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六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529365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 观 孙 中 山 纪 念 馆 有 感 六 篇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有感看六篇【篇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于珠海市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因为是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又适逢先生诞辰150 周年,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肃穆庄严的纪念堂平添了一份热闹。 来到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保留着历史痕迹的照片和实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而对于先生来说,更多的则是一种坚持,一种突破。革命先驱们用生命捍卫着理想,用行动唤起沉睡的国民,这些有识之士开创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 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历史的课堂,更是磨砺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我们相信,作为青年的我们,一定会在历史灯塔的照耀下,在前辈的指引下,走出更加自信的脚步。【篇二】昨天上午,我第二次来到香山路 7 号,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尽管天上下着沥沥小雨,但不能阻隔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走进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鲜花丛中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座像雕塑。他坚定的神情,心系国家、胸怀天下。紧挨着有二栋搂房,一栋是孙中山文物馆,另一栋是孙中山故居原貌。按照次序首先参观孙中山文物馆。展馆共设三层,展出內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孙中山先生生平,以“少存志大,振兴中华”;“推翻帝制,肇建民国”;“捍卫共和,愈挫愈奋”和“精诚无间,共赴艰难”四个专栏进行展示。展出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时,各种有价值意义的文物、手迹和资料。第二部分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十年婚姻展,也以“相知相恋结连理”;“相携相伴风雨路”;“笃爱弥坚共死生”和“生离死别两相隔”四个栏目进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所做出的不朽功绩。宋庆龄曾这样描述: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的队伍里得到尊敬,因为他把四十年的经历全部付给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终珍藏在我们的心里,因为他为了使中国解脱封建迷信蒙蔽,经济落后和帝国主义束缚,献出了自已的一切。由于他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忘我的忠诚,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们迈步前进去完成他生前未完成的事业的时候,成为鼓励全国人民的力量。参观孙中山文物馆后,便来到孙中山故居。它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欧洲小洋房,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底层为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里面陈设的大都是真实的物件。由于居室内不准拍照,只能细细观赏。楼前有正方形草坪,三面绕以冬青、香樟和玉兰等。1922 年 4 月,孙中山先生在这块草坪上,召集在沪各省国民党同志 53 人,举行改进国民党会议,参加会议者有共产党人。离开孙中山故居,最后参观了“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上海孙中山故居珍藏照片展。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夫人宋庆龄女士共同生活过的寓所,是他们俩人留在世上唯一的一个家。孙中山先生在这儿写了很多书,他在这里接触魏津斯基、李大钊,然后开始接触共产党,继后开始国共合作,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这里,宋庆龄曾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历史的丰碑。”这次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我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这里不仅是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中国实际的课堂,更是我们砥砺精神、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我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伟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炎黄子孙应在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下,励精图治,为实现中华民族在 21 世纪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篇三】15 日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周公馆,对此我的感受颇深。下午 1 点我们准时登上大巴,向目的地出发。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香山路 7 号(原莫利爱路 29 号)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的重要纪念地。在孙中山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上海始终是他革命事业的主要基地。1918年 6 月, 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入住这里,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 1937 年。这里是孙中山思想发展和飞跃发展的历史见证地。孙中山在这里,潜心研究革命理论,总结了他几十年的革命经验,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孙中山在这里,会见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和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24 年 11月, 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前, 他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和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再次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参观完孙中山先生故居,回头望着这历史的见证者,思绪万千。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探索救国的真谛,为了革命筹集经费数以万计,而自己的故居却是如此简朴。孙中山先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建立一个正真的明主、自由、富强的共和国,真正使国家实现明治、民有、民享,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正在于他始终代表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意愿。先生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随后我们移步到了思南路 73 号的一栋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1946 年 4 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致函国民党政府,要求“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建立办事处,但蒋介石却批示有关当局“希予婉却”。中共代表团只好通过各种关系,以 6 根金条的代价租下了这幢房屋,并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的名义申报了户口。