行了完善修正,这些重大修改建议,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下面,我将从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序言部分的修改、宪法条款部分的修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章,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当代中国宪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观时 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 1954 年 9 月 20 日、1975 年 1 月 17 日、1978 年 3 月 5 日和 1982 年 12 月 4 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 年宪法,并历经 1988 年、1993 年、 1999 年、2004 年四次修订。2018 年是第五次修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改宪法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依宪治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 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 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权力是把“双刃剑 ”,用得好能披 荆斩棘、一路向前,为民谋福;如果权力被滥用,就将与“色”“贪”“ 恶” 为伍, 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祸害党的队伍。这次的宪法修正,引起烘托了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要时刻谨记: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要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我们要在公司、各医疗机构内和服务群体中,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单位、各类群体、企业员工、社会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第二章 宪法序言部分的修改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点为 将“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修改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将“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 ”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 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推动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把我国建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 为“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 态文明协调发 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修改点“在长期的革命和建 设过 程中” 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突出改革的地位。“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 包括全体社会主 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修改点“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 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修改 为:“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4.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修改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修改为“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章 宪法条款部分的修改1.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宪法第三条第三款 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修改 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宪法第四条第一款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 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4.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表述。5.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6. 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 项“ (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7.宪法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 权罢免下列人员” 中增加一项,作为 第四项“ (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第四项、第五项相应改为第五项、第六项。8.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9.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 监督国 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 为“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十一)根据国家 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一项至第二十一 项相应改为第十二项至第二十二项。10. 宪法第七十条第一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 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11. 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修改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12. 宪法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 (六)领导 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 ;第八项“(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 为“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13. 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14.宪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修改为“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5.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修改为“县级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16.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修改为 “监督本级人民政府、 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17. 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 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 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 务、司法行政、 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 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删除了监察这一权限。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第三章 “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第一百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第一百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 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七节相应改为第八节,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三十八条相应改为第一百二十八条至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五章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宪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是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奋 斗目标、 战 略步骤,有利于更好地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为国家 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开宪法序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清晰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留下辉煌篇章。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维护宪 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更好发挥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广,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