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244716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冠状病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型冠状病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型冠状病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一、新型冠状病毒发现事件经过WHO网站9月23日通报,英国日前确认了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随肾功能衰竭,病例的症状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似。英国卫生防护局表示,这种病毒与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但检测显示它不是SARS病毒。感染病毒的是一名49岁的卡塔尔男子,从沙特旅游回到卡塔尔后,9月3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11日,该患者从卡塔尔紧急转送至英国接受治疗,已出现肾衰竭现象。23日,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英国卫生防护局已将此事上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病例。此前,一名60岁的沙特籍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死亡。英国科学家进行比对后发现,沙特籍男子死后肺部组织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这名卡塔尔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9.5%。两人临床表现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目前全球只确诊了这两个病例。二、新型人冠状病毒HCoV-NL63的研究进展冠状病毒为圆形或椭圆形有膜单股正链RNA病毒,为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属有壳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分为3个抗原群,其中I群和群的宿主为哺乳动物,群的宿主为禽类。20世纪60年代,两种人冠状病毒HCoV229E和HCoVOC43先后被发现。通过感染健康的志愿者,发现这两种病毒可导致普通感冒,自此,人冠状病毒被认为是相对无害的呼吸道病原体。然而,随着20_20_年SARSCoV的流行,这种观念被彻底打破。SARS的爆发,使人们加深r对人冠状病毒的认识,随着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人冠状病毒HCoV-NL63和HCoV-HKUl相继被发现。(一)HCoV-NL63的发现HCoV-NL63于20_年首次被报道,病毒携带者是一名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及结膜炎的7月龄患儿,全基因序列显示这不是重组病毒,而是属于冠状病毒I群。随后的23年内,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法斟、瑞典、德国、美国、加拿大等相继从呼吸道感染样本中检测出此病毒,而国内包括台湾、香港、北京福州等地亦有相关报道,提示该病毒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众多病原体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二)HCoV-NL63的流行情况HCoV-NL63最早在荷兰被发现,随后世界各地均有检出,感染者以婴幼儿居多,感染率在2左右。调查显示,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门诊患儿呼吸道HCoV-NL63的检出率较住院患儿高,分别为79及32,提示该病毒为呼吸道常见病原体之一,且感染症状较温和,此外,成人中存在免疫缺陷者亦较容易被感染。HCoV-NL63感染时多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其中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副流感病毒3型(PW3)。然而,单一HCoV-NL63感染者其病毒载量较合并感染者高。国外的研究均显示,HCoV-NL63感染的高峰期在冬春季节,而中国香港的相关研究提示高峰期在春夏或夏秋季节,中国台湾的研究则显示在秋季,这表明HCoVNL63感染的季节性可能随纬度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三)HCoV-NL63感染所致疾病HCoV-NL63感染的患者通常临床表现较温和(如发热、咳嗽、咽痛和鼻炎等),感染幼儿可表现为下呼吸道疾病,以支气管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多见,同时可伴随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表明,HCoVNL63感染可导致哮喘的加剧、高热惊厥的发生。加拿大报道一名老人在感染发病5 d后死亡,表明该病毒在特定人群中可能危害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多项研究表明HCoV-NL63感染与喉炎的发生有关。一项在德国进行的针对3岁以下患有下呼吸道感染幼儿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在病毒载量较高的HCoV-NL63阳性病例中,43诊断为喉炎,而阴性对照组只有6;在所有喉炎病例中,174为HCoVNL63感染,而在非喉炎病例中,HCoV-NL63的检出率只有42LsJ。韩国的一项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14例HCoV-NL63阳性病例中9例为喉炎患。两项研究结果均提示HCovNL63的感染与喉炎的发生有着明显关联性。(四)HCoV-NL63的研究展望虽然HCoVNL63与SARSCoV在感染目标细胞时利用共同的细胞受体,但两者的病原性及所致疾病的进展过程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这两种病毒在感染人体后各自所发生的免疫应答、炎症过程及体内复制特点等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对于ACE2,通过对其表达水平的干预,可能有助于HCoVNL63及SARS-CoV感染时的治疗。至今,尚未有针对HCoVNL63的特效疫苗或药物疗法,但学者们已积极对已有抗病毒药物及新合成复合物进行比较评价。目前已发现几种有效的复合物,通过抑制HCoV-NL63复制循环的初始阶段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其中包括siRNA(一种小RNA分子)靶向作用于HCoV-NL63的S基因,其他还包括静脉用免疫球蛋白、6一氮尿苷等23。HCoV-NIfi3的感染通常导致较温和的呼吸道症状,但对于婴幼儿、免疫缺陷患者及某些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这些病毒的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需要人们时刻重视。