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299168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开题报告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们民族地区的社会也正在快速的发展,却也同时面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失的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面对快速而强烈的民族社会变迁,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拒绝发展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缺失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发挥和利用民族地区教育功能,寻求民族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与互相促进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而榕江县实施的“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便是将这一理论付诸于现实的可贵尝试。积极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将当地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舞蹈、体育、绘画、文学、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引进教学活动,培养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研究意义:目前,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的文献不少,但是,对某一个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对民族文化传承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主要从文化地理学、民族地理学的角度去对榕江县民族中学关于民族文化引进校园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教育现代化与保护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当地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与教育现代化入手,使民族民间文化与教育的现代化得到很好的融洽,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保护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次研究主要从学校引进的苗侗文化在课堂的运用,苗侗文化引进课堂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探讨如何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意义。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内研究现状通过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国内现有研究中,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相和民族地区教育多元化的研究较多,而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的关注较少。此外,国内现有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中,:主要从家庭传承场、社区传承场和学校传承场进行研究。国内研究综述以民族文化传承为主线,对民族文化在各文化传承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曹能秀,王凌于XX年3月发表的试论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文章主要是从两方面研究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一种是“向书本学”与“做中学”的结合,以解决民族文化传承脱离生活与实践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时间和速度的问题。“向书本学”是指学生和社区居民主要通过教材等媒介和成人的讲解,在了解和掌握本国主体民族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本民族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中学”是指学生和社区居民在了解和掌握本国主体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直接从各种活动中学习本民族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一种是学校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教育、社区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教育和家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教育三方面去研究。民族地区学校要借助教学设施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知识,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民族地区社区要依托学校和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无意识地进行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取领先作用,让年幼者通过耳濡目染的学习逐渐掌握有关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年幼者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场。因此,社会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三者的文化传承功能。吴正彪于XX年发表民族文化知识进课堂与发挥教育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文章作者主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知识进校园与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背景入手来探讨教育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目的在于说明, 我们的行政立法不可忽视教育手段的重要性, 任何立法措施应当与教育相辅相成。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