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上传人:雅*** 文档编号:533617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 “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 ,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4 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 、 “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 “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 ,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6 意匠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匠心独具,或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 ,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7 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指在一定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不经逻辑思考瞬间把握事物的特点,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但它的发生往往要以雄厚的艺术实践和长期积存的艺术心理定势为前提。8 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艺术家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有深刻认识的认识和独到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加工创作。艺术体验一般包括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呈现出“取精用宏” 、 “厚积薄发”的原则和特点,主要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阶段。9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址和作用,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变形、陌生和移情。10.意象物化(艺术表现、艺术表达)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及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艺术思想才能成为为人所知的艺术品,在该阶段,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艺术语言得到锤炼,艺术意蕴得到升华。11.艺术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想融合,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这种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他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艺术意象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哲理性和多义性等特点。1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个性与共性的统一。13 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成功的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个性中体现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有的意义,艺术典型如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奥勃洛摩夫,罗中立的父亲等。14“熟悉的陌生人”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他认为:由于在艺术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者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而这些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同时,由于典型人物均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是不可复制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有“陌生感” 。正是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熟悉”与“陌生”的统一。15 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形成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构思艺术意象为目标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中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贯穿始终并占据相对的优势,抽象是为则起着配合和引导的作用。16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到达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17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相对于形象思维而言的,它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和逻辑推理,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18 灵感思维(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的产生建立于平时艰苦思考和积累上,具有突发性、突破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事实上,灵感具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19 意识艺术是指人在清楚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它是人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自觉心理,意识作为一种人类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表现在透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和特性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表现在它能够依据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来指导人的行为。20 无意识无意识也成“潜意识”或“下意识” ,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常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使得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的不期而至,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法国音乐家里尔也是在酒后产生灵感,创作出闻名世界的马赛曲 。21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中的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手法和变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有的不自觉形成的,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结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唐代的边塞诗派等,还有的则是被后人归纳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建安文学等。22.西方现代派艺术西方现代派艺术萌芽于 19 世纪中期,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西方现代派艺术并不是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23.艺术思潮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括新的创作主张、创作倾向、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形成影响广泛的群体性潮流,表现为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如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24 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情感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艺术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原则。艺术创作手法贯穿艺术史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他还有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等。25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代表作品诗经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米勒的拾穗者等。26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在艺术表现上,浪漫主义常常运用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等构成奇幻的特色,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27 古典主义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主要原则是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古,也被后人称为“新古典主义” ,它的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古典主义在创作上要求结构严谨,有许多严格的要求和“法规” ,如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等,代表人物的古典主义戏剧三大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28 自然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类似的一种创作手法,产生于 19 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之后扩展到欧洲。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都主张客观地、精确地反应现实生活,但自然主义追求现象的真实,反对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本质,主张艺术家不带任何倾向地、纯客观地反映生活,主张从人的心理学、遗传学和病理学角度去描写人,解释人的行为,因此自然主义无法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代表人物左拉,其小说小酒馆可看做自然主义的代表作。29 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参照 22)30 艺术心理定势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想指向的作用。3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1.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摹仿自然” ,自然不是指的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2 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情感,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情感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3 结构严谨,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情节(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同一时间(限于一昼夜之内) 。