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334704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 授课人 左凤荣Zuofr 本讲内容 一 列宁生平与业绩二 列宁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三 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思想四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五 列宁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的特点 一 列宁生平 1870年至1924年 列宁 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 生平 1870年4月22日 生于辛比尔斯克 乌里扬诺夫斯克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24年1月21日去世 终年54岁 1887年6月22日 毕业于辛比尔斯克中学 得到金质奖章 8月25日进喀山大学学习 12月17日因参加革命学生运动 被捕 被开除 1891年参加并通过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生的笔试和口试 1892年 列宁得到彼得堡州教育局颁发的最优等的大学毕业文凭 1892年2月11日 列宁根据萨马拉州法院的规定注册为律师助手 半年后 取得办理诉讼案件的权利 1893年春夏 成立萨马拉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3年9月移居圣彼得堡 继续做律师助手 并从事革命活动 1895年秋在彼得堡建立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7年被捕并被流放到叶尼塞省米努力辛斯克州的舒申斯克村 流放期为三年 次年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不断著述 研究俄国革命理论 1900年出国 长期从事理论和组织领导工作 与普列汉诺夫分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重大影响 正如一位大臣所预言的那样 引起了革命 2月22日沙皇离开首都 23日出现罢工 一发不可收拾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政府 结束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的统治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1 二月革命时 没有任何一个政党为伟大转折作好了准备 出现两个政权 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列宁于1917年4月16日晚回到彼得格勒 4月17日 四月提纲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 7月事件结束两个政权 列宁被通缉 布尔什维克调整策略 提出缔结民主的和约 把土地给农民 把工厂交给工人 实现民族自决 3 8月24日新任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试图建立军事独裁 苏维埃 工会和包括布尔什维克党在内的各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成立了 人民同反革命斗争委员会 携手平息叛乱 布尔什维克影响大增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4 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化 9月9日 托洛茨基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 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一职也改由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诺根担任 5 准备起义 10月10日 中央委员会会议根据列宁的报告作出了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10月18日 加米涅夫以他和季诺维也夫的名义发表声明 反对起义 10月20日 彼得格勒苏维埃以德军已经逼近首都为理由 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 作为指挥起义的机关 6 起义成功 10月24日晚上 列宁从藏匿地来到起义的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5日上午 列宁写了 告俄国公民书 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机关 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列宁领导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 10月25日晚上召开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 告工人 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代表大会已经掌握政权 规定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当地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5日夜到26日凌晨 逮捕了在冬宫中的临时政府成员 2 11月12日举行立宪会议代表选举 共选出了715名代表 其中社会革命党370名 布尔什维克175名 左派社会革命党40名 孟什维克15名 立宪民主党 人民自由党 17名 另有一些其他党派和民族组织的代表 3 1月5日立宪会议召开 1月6日被解散 1月10日 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 并取代了立宪会议的职能 通过了 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4 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 凯歌行进 在84个省市中只在15个遇到武装抵抗 5 1918年6月起 外国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1920年6月进军华沙 6 1921年3月在危机的形势下转入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从应急措施变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常政策 可惜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没有形成共识 7 在经济上放宽的同时 政治上收紧 党内从有派到无派 国内从多党到一党 加强思想控制 驱逐知识分子 列宁逝世 1922年5月25日中风 10月初开始工作 12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再发病 1923年3月7日凌晨健康急剧恶化 10月18 19日曾返回莫斯科 1924年1月21日去世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一日列宁去世 列宁最后的寓所 哥尔克村 关于列宁遗体的处置 1923年10月底政治局非正式会议讨论 斯大林 某些同志认为 现代科学有可能借助于防腐剂长期保存先人的遗体 至少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使得我们的意识能适应列宁毕竟不在我们中间了这一思想 布哈林 我觉得在党内什么地方从空隙里冒出一股奇怪的气味 想以牺牲思想的崇高去尊崇身体的遗骸 例如有人说 要把马克思的遗骨从英国迁到莫斯科来 甚至听说 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旁的这马克思遗骨似乎会使这整个地方 使安葬在烈士公墓的人增添 神圣性 和意义 这真是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托洛茨基针对斯大林说 斯大林同志讲完话以后 我这才明白 说列宁是俄罗斯人 应当按俄罗斯方式安葬这起初令人不解的议论和指示要引向何方 照俄罗斯方式 照俄罗斯东正教教规 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 看来是要建议我们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种方式行事 保存列宁的遗体 过去有过谢尔盖 拉多涅日斯基和谢拉菲姆 萨罗夫斯基的干尸 现在想用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的干尸去取代它们 我倒很想知道 这些外省同志都是些谁 据斯大林说 他们建议借助现代科学给列宁遗体涂上防腐剂 把它制成干尸 我想对他们说 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1924年1月30日 克鲁普斯卡娅针对 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 而建立基金库一事 在报上发表短信说 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 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 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 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 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 等等 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 感到是一种累赘 至今仍矗立在红场上的列宁墓 俄罗斯各城市至今仍存的列宁像 二 列宁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一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 加紧在世界上的争夺 列宁的 帝国主义论 1916年 二 列宁探索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不同于西方的 暴力革命 秘密组织 三 在一国单独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要点有三 一是认为 帝国主义已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二是认为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下 帝国主义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三是认为 帝国主义战争又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大好时机 在战争造成的全世界的经济破坏的基础上 世界革命危机日益发展 这个危机不管会经过多么长久而艰苦的周折 最后必将以无产阶级革命和这一革命的胜利而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 列宁强烈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针对八国联军侵华 他在1900年写 对华战争 中写道 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伸向中国了 俄国政府恐怕是最先伸出魔掌的 但是它现在却扬言自己 毫无私心 它 毫无私心 占领了中国旅顺口 并且在军队保护下开始在满州修筑铁路 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 所谓 租借 中国领土 无怪乎出现瓜分中国的议论 如果按照真实情况 就应当说 欧洲各国政府 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 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 