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doc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5289319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小学音乐教学总结:借助手势学唱歌教会学生唱歌不难,但如果让学生把歌曲的节奏、情感表现唱到位就不是易事。如附点节奏的唱法,休止符的把握,相似乐句的唱法,旋律起伏较大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把握等等,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教唱了许多遍也不见成效,真的让人很着急。之前我曾尝试把歌谱教学逐渐带入音乐教学中,想通过唱谱来解决这些难点,但是一回到歌词的演唱时,学生们又还原了原来错误。后来一次无意识中的一个手势运用,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运用手势唱好休止符教学论文 节奏和音准是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大多数歌曲的节奏都比较好把握,但有些歌曲弱起开头带休止符的,就不怎么好把握了,如四年级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第一句,0 5 | 1. 1 弱起小节,开头要休止半拍,学生们总是在强拍上抢唱,怎么也改不过来,于是我就用握拳头和松拳头动作帮助学生找感觉,握起拳头休止,松开拳头表示起唱,很快解决了难题。又如山谷静悄悄中的第二部分旋律 0 3 1 1 5 (0 1 | 5 0 ) 5 3 3 1 ( 03 | 1 0 ) 6 5 - | 5 0 5 1 0 | 四分休止、八分休止符交叉出现,学生们又懵了,我就用左右手的交替出现来表现,出左手,表示休止;出右手起唱,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感觉,流畅地唱着学会的旋律,自信、欣喜写满脸上。二、运用手势唱好难点节奏如,附点节奏的学习,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二年级教材中的歌曲,猫虎歌5 3 5 6 - | 6. 1 2. 5 | 6森 林 之 王 你 服 不 服“王”字要唱三拍半的节奏,学生在这里总少唱一拍,怎么办?我边唱边举手做竖起大拇指的赞扬动作,在最后半拍上收回手,仅此动作,就一下子帮着学生把三拍半唱满了,很好地辅助了教学。大部分歌曲的节奏稳定,好学唱,但有些歌曲的节奏有紧有松,学生就不好把握。如田野在召唤第一部分旋律尽管音的跨度不大,趋于平缓,但节奏前紧后松,学生学唱时很容易将两种节奏混肴,开始的紧密节奏喜欢唱成后面的宽松节奏,于是我设计了用手掌快速切菜的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紧密节奏,摊开手抚平菜的动作来表现宽松的节奏,学生随音乐做了两遍动作之后,就能将第一部分的旋律节奏基本掌握了。三、运用手势唱好跨度大的音准有些歌曲的音高跨度较大,音准问题就成了难点。如四年级的歌曲 我们大家跳起来 ,纯八度的i 1高低音跨度较大,学唱几遍后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我就用最简单的手掌摆高低位置来带领学生感受音的高低,边听音乐边动作,两遍下来学生就很好的掌握了歌曲的音高走向。还有田野的召唤第二部分的音高起伏也较大,我也是如法炮制,因而取得了较好效果。四、还可以运用手势,提高想象力来唱好歌曲法国大师罗丹曾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如果我们将手势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避免教师语言的絮絮叨叨,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创设了音乐教学所需的情境,同时也起到了示意、激情、引导等作用,使教学焕然一新。人的手势是一种无声语言,其表现力之丰富而深刻,有时甚至胜过语言。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有活力,就没有创造。教学论文教学论文二年级教材中的一首大树妈妈,第二句中的3 5 3 | 6 5 3 | 2 3 1 6 | 5 - |拖 着 那 摇 篮 唱 歌 谣第一节的“拖 着 那”是切分节奏,学生难把握,于是我做了个双臂合抱成摇篮的动作,放慢速度唱这三字的同时摇荡双臂,之后问学生:这摇篮是轻的,还是有重量的?学生齐声回答:有重量的。“那要怎么唱呢?”学生一下就找到了中间的“着”字唱长些、重些,理解了切分节奏带来的力度的变化,轻松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唱歌的积极性。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如一年级课本放牛歌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结尾音高的差异,给学生学唱带来困惑。第一段结尾 5 5 6 1 | 2 3 1 6 | 5 6 6 | 5 - |伴 着 夕 阳 把 家 还 , 把 家 还。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第二段5 5 6 1 | 2 3 1 6 | 5 3 3 | 2 - |伴 着 夕 阳 把 家 还 ,把 家 还。于是我用手掌做高和低的动作,边引导学生想象:第一段的小朋友家在一楼,唱时音低些,第二段的小朋友家在二楼,唱时音要稍高些,大家要帮他们找对家哟。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调动起来,呼啦站起来边唱边挥动着小手,给一楼、二楼的的小朋友准确地找到了“家”,课堂因此也变得活跃而有趣起来。只要老师肯动脑,方法总是有的,课堂也会生趣很多。教学论文 又如摇船调中的第三乐句的末尾两节:(A句) 2 5 | 2 3 2 1 | 2 3 5 6 | 1 1 6 |什 么 圆 圆 在 眼 前 哪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和最后一句的末两尾节:(B句) 5 2 3 | 5 6 5 3 | 2 3 5 6 | 1 1|嗨 罗 嗨 在 眼 前 哪两句中都有“在眼前”,但最后的两拍节奏有变化:A句的“前”字一拍,B句的“前”字半拍。学生唱时,总把它们都唱成一拍的节奏。教了好几遍,单独唱这两句学生还是唱得清楚的,一旦完整的连着唱就又模糊了,怎么办呢?我又想到了手势,突然灵机一动,一拍一下,点手指头唱“什 么 | 圆 圆. |在 眼 |前 哪 |”,再顺势引导想象:刚才发现前面的景物,不确定是什么,心中有疑惑,所以这两字“前 哪”像是睁大眼仔细看并在思考,所以唱得舒展、缓慢些;后来离得越来越近了,于是”前 哪. ”两字要唱得近些、紧凑些,手指点唱时也要紧密些。这种手势加想象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站起来逼真地演绎着,终于唱准了这两句。这让我觉得借助手势加以想象,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也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五、借助手势来理解音乐形象,唱好歌曲情感五年级教材中的小鸟小鸟乐曲由两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为齐唱,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快的音乐动机,3 4 |5 0 1 2 3 0 2 1 |6 0 7 1 5 0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的欢乐、幸福形象。学生歌唱时,声音拖泥带水,那种轻快的感觉总找不到。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感受歌曲的意境,我带领学生边走边做动作,模仿鸟儿摆动翅膀忽高忽低的飞翔,来和学生共同感受鸟儿在蓝天下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为合唱,高低两个声部,好似群鸟一拨高,一拨低地在蓝天下和谐飞翔的场面。我先让一部分学生站着模仿高空飞翔的鸟,另一部分学生坐着模仿低空飞翔的鸟,来感受和谐欢快的飞翔场面,合唱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但此时学生们却感动于鸟儿们飞翔的和谐氛围中,动作表现很兴奋,也很投入,再来学唱二声部,就很自然地接受了。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时,学生们能够深情并茂,高空低空飞翔的场面表现得也很到位,教学效果较好。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抽象性,单纯用音乐或语言去表情达意,往往力不从心,倘若在唱歌、合唱、欣赏等教学中,我们借助于灵活多变的手势去描摹音乐情态,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把握音乐情绪,更好地 感受、理解音乐形象,从而使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