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读书征文五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2446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八读书征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八读书征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八读书征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八读书征文五篇【篇一】在老家木房子的神龛上,有一副对联,每次拜祭祖先时,不仅让人由内而外产生敬畏,更深深地触及灵魂。“拜先祖一柱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行正业曰耕曰读”。这是老爷子的手笔,也是我们大家庭的家教家训家风。老爷子今年 79 周岁了,老婆婆已于 3 年前驾鹤西去。老两口共生育养育8 个子女,并各有一个较幸福的小家。大家庭目前共有成员 57 人,其中党员 8人,大专 3 人、本科 3 人、研究生 2 人、企业中层管理 4 人、医生 1 人,除老人颐养天年、孩童自然成长与学习并举外,青壮中年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进厂、有的自行创业。大家各司其职,各谋前程,在各自的天地间辛勤耕耘、奋发图强。以头顶三尺有神灵的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对待工作、对待生命、对待生活。每个人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平等待人,不逞强不称霸,有情有义,和睦乡邻。近 60 人的大家庭,除了供老人吃穿用度外,大家依然以老爷子为中心,有事没事总喜欢与其谈谈,并遵循其意见建议。常常听老人谈古说今、陪老人打牌下棋等等。其实并不是有 30 余年村干部经验的老人能给现代的年轻人对症下药、开处方,只是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尊敬、孝顺老人。生活是幸运的、幸福的,也是艰辛的、艰难的。老爷子曾经的艰辛岁月许多就是那代人缩影。老爷子 3 岁丧父,5 岁娘下堂,临脚饭吃了 2、3 年,到了启蒙年纪才由族里长辈研究决定过继给其叔父,从此便担负着“一子顶两行”的孝道。老爷子自小聪明伶俐,加之当地邵邑醇良、民风淳朴、尊师重教,历来是个人文蔚起的地方,那里曾出了望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学者魏源。而苦难中的老爷子也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尽管刻苦、尽管用心、尽管书、写、算均在小镇首屈一指,然而命运再次与其开了玩笑。多次被荐举外出的他,次次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继娘一次次哭着拽回。自此在家族的安排中,17 岁的他便结婚成家,肩负家庭重担,随着 8 个子女的相继出生,家庭重担一年重似一年。尽管艰难,但老爷子从未利用手中之权谋求一升一碗之私利。70 年代中期,正是子女们吃长饭的集中时期,老婆婆看着成天连红薯、洋芋都吃不饱的孩子们,曾苦口婆心让当大队会计的老爷子想想办法。老爷子长吁短叹后,摇摇头说:村里很多家更老火,连红薯洋芋都快断顿了,更可怜。我有今天,族里长辈费了心,还好意思昧良心。所以老爷子没有想到办法不提,还一五一十,清清楚楚地记着每户的具体情况,确确实实,公平公正地为村民办事。“想不到办法”的老爷子却又想到了办法,常常是散工后带大点的孩子到山上做伴,开荒耕作,还好,老天不负苦心人,地理的萝卜、芥菜同孩子们的胃口一样疯长。同时在奶奶和老婆婆细水长流的调理中,家人苦并快乐地等到了有饱饭吃的年代。并通过卖猪卖牛供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同时老爷子自己也没忘了“耕、读”,只要得闲就练毛笔、学对联,早些年每年为乡村们义务写春联,红白喜联;并自学木工、篾工,家里的竹椅、背篓、箩筐、簸箕、笼子等都出自其手,极大地方便了家用;在生活极度困难的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带领孩子们像燕子衔泥般修建了四间两层的新木屋。日子在“耕、读”的实践中日渐红火。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为一日三餐而愁,不再为住房、教育、医疗而愁,但家人相聚时,老爷子总会再三叮咛,叫子孙们别忘了宗亲堂上的祖训,做事先做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辛勤耕耘才有收获;只有勤学苦读,才能掌握知识、掌握规律;只有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才能问心无愧。老爷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得,如今 79 岁高龄的他依然在研习易经。