但国民党当局仍不同意将此地作为中共办事处。1946 年 6 月 18 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而得名。看着馆内朴素的陈列,我们都陷入了沉默,这其中包含着对无产阶级额革命家无尽的崇敬和缅怀,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公馆外树立着周总理栩栩如生的雕像,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通过两个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党员同志们有幸看到当年的家居陈设、手迹、照片、资料等,仿佛亲眼看到两个时代的爱国人士不约而同为了美好的新中国无所畏惧、不懈努力的场景。通过本次参观,每位党员都感触颇深,在活动结束后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想。作为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也应该继续秉承先人的大无畏精神,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更要团结一致,为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篇四】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文物馆。由于馆内不允许拍照,所以觉得很遗憾。但是,通过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之下,这些知识也是深刻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孙中山先生是 1866 年 11 月 12 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市的。他的原名叫孙文,号逸仙。他是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创始人,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883 年 11 月,孙中山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1905 年 8 月 20 日,他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 ,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 年 6 月 1日,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讲完了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成就后,再来稍微“八卦”一下人家的私人生活。他的夫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讲到这里,我觉得太羞愧了。想问为什么对吧!孤陋寡闻的我先前一直认为宋庆龄是和*的。后来讲解员对我说:“没有、没有,她一直是和孙中山的,根本扯不上*。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耀眼的姐妹组合。”直到现在我才恍然大悟,这更促使我要好好了解历史了。回到家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好了,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也希望大家也多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国* ,知道“没有* 就没有新中国”。【篇五】13 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广东文化教育实践队为进一步学习孙中山精神,体验中山文化底蕴,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途中,沿路两边的风景着实让人赏心悦目:纯蓝的天印染着形态各异的云,苍翠的山体间缭绕着彩带一般的云雾,好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水墨画景。王老师告诉我们孙中山故居是在南朗镇翠亨村。我们即将前往的纪念馆就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 1892 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不仅如此,南朗镇的伶仃河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初就义之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成为千百年来竞相传颂的佳句。经介绍,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刚步入大门,一幅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赫然在目,这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在正门南侧有一块由宋庆龄手写的“孙中山故居”牌匾。深入大厅,从家居摆设中我们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生活的简朴;庭院内树木繁茂,雅致清静。参观了故居,我们随后来到博物馆,进门即可见“后来居上”的横幅,这是孙中山 1921 年题赠翠亨学校手迹的原件,反映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孙中山唯一一幅为故乡的题字。博物馆中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事迹的文字、图像、音像、手稿等资料,让我们大开眼见,真实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伟大,感受到他那颗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这次参观,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之所以可以摆脱封建殖民统治,摆脱愚昧落后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了像孙中山先生这样有学识、有责任、敢担当的开创者。今天的我们要珍惜先人用热血给我们创造的一切,要努力学习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的未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篇六】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园藏经楼,抗日战争时期,藏经楼遭到侵华日军的严重破坏,1982 年,国家拨款重修藏经楼,后改名为孙中山纪念馆。来到孙中山纪念馆,首先投入眼帘的就是石阶上的一尊孙中山先生全身姿铜像,铜像高达 2.9 米,重 1 吨多,以孙中山先生向民众发表演讲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看到这尊铜像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讲的情景。踏过几级石阶,来到主楼前,抬头仰望,主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外观为三层,中间还有一层夹层。进入底层大厅,底层大厅轩敞明亮,大厅顶部饰有鎏金的莲花形藻井,流光溢彩,富丽堂皇。藻井正中高悬火炬形大吊灯。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正面壁上是阴刻的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人类进化”、“世界大同”楹联,蓝底金子,隶书阴刻。大厅四壁嵌有四幅反映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大型木刻浮雕,十分美丽、精致。二楼是一座走马楼,穿过回廊,沿着楼梯可以上到三楼、四楼。三楼和四楼是孙中山纪念馆的主体陈列,共有五个展厅,分为七个部分。展线长 180 米,展出历史图片 315 幅,还有各种文物、模型近百件,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出了主楼来到一座长达 125 米的大型碑廊。碑廊左右对称,两翼有回廊及碑亭二座相连,廊壁嵌有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 138 块。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所著的三民主义全文。都是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书写,风格各异,是书法艺术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穿过碑廊就走出了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不愧是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翔实的资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措施深深的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