4 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雅俗两种,粗同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5 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繁琐、枝蔓、含糊、晦涩。古典主义代表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32 写实写实,又称“写实性” ,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写实性表现为:1 忠于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 ,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 。如油画打石工 ,话剧茶馆 ,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2 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 ,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羊脂球等。3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 19 世界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临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以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34.印象派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 ,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的日出 印象 、梵高向日葵等。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的某个片段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创作的界限,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涉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35.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指 17 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 、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 、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 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 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 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 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 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 浓重的宗教色彩;7 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简单题:1.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1)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中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想象。 ”而黑格尔也在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2)审美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其特征为:1 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2 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3 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3)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变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因此,想象和形象思维中具有突出的意义。(4)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艺术创造是离不开虚构的,而虚构又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因为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缓解” ,能够弥补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的不足。(5)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的对象,走入角色的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但是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 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的作用 (为何说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中介。 )(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丰富多彩的,超功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和不可言传的特点。(2)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因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作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奋而激烈地吧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推向高潮,直至创作完毕。审美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艺术家是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想象力的。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和格调高低。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3)总之,作为艺术创造的中介,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 。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创造艺术形象发挥作用。3.如何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璪提出的观点,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意谓画家从外界景物中摄取创作素材后,还要经过分析、加工、改造,方能做出画来。该观点是对南朝姚最的“心师造化”论的发展与深化。(2) “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3)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观点对“中得心源”的强调,也就是说张璪并不否定“心”的作用而排出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的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极具代表性。4.谈谈你对艺术创作中“技”与“艺”关系的认识。(1)艺术技巧是掌握和运用具体的专业技术、技法的能力,它包括对工具材料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2)艺术技巧是创作的重要环节,没有技巧,丰富的精神创造就不能物化为作品。艺术史上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创意构思通过合适的技巧手段流畅地表现出来,而忽视技巧则会使作品流于粗糙和低下。纯熟的技巧是来自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达到自由把握技巧的境界。如被后世成为“画圣”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他少年便迫于生计向民间画家、雕工学艺,当过画工和雕塑匠,而后来又向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张旭、贺知章等学习书法,以书法用笔来提高自己的绘画笔墨技巧,正是这样的学习使得他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绘画艺术的技巧和技能。(3)技巧不能脱离作品的内容和观念而独立存在,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在高超的技巧也必须服从艺术家的审美表达,与艺术家的情感、创意内容相结合,使技巧和内容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不露痕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并显示技艺的作用。如果一味的玩弄技巧、显示技巧,作品往往会华而不实,流于“匠气” ,从而显得空洞而缺乏感情,没有生命力。(4)艺术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但是同样的技能训练不能培养出来相同水平的艺术家,天赋也是影响艺术家成就和作品的因素之一,因此,精湛的技巧固能提升“艺”的品质,但是也需要更加丰富的生活积累、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5.试述艺术流派构成要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艺术流派的形成有些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如威尼斯画派等;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故艺术流派的形成应当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要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一般来说,这个艺术家群体中必须有数个威望较高、有成就的优秀艺术家为代表核心,周围再结集一批他们的追随者,志同道合者。(2)这个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审美主张、创作原则等;思想倾向的进步与否、艺术见解、审美主张的相近与否是艺术家群体结合的思想基础。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故思想观点、艺术主张不同的艺术家不可能成为一个流派,即便暂时合作最终也是分道扬镳。此外,创作原则的一致性也极为重要,它往往决定艺术风格的相近,而风格相近是形成艺术流派的最主要标志。(3)这个艺术家群体要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艺术实践、艺术作品。艺术流派必须以实在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为基础,缺乏众所公认的、有质量、有影响的艺术实践和作品,这种流派是空有虚名,决无生命力的,在我国戏曲界以梅兰芳、程砚秋等四大名旦为代表的所谓京剧中的“梅派” 、 “程派”等正是以他们卓越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而为人公认的,只有理论主张而缺乏创作成功的所谓“流派” ,不会持久,反之,即使理论主张比较薄弱,但在艺术成就上十分突出,那么人们依然会把它们是为荒派,并代替艺术家本人,为他们总结艺术经验。6.简述西方哲学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1)西方现代哲学是 19 世纪中叶以来,为数众多的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抽象主义、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艺术流派的总称。