我想:有老爷子的言传身教、有家教家训家风的传承,家族的发展定能生生不息,定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篇二】有人说,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忙碌的生活让人庸庸碌碌,繁杂的事情让人无法抽身,长期处于重复的工作与生活中,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视野也变得狭隘,让人觉得疲惫不堪。幸而有书的陪伴,让我们的思想可以偶尔摆脱现实的束缚,给灵魂以栖息之地。身处职场的我们做不到“说走就走”,却可以做到“说读就读”。在安静的夜晚,或是在午后的窗前,抑或是在清风徐徐的河岸边,捧起一本书细细品读,都能把我们的思绪带到千里之外,享受脱离当下现实的超然愉悦。翻开书本,我们的思绪就仿佛插上了翅膀,上天入地,穿越古今,纵横畅游无穷的宇宙之中。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同的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现代人有手机,有电脑,有网络,有纷至沓来的声音与讯息。社会节奏的加快,世事变幻的纷繁复杂,均让我们陷入了巨大的表象洪流中,我们经常迷失自己的方向,听不清内心的声音。我们需要倾听内在的需求,找到灵魂的归宿,找到吾心安处是故乡的安然与安定。倾听古人的声音,让他们的思想带着我们观察生活,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那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够用安静使浑浊的状态变得清澈,谁又能在安静的状态中触发生机使事物发展得欣欣向荣呢?简洁明了的话语揭示出变化的奥妙,阐释有与无的对立与统一,从以小见大的细节处总结出生活的经验与规律,这就是智慧。生活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技巧与技能使我们学会生存,而智慧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相对于书本来说,电影视频等快捷的形式让人更容易接受。画面的多彩,表现形式的多元,节奏的紧凑,使得消化起来更方便。可但凡有过阅读体验的人,就知道书与电影所表达的绝不是一个层次。书中的层次显然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也更加广阔,给人的感受也更加细腻。一本好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绝不是一顿大餐能够比拟的。读书让我们能够与不同的思维碰撞,获得各种跨界的知识,也使我们明辨是非,学会思考,拓宽我们思想的宽度。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我们不由自主的聚精会神,聆听作者的自言自语。书让我们从背影中读懂亲情的深沉,从琴声中听懂友情的珍贵,从时间中感受爱情的美妙,从战火中懂得和平的可贵书传递着千年的讯息,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感受世间万物的变化,让我们的心找到共鸣。我们的情绪随着书中的精彩与跌宕而起伏,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拍案而起,时而心痛落泪,时而如释重负可能在一个夜晚,我们的情绪就经历了喜怒哀乐的感受;也可能通过一本书,我们就懂得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可贵。因为阅读,我们知道世间万物无奇不有,我们所知甚少,因此我们就更加懂得谦逊,懂得聆听他人,懂得丰富自己。通过读书,我们懂得要努力提高人生境界,懂得体会世间人情可贵,懂得家国情怀,也更懂得看透世事变幻随着时间的积淀,人生的阅历有所增加,我们对所读过的书也有了新的认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我们的感悟也就越深,回想那些读过的书,往往会产生久别重逢或是酒逢知己的欢喜。所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不同的书,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层次,使我们的情感更加深刻,拓宽了我们情感的深度。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的乐趣。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我们很难接触到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世界,而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有了书的陪伴,我们可以看尽世界风光,了解世间万物的奥秘。