(五)HCoV-HKU1研究进展HCoV-HKU1是20_年香港大学学者W oo等从一个由深圳返港的71岁肺炎患者鼻咽抽吸物中发现的。目前已知并已定型的冠状病毒分为3群,其中第1群和第2群为哺乳动物病毒,第3群为禽类病毒。HCoV-HKU1属于第2群冠状病毒。HCoV-HKU1具有季节性,高峰在晚秋、冬季,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呼吸道冠状病毒, 就现有的报道来看,在0.3% 4.4%。HCoV-HKU1首次发现于有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感染HCoV-HKU1通常引起较轻的呼吸道感染,并且能够很快康复, 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HCoV-HKU1可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HCoV-HKU1感染的临床特征没有特异性,没有具体的特征性症状, 通常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和喘鸣,偶有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常被诊断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香港有研究报道,13例HCoV-HKU1阳性患者中有12例是社区获得性,8例有基础疾病。此外, HCoV-HKU1 感染患儿惊厥、热性癫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HCoV-NL63、HCoV-229E、HC oV-OC43等呼吸道病毒。HCoV-HKU1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呼吸道病毒, 其感染症状也是相对轻微的,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抑制的患者会加重症状并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冠状病毒因其复制机制比较独特,同源RNA 的重组频率很高, 因此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如冠状病毒HCoV-HKU1作为最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可能也是经过一个主要的和无数小的重组事件之后进化而来。对于任何一种病毒都不能掉以轻心,应从其来源、传播途径、病毒特点、所引发的疾病以及相应的检测和治疗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像SARS那样的灾难。三、SARS相关知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是21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20_年11月,我国广东省发现并报告首例非典型肺炎,截至20_年6月中国、越南、加拿大等26个国家均出现SARS病例或局部暴发。全球平均病死率约为10 %左右。20_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SARS的传播途径已基本明确。SARS以发热、肺部进行性炎症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近距离(飞沫)传播,呈医院和家庭聚集性,病死率较高,人普遍易感;SARS以显性感染为主,潜伏期(1-12天)内未发现有传染性。目前SARS尚无特效的治疗和预防药物。管理和控制传染源(病人和野生动物、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宣传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是SARS防治的基本原则。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在SARS流行的情况下,要确保“四早”措施落实到位。强调就地隔离、就地治疗,避免远距离传播。20_年,王鸣,徐慧芳等研究发现接触狸类动物是动物市场从业人员感染SARS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20_年香港大学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HKU1),并确认了病毒来源于蝙蝠身上。四、新型冠状病毒媒体监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前日公布两宗在中东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案,病征包括严重肺炎及肾衰竭。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表示,新病毒并非二三年爆发的SARS病毒,目前未有明显的传播能力,亦未有广泛流行的迹象。但由于病毒可致人死亡,中心已在机场和港口等口岸,以及各公私营医院设立加强监测机制,监测任何怀疑个案。一名四十九岁卡塔尔男子今月初出现呼吸道征状,在病发前曾经到过沙特和卡塔尔,现时因严重呼吸道疾病于英国接受深切治疗。英国卫生防护局发布公告说,前不久沙特曾出现一个死亡病例,死者六十岁,其肺部组织提取的病毒与卡塔尔患者相比,基因排序相似度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虽然该病毒与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但检测显示它不是SARS病毒。加强监测机制由于该病毒可致人死亡,医管局昨日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加强监测和呈报患有肺炎,及病发前七日内曾前往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的病人个案。公立医院与卫生署辖下的公共卫生检测中心亦紧密合作,安排为出现相关病征及有外游纪录的病人进行测试,并按病人临床征状安排入院,以及实施严谨的感染控制措施。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昨日表示,会去信提醒私家医生留意任何怀疑个案,并在机场、港口对返港市民和旅客进行体温测试,特别留意来自沙特及卡塔尔的人,如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会由医护人员评估或送院处理。曾浩辉又说,目前判断该病毒未有明显的传播能力,因为曾与两名病人亲密接触的人士和医护人员,都未有感染症状。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称,过去十年一些新型病毒,九成都是经由接触动物传染,今次情况如何有待研究。他认为市民毋须太担心,因为本港到沙特阿拉伯旅游的人士不多,而且当地卫生部门化验仪器先进,可以很快化验到病毒是否出现变种,并通知世卫。他又提醒港人如果到当地旅行,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人多挤迫的地方,返港两星期后如果有发烧或呼吸道感染迹象,便应求医,并清晰说明旅游纪录。中新社伦敦9月24日电 (记者 周兆军魏群)英国日前确认了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随肾功能衰竭,病例的症状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似。