这些流派的影响,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西方现代派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3)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看,西方现代哲学成为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西方现代派艺术以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相比之下,西方现代派哲学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的影响更大。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出自于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尤其是以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等,西方现代哲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从美学思想到创作方法上均提供来了理论依据,对现代派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西方现代派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就不会有所谓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出现。尼采、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等人,都曾经写过文学艺术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也占有重要地位。西方现代派艺术由于拥有众多的读者和观众,又反过来扩大和挥发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7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是什么?(与名词解释类似,可做拓展)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1)古典主义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想象古典主义强调复古,甚至采用古代题材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态度。它号召“摹仿自然” ,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2)古典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而且这种思想倾向是通过人物之口直接宣讲的,而不像现实主义的隐蔽性。(3)古典主义要求结构严谨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 。1634 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 ,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4)古典主义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的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5)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17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著名的作家,对待他们像是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8 何为表现艺术?试举例说明。(1)表现艺术的内涵。表现艺术是发展于印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中的一个独立的艺术派别。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拟写,因此往往表现对现实的抽象化。表现艺术源于 20 世纪初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后来发展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音乐、舞蹈、回话、杂技、抒情诗、建筑与园林等。(2)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表现主义绘画崇尚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和绘画技巧上的漫不经心、平面化。一般地说这样的作品在艺术角度上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所描述的主要对象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情感。表现主义拒绝浮面和虚假的真实,要求表现比日常视觉所见到的更多的真实塞尚曾赞叹马奈:“仅仅是一直眼睛但那是多么有力的眼睛啊!”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画家在眼睛一瞥的瞬间,摄下了最为真切的感官印象,这种未经心灵过滤和玷污的形象,就是最正式的存在。但表现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则告诫:“闭上你的眼睛!”因为只有闭上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才能把心灵暗箱里的东西暴露在白天的阳光之下。他们认为,明眼所见的只是表面现象、子虚乌有的东西,只有刺激、震荡可心灵世界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表现主义艺术家激烈反对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助长突破外部的物理表象,表现内部的精神实质;助长突破纯客观的描摹,转向主观情感的表现。表现主义绘画将挖掘内心的感受、表现主观激情作为创作的主旨表现主义绘画的作品往往渗透着一种充满不安、矛盾、孤独和恐惧的感受,突出地表现对社会茫然无措和惊恐不安的心情。他们声称:“世界存在着,仅仅复制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人的心和一切事物紧密相连,人的心和世界一样,都是在相同的节拍中跳动。为此,就要求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画像。 ”9.简答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1)荷兰风格派的内涵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由蒙德里安等人于 19171928 年在荷兰创立。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图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2)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蒙德里安及其代表作品海堤与海A.蒙德里安蒙德里安(18721944 ) ,是荷兰风格派的核心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水平线垂线”和原色、非色组合的极简绘画图式,将现代抽象绘画带到了一个新阶段。但他绘画的核心并不是抽象,而在于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这种以追求精神性为核心的绘画并没有与客观自然绝对的隔离开来。对蒙德里安来说,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他认为, “在新造型主义中,那条将心灵与生活连结起来的纽带并未割断:因此我们绝对不会把它看做是对真正现实生活的否定,相反,我们将会看到物心两重性趋于和谐。 ”B.海堤与海在海堤与海中,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诸多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形成的十字形,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线的长短不一使其排列的密度及画面的色调也相应地起着变化,传统的透视法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在这种新的空间中,大气的效果被彻底性消除,画面呈现出线状图形,充满了节奏的颤动。凡杜斯堡A.凡杜斯堡凡杜斯堡是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杜斯堡生于荷兰乌特勒支,起先曾以戏剧为业,写过一些寓言和剧本。1900 年,他的兴趣转向了绘画,他在克里斯博物馆临摹藏画,并以卖画为生。杜斯堡对现代艺术运动颇有兴趣和热情,经常撰写文章进行评论。1915 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赞扬蒙德里安那些将树木、教堂等母题一步步引向抽象的系列画。B.玩牌者 玩牌者的母题来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将塞尚中的那种几何构成的处理,进一步引向抽象。玩牌者的形象已经变成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的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了某种节奏和韵律。10 简述艺术家的含义及其特征(1)艺术家的含义艺术家是艺术创作主体,也是艺术创造的首要因素。艺术家是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首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唤起艺术情思,再把这种艺术情思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加以表现,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艺术家是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人,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2)艺术家的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征,正是艺术生产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职业和分工;如艺术家有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有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等。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三位大师的塞尚、高更、梵高,在世时都贫困潦倒,而如今他们的作品举世皆知、价值连城,在最为艰苦的岁月,他们都坚持进行艺术创造,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曹雪芹在晚年时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完成了石头记 ,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明代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写及杜丽娘因相思到病危之际,禁不住泪如泉涌,独自躲进柴屋哭泣。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作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的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比如雕塑家必须掌握刻、镂、凿、琢、雕、铸等技巧方式。11.举例简要说明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体现(1)艺术家的主体性的含义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指在艺术创作全过程中,艺术家主体起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艺术家的主体性在于艺术家是创作艺术作品不可代替的主体。(2)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体现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主宰艺术的生产同一般社会生产不同,艺术创作凝聚着艺术家的个性化因素,就创作过程而言,一件作品会呈现什么面貌,艺术家主体具有第一位的不可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主体的审美感受正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借助客观事物表达主体的格品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都因作者的人格品德而著名。艺术作品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就绝大多数艺术作品而言,复制的原作不等于原作,只是赝品。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创作环境、不同的艺术创作主体以及同一个作者都不可能处于完全相同的心理状态。