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文章: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上传人:8** 文档编号:52651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文章: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细胞”,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重要纽带。立足新时代,面对农村党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结构不优、流动性强等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要突出“三要”。一要探索创新党员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包括推进日常学习、坚持常态宣讲、强化典型引领;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将支部“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纳入考评,实行量化评分,奖惩挂钩;建立健全管党治党机制,紧盯发展党员源头和管理过程,抓实党员监督管理。一方面,突出“抓两头”。严管党员“入口”,发展党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凡不满足发展条件的,坚决不予进入党员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带中间”。全面规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创造性地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分类定级,相关情况实行“自行申报、月汇总、季公示、年评比”,广泛接受党员及群众监督。以积分管理为基础和依据,细化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与评先评优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无缝对接。二要创新党员教育和管理手段。创新是促进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特点的变化,创新方法和手段,对于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十分必要。要立足本地实际,加强实践探索,在教育的方式上,做到由单一型教育向层次型教育转变、由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转变、由单向引导型教育向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在教育方法上,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正面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传统化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拓宽教育广度,挖掘教育深度,针对农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实际,科学设置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在教育手段上,重视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应用,大力发展“线上党务”,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三要从严压实监督责任。实践证明,强化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关键是站位要高、结合要紧,尤其是责任要实。要在注重党员教育管理的思想性、引领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更注重对落实工作责任的监督,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形象“慵懒散”、支部管理“宽松软”的问题。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持抓早抓小,对意见集中、反映较大的党员,及时运用约谈、函询和诫勉谈话等手段予以提醒警示。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是党组织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是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党员的组成结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中存在“人户分离”现象,主要有农村动拆迁后许多老党员由于生活习性和感情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到居民区;在职党员由于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等原因,将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等,导致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参加。二、组织生活方面组织生活在居民区开展的比较丰富多彩,但是在农村和两新党组织中形式比较单一,一味地读读报纸、看看影片等,缺乏吸引力,其原因是农村资源较少,党务工作者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不高;两新党组织负责人一般不是公司管理层,可利用的资源较少,生产型企业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利用资源,并且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学习优秀、创新思路,不断丰富和提升农村、两新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和质量。三、党员信息化教育管理方面近年来,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抓住机遇,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充分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社区通党建园地、微信群等信息网络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一是硬件不全。在部分小区存在电信、移动信号质量差、不稳定、网速慢等现象,导致无法正常进行信息化教育;在农村地区,公共设施、光纤光缆跟不上,导致远程教育无法正常使用。二是方法不新。随着信息化网络不断深入,少数基层党组织书记或党务工作者,尤其是村党组织,不能与时俱进,远程教育等网络平台利用率不高,采用的党员教育方式一成不变,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多年一贯制,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