如果有机会,我们得以亲临其境一览书中所说的无限美好,我们就获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体验。在阅读中了解世界,在实践中加深认知,难道不是一件让人觉得很有乐趣的事吗?书中诙谐的话语,或崇高伟大或渺小平凡的人物,被人们挖掘的经验与技能,有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生活的乐趣,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工作与生活的固定化使我们的思维被禁锢,也束缚着我们的认知。我们常常以为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但实际上,世界只是我们愿意看见的样子,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阅读让我们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与可能性。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原来地球那么大,故事那么多,每个人都那么独特。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认识世界的角度。越读越丰富。书籍不仅是我们的朋友与导师,也是我们的良药与归宿。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获得内心安宁的美好。读书,不仅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我们的人生必将厚积薄发,丰富多彩。【篇三】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外祖母用发着灰色的毛笔,端坐在老旧的桌前写字的情景。淡雅的水墨跃上草纸,勾勒出的形状兴奋而欢快,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渴望。我常以为,那水墨是夜晚和星星的镜子,所以才会如此的鲜亮,她们等待着风穿过时给予的灵动。我看到文字正透过阳光下七彩的色调荡漾而来,外祖母端坐的姿势给人山水画般的写意感,那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美。这是我对于读书最初的印象,也是我自己读书道路的起点。我外祖母有三个姐姐,她自然是在家人失望的眼光中出生的。外曾祖父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许是前面三个女儿业已长大嫁人,老人家和这个最小的女儿就亲近些。每日黄昏教书归来,他就叫过小女儿给她讲一些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的简单篇章;晨起,教她背女儿经:“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隔了那么多年,外祖母忘了很多跟着她父亲读过的诗文,唯独对女儿经记忆犹新,这也是我儿时她常念给我听的句子,在那时的我听来觉得新鲜又有趣。外祖母二十三岁才和外祖父结婚,那个年代她已经被看作是“大龄”姑娘了。虽然很多人上门作媒,但都被她自己断然拒绝。外曾祖父问她究竟要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很有主见地回答了四个字:读书识字。后来经人介绍,外祖母嫁给了曾参加过新四军的外祖父,事实上外祖父也只断断续续读了一年的私塾,后来家里实在太穷,不得已辍学,参加了革命。两人婚前虽见面不多,婚后却意外地相处融洽。建国之初,外祖父转业到地方政府任职,忙于地方建设,外祖母就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公公和孩子。她把在娘家时的勤劳品质带到了婆家,在一日三餐、缝补浆洗里终日忙碌着,同时还不忘把自己收拾得清爽利索,让外祖父回来见到的是扫洒干净的庭院和笑语盈盈的老幼。有一段时间,外祖父在外参加干部培训班补习文化课,晚上回来点一盏油灯,就教外祖母读书认字。外祖母曾告诉我她的父亲只教她背诗文,却没有教她写字,她会写的一些简单的字还是后来外祖父教给她的。我想象夫妇二人灯下一起读写的样子,这大概就是诗经中说的“琴瑟和鸣”吧。比起外祖母来,我们这些生在新时代的女性就幸运很多了。我们不但会写自己的名字,还可以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我们背诵的不再是女范、妇德之类的句子,而是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中华经典。外祖母常说自己没有上过学,是半个文盲,所以她坚持让孩子们多读书,到了孙辈的我们,外祖母在读书的要求上依然没有放松。记得我儿时长住在她家里,每次放学,外祖母早已准备好茶水和点心,等到我享用完这些美味,便要在她鼓励和赞许的目光中去读书。我那时耳濡目染也爱上阅读,我在客厅的沙发上读安徒生童话,读格列佛游记,读古诗选,读镜花缘,一坐便是半日时光,而外祖母经过我旁边时总是轻手轻脚,生怕惊扰到我。往往是读书到夕阳西下,打在书页上的光线已有些昏暗,仿佛听到外祖母在院子里叫我吃饭,要一连叫几遍我才注意到,这时她已经走进屋,呼唤我的声音里带几分玩笑和骄傲:“吃饭了,我们家的书呆子!”