11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的唯一源泉?(为什么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之说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原因主要在于:(1)艺术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这些都不能算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味的模仿前人或别人的作品,即使技巧方面打到了较高水平,但是根本上会是苍白无力的,也缺乏艺术价值,因此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矿藏、汲取营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并真诚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如石涛倡导的“搜尽奇峰打草稿” 。(3)艺术家本人的民族和时代从属对其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本人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是,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情景,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12 艺术表现具有哪些特征?艺术表现即艺术传达,也成为意象物化,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一想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其特征有:(1)主体审美倾向的逐渐明确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最终总要拿出饱含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表现的供人鉴赏的艺术作品。可见艺术意象的物化至关重要,在物化的过程中,必然更加需要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思维,将艺术意象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完善化。在艺术表现过程中,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2)艺术表现需要借助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载体,需要运用艺术表现手段和技能技巧,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艺术语言得到锤炼。构思艺术意象和意象物化都要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否则便难以进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完美的艺术意象及其深刻的思想感情,都必须运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才能传达出来,艺术作品中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与精湛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是水乳交融的。(3)通过艺术表达的过程,艺术意蕴得到升华艺术意蕴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艺术表现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在这样的转化中,艺术意蕴得到了很好的升华。13.简述艺术表现和艺术构思的关系(1)艺术表现活动,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与艺术构思密不可分的环节。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意向的产生总是与传达方式的构想同步进行的。例如:画家在想象人物模样和作品构图时,必定连同线条、颜色、光彩一起构思。因此,艺术家的构思包含着传达的因素。(2)总的来说,艺术表现是把审美意象导引、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手段,但就其审美创造的本质而言,艺术表现绝非只是把艺术内心意象移情为外在状态的搬运工,换言之,艺术表现既在审美理想的烛照以潜在的形态与艺术构思渗透并进,又在艺术创作的物态化阶段以现在形态与艺术构思相交融。14.什么是审美想象,简述审美想象的特征。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充实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想象的特征为: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15.简述审美意象及其特征“意象”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 “意”是指主观情思, “象”指客观的物象, “意象”是情思和物象的融合。 “审美意象”是指“意象”既体现了主体的审美意识,又体现了客体的审美特征,是主体审美意识和客体审美特征的统一。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内心视象是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内心视象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内心视象16.简述艺术家的含义及其特征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求。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是艺术创作的首要因素。艺术家是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首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唤起艺术情思,再把这种艺术情思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加以表现,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艺术家是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人,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因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作为艺术创造者和生产者的艺术家自身具有多种特性。艺术家要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艺术家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家应具有献身艺术的精神。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分工。17.什么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典型化的方法有哪几种?艺术构思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就是艺术意象的典型化。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具有典型化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艺术家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艺术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而艺术形象典型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完美,越有普遍意义。因此,典型化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三类:第一类: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第二类: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这是在艺术构思中艺术家最常用的的一种方法。第三类: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此外,将这三类典型化方法程度不等地交错接合起来运用情形也是常有的。18.简述艺术构思的方式。整合。整合即调动材料储备和生活积累,根据创作意图将有关的意象进行整合,产生复合意象。整合的运动方式包括叠加、联结、互渗和互融等。变形。变形即根据创作意图,对生活原型的某些特征予以强化、突出或夸张,而把另一些特征予以弱化、淹没或缩小等。移情。移情即将自己在甲事物中体验过的审美情感移入类似甲的乙事物之中,包括把对人的情感体验移入花草树木、动物甚至无生命的山水中等。19.简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1)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这一特征表现在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的写实性以及重视细节描绘之中,它往往按照现实逻辑真实地描绘生活。(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仅要求写实地描绘实际生活的客观形态,真实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还要求透过生活的表象,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3)思想倾向性和情感的隐蔽性。艺术是以情动人的,任何艺术家在事实上都是难以做到纯粹的客观。但是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隐蔽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把它们融入艺术形象中,通过对生活的直接描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与之相适应,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运用朴素客观的艺术语言冷静细腻地刻画事物。20.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的关系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艺术流派是指在思想倾向、审美观念、创作方法、表现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1)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有时,艺术思潮是以一个或几个艺术流派为核心,在相近的艺术思想。创作倾向下进行诸种艺术活动而形成的影响很大的艺术潮流。即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同时出现,相辅相成,彼此影响。艺术思潮可以包含或派生出多个艺术流派,而艺术流派又可推动艺术思潮的前进。(2)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有时并不同步产生,二者并无必然联系,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立性。艺术思潮侧重于从社会史的角度把握某种艺术思想和审美主张,往往覆盖了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的范围广泛。艺术流派则侧重于从艺术史的角度把握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有时,艺术思潮中并无艺术流派出现,这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艺术思潮同艺术流派形成的条件有所不同,前者更倚重社会思潮和理论力量,而后者更注重于艺术家创作实践,并同艺术风格的关联更为密切。21.灵感的特征,产生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艺术灵感的顿悟正好就是艺术家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感产生条件的意义是什么?(1)灵感的特征灵感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突破性、亢奋性、易逝性等。其情思超常明晰和敏锐,其情态如迷如狂,如醉如痴,其效果是一种猛然间突破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往往富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形成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中最自由、最活跃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