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 它使人民更加贫困 使人民受到更深的毒害和更大的压迫 时代的主题 战争与革命1 不同时代有不同主题2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 帝国主义大战带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帝国主义战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三 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思想 一 世界革命从俄国开始 由欧洲完成1 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世界性 2 俄国落后 没有先进的西欧的帮助 无法持久 3 1919年3月建立共产国际和1920年6月进军波兰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 资本是不知有祖国的 而且它通过世界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证明它把维护各国资本家反对劳动者的联盟放在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之上 放在一切之上 既然资产阶级是联合的 是一种国际力量 那么无产阶级自然应该联合起来 进行世界革命 1915年9月列宁说 帝国主义战争把俄国的革命危机 即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础上发生的危机 同西欧日益增长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危机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非常紧密 以至这个或那个国家的革命任务根本不可能单独解决 列宁说 国际帝国主义拥有雄厚的资本 拥有非常先进而成为国际资本真正实力和真正堡垒的军事技术装备 它在任何情况下 在任何条件下 都不能和苏维埃共和国和睦相处 无论按其客观地位来说 或按它所体现的资本家阶级的经济利益来说 都是这样 其所以不能 是由于贸易关系 是由于国际金融关系 在这方面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里 俄国革命最大的困难 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 必须解决国际任务 必须唤起国际革命 必须从我们仅仅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 列宁全集 34卷第6页 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 就是准备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因为这是摆脱世界大厮杀惨祸的唯一出路 列宁全集 第35卷第288页 列宁坚持世界革命还因为俄国的落后 他认为 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 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 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样 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 最忠实的 最可靠的战友 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 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把无产阶级引向世界革命 俄国革命的目标是在国际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建立 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3月2 6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列宁满怀信心地说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 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兆 1919年3月18 23日俄共 布 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布 我们绝对坚信 不管我们还会受到多么严重的考验 不管垂死的国际帝国主义野兽还会给我们带来多么巨大的灾难 但这只野兽必将死亡 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从1919年下半年开始 列宁逐渐放弃了以前的思想 没有其他国家的革命 俄国革命成果的巩固是不可能的 苏俄不仅能存在 还能保卫自己 其思想的重心从世界革命转向了和平共处 四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 一 提出背景 巩固新型政权 与西方形成 均势 进军波兰失败 1920年9月俄共 布 九大 列宁认识到错了 改变 里加条约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 和平共处 参加热那亚会议和签署拉帕洛条约 苏俄要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世界 世界也离不开苏俄 提出和平共处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 与资本主义进行和平竞赛 1919年9月23日 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出俄国劳动者希望得到持久和平 并表示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 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 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 二 和平共处思想的内容 1919年12月列宁为全俄苏维埃七大所拟的决议草案也指出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 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来进行国内建设 以便在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搞好生产 运输和社会主义的管理工作 这一工作一直受到阻挠 先是德帝国主义的压迫 后是协约国的干涉和饥饿封锁 重申一贯要求和平的愿望 再次向英 法 美 意 日各协约国建议 与它们全体或单个地立刻开始和平谈判 并责成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人民委员会和外交人民委员部始终如一地继续执行和平政策 采取使这一政策获得成功的一切必要措施 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仍强调 只要苏俄没有成为全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一个成员 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就决不罢休 1920年6月进军波兰失败后 列宁放弃了向西方输出革命的思想 强调和平共处 他说 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 全集 第41卷第167页 我们欢迎热那亚会议并准备出席这次会议 我们十分清楚而且毫不隐瞒 我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这次会议 因为我们绝对必需同资本主义国家 只要他们还没有完全垮台 进行贸易 我们到那里去 是为了最恰当 最有利地商定政治上合适的贸易条件 仅此而已 列宁全集 第43卷第2页 值得注意的是 列宁虽然强调和平共处 意识到欧洲不具备革命形势 但是 俄共党内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 在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期间 身为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季诺维也夫在报告中仍然说 在国际形势中 我们也可以确认 矛盾正在日益尖锐化 形势客观上依然是革命的 1923年秋 列宁病重期间 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在斯大林的默许下 积极策动德国革命 列宁本人也未彻底放弃世界革命 注意力从欧洲转向亚洲 1922年2月他仍说 我们始终宣扬并一再重申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最起码的真理 既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就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的工人的共同努力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 俄国 印度 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 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 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 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 五 列宁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的特点 一 灵活性 不断发展变化 表现 1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推迟爆发 无产阶级政权和苏维埃共和国也能够存在下去 苏俄要树立和平形象 2 民族力量强大 革命不能输出 3 在经济上与资本主义加强联系 租让制 租让的存在就是反对战争的经济根据和政治根据 如果那些可能同我们作战的国家接受租让 这就使它们受到约束 不能同我们作战 参加热那亚会议 4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友好关系 二 民族性 国际主义服从民族主义从列宁和苏俄的实践看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 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始终高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利益 例如 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的对华政策 策动外蒙古独立 三 时代性与两重性 没有放弃世界革命这一大目标 和平共处只是策略 列宁的思想产生于帝国主义与大战期间 自然有其时代局限性 列宁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不足 低估了改良主义对西方无产阶级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过分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 忽视了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 列宁改变的是策略 并没有改变世界革命这一大目标 共产国际的积极活动 苏联 的开放性 苏联外交的两重性 外交部与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冲突 如何和平共处不明确 参考书目 读懂列宁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苏联兴亡史论 人民出版社2005年 思考题 1 列宁对马恩世界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 列宁关于时代的理论 3 列宁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背景 内容与意义 4 列宁国际战略与外交思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