我在外祖母的陪伴中一日日长大,直到我离家去远方读大学和研究生,每次给外祖母打电话,她总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后来我也做了母亲。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件事,就像呼吸空气和沐浴阳光。我可以一面将孩子放在膝头,一面翻着书页沉入阅读的世界。有时候给孩子念童话故事,打开色彩斑斓的书,扑面而来的都是熟悉的形象:丑小鸭,夜莺,格列佛,林之洋好像逐一拜访了昔日的好友。去年,我去英国约克大学做访问学者,临行前去看望外祖母,她的头发已然全白,牙齿几乎掉光了,精神却依然矍铄,提到我的即将远行,她笑着说:“这回要读到外国去了,还是用英语!”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到达约克市。甫一走出火车站,视野即被眼前的明亮和鲜艳包裹起来。这个英格兰东北部的古老城市是一个处处鲜花、绿草如茵的地方,城中遍布着线条简雅的英式建筑。始建于公元 7 世纪的约克大教堂带着古老的气息同最明快时尚的银行与时装店并立,传统与现代就这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这个城市的独特气质。起初,我住在一家叫做“萨克逊之家”的家庭式宾馆里。如别的独立房屋一样,宾馆内也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园中栽种着五颜六色的绣球花、绿绒蒿、银莲花、风铃草,还有更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卉。园内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张庭院椅,我常见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坐在椅上,她手中捧一本书,身旁的桌上放一杯咖啡和一碟点心。老太太衣着整洁,薄施脂粉,颈上戴一条珍珠项链。有一回,我与她交谈,得知她是老板的母亲,知道我来这里访学后,她很认真地嘱咐我要常去市里和大学的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老人一时兴起,随口吟诵出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小诗:“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句/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暮色渐拢过来,老人声音不大,略有些气息不足,读诗的神情却从容而笃定。我在花香中静静地聆听,想起我那每日晨起将自己梳洗干净的外祖母,和这位老太太一样,动作缓慢而优雅,对书籍与文字抱以郑重与尊重的态度。倘若这位老太太有孙女,想必也会对她的孙女时常这般谆谆教导、言传身教了。一时间,我的情感陷在对故乡和外祖母的思念里,想起童年记忆中外祖母戴着老花镜阅读的模样,想起多年来她让我们读书的坚持,我想到原来不仅要像早晚陪伴亲人一样地亲近书本,我们天下爱读书的女性也都是一样的,对文章、诗句的理解即是出于生活的阅历与体悟,这才真的叫做:“书卷多情似至亲,晨昏忧乐每相伴”了我带着外祖母的期望漂洋过海、追寻知识与真理,不也在追寻这样的人世真谛吗?回国后,我在陪伴外祖母聊天时,曾问起我最初记忆中她经常写的是什么,她说那是她的名字李秀英。【篇四】你说,怎样的女人是最美的?捧一本书,品一茗茶,不施粉黛却温婉自然,这样的美无关年岁,这是我想到的女性最美的模样。阅读的女性很美,知性的女性很美。没有女性是不爱美的,那么女性的美又是易逝的。“自古女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昂贵的保养品也经不住岁月的无情,但唯有美在气质,美在骨髓,才能不在意岁月而愈久弥香。玻尿酸、整容术、化妆术、滤镜美颜现代的美人皮相固然光鲜,却经不起细细品味推敲。林清玄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美人在骨不在皮,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真正美人,无不有着内在的高雅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成为女性最好的保养品。人们常用“美而不自知”来形容林青霞,2014 年 11 月 3 日,是林青霞 60 岁生日,elle 杂志邀请到她拍封面,60 岁的她,淡定从容,清丽俊朗。常说岁月无情,时间偏偏给她眷顾。林青霞的美人人称赞,金庸说“青霞的美,是无人可匹敌”;徐克说“五十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大美人”;师太亦舒第一次见到林青霞,被她的美惊叹“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一个女孩子,美成这样子,而她自己却完全不自知。”林青霞自是不在意她的外在的美的,现在的她不去整形不打玻尿酸,任凭皱纹爬上眼角就是最大的凭证,但林青霞却很在意她的内在的美。