英国卫生防护局表示,这种病毒与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但检测显示它不是SARS病毒。感染病毒的是一名49岁的卡塔尔男子,从沙特旅游回到卡塔尔后,9月3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11日,该患者从卡塔尔紧急转送至英国接受治疗,已出现肾衰竭现象。23日,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英国卫生防护局已将此事上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病例。此前,一名60岁的沙特籍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死亡。英国科学家进行比对后发现,沙特籍男子死后肺部组织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这名卡塔尔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9.5%。两人临床表现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目前全球只确诊了这两个病例。英国卫生防护局呼吸道疾病部门负责人约翰沃森说,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该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病人目前正处于密切监护中,英国医护人员正在对病患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相关部门也已经提高防疫警惕性。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冠状病毒的种类很多,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和引起SARS的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此次发现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卫组织目前仍在获取进一步信息,以确认这两个病例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影响。冠状病毒概述(一)研究历史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而鼻病毒是50年代发现的。人们首先 发现鼻病毒与感冒有关,但是只有大约50%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 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 (二)基本简介冠状病毒在1965年已被分离出来,但人们目前对它们的认识相当有限。已知有两种冠状病毒会影响人类,2/3早产儿的普通感冒与呼吸道感染是由这两种病毒所引起。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 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多个地区,中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该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 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研究表明,这次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并不是人们已知的两类,一如外界的猜测,它是人类未曾接触过的新品种病毒。而此前有专家认为是“副粘病毒群”或“间质肺炎病毒”,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被推翻。(三)形态结构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 “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高重组率。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败。 冠状病毒成熟粒子中,并不存在RNA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Viral RNA polymerase),它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完成负链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 RNA)的转录合成、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冠状病毒各个结构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不存在转录后的修饰剪切过程,而是直接通过RNA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以一种“不连续转录”的机制,通过识别特定的转录调控序列(transcription regulating sequences, TSR),有选择性的从负义链RNA上,一次性转录得到构成一个成熟mRNA的全部组成部分。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assembly)生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四)临床特点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5天,平均为3天。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不同型别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OC43株引起的症状一般比229E病毒严重。有报道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病程一般在1个星期左右,临床过程轻微,没有后遗症。 冠状病毒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10余次,严重者可以出现血水样便。 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 2)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 3)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气、接触传染。临床上,多数冠状病毒引起轻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五)流行病学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目前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目前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六)传播途径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七)预防措施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