60 岁生日,她送给自己的礼物是新书云去云来。出第一本窗里窗外时,她对记者说,“请不要叫我林美人,叫我作家。”这样耿直的林青霞着实是可敬可爱的。林青霞就是这样,她不自恋,不在乎外貌,不在乎男人是否会献殷勤,她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相比较别人夸赞她的美,她更希望的是别人喜爱她的才。爱读书的女人因为可以永远吸收新养分,即使是有了褶子也都会无龄感。这样的美可以天荒地老,愈久弥香。韩雪,一个在今年突然很红的女星。自从韩雪开始参加身临其境女人有话说跟着贝尔去冒险等综艺秀节目,才让世人看到了她独特的一面:流利的英语口语、爱好机器人、自己动手修手机表现足以让人惊艳,原来韩雪被误会了那么多年。她并非一个傲娇的花瓶,而是一个独立、自律、低调、才华横溢的女子。声临其境中韩雪圈粉无数,她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外表,更是有过人的才智,不管是配音中一人分饰八角恰到好处的演绎,还是一口流利侃侃而谈的英语口语;在女人有话说的节目里韩雪展示了自己化繁为简、生动别致、严格律己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她喜欢读书,家里床头桌上随处可见一本的英文原版图书,这无不印证了韩雪高贵的气质并非只靠皮相,这种与众不同傲世独立的美需要知识的灌溉和滋养,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经过时间积淀过的美才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女人独特的魅力。任何一个女孩都想自己独立自主、自信从容、即使不依附男性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有腔调那么智慧可以带来这一切。智慧则源于阅读、源于孜孜不倦地求索、源于不断地经历与感悟。董卿不是标准的美女,但是“气质美女”是众人对她公认的评价。张爱玲曾经说过“女人如花,如花的女人应保持如花的容颜,如花的才情,如花的品质。因为当岁月流逝,容颜老去,伴随一生的只剩下内在的素养和气质。”董卿从小就认定自己不够好看。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和读书上。随着朗读者的火热播出,担任主持人兼制作人兼导演的董卿让大家认可了她的努力和才华。当台下的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拥有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董卿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诗书藏在心的董卿,身上具有优雅的古典美,她优雅得体的穿着、精致的妆容发型和抬手投足间的自信更是将这种美烘托到极致。柴静在看见里说:“每个微笑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不仅是热爱读书,董卿也是有着“拼命三娘”的绰号。工作再苦再累,即使是在舞台上摔伤,她仍然坚持录完节目,把最完美的自己呈现给观众,不辜负众人的期望。真正经年不衰的气质,还是源自优良的品质、渊博的学识、豁达的性情、坚韧的无畏。越是经过岁月的磨砺,有气质的女人越能散发出持久而迷人的魅力,犹如贝壳中的沙砾在不断磨砺后终成为耀眼的珍珠,犹如沙漠中的原石经过千般打磨终成璀璨的钻石。“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真正的美源于内在,真正的美没有期限。你优雅的谈吐里,露着你读过的书;你自信的眼神里,透着你阅过的事;你从容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三毛在随笔中写道:“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衰老有何畏惧,不过是岁月更替,自然规律。青春有洋溢的美,年老也有从容的美,无需比较,各有千秋。“岁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做一个热爱阅读、不畏岁月的女子吧。手捧诗书,任由唐诗的芬芳渲染满头的青丝,宋词的馥郁醺醉如花的容颜。即使年岁变迁,容颜衰退,仍能够波澜不惊、如花似水、精致细腻,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优雅从容。【篇五】身边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守书奴,首饰可外借,书不可;床铺可乱,书柜必定纤尘不染。已经不能清晰地记得,对文字产生情感是何年岁,确然的是,33 年的人生中,书籍已贯穿 30 年。传说中,我一岁半开始认字,时光久远,实是不能想起;却清楚记得,开始看书是在三岁那年一本365 页童话故事,没有拼音没有插图,是妈妈平常念给我听的。当我缠着家里除外婆之外的每一个人给我讲故事(外婆不识字),直到我已经能记住其中大部分内容,却还是不厌其烦的时候,家人终于崩溃了。小姨把书塞给我,说自己看。倒不是认真觉得我能看懂,只是要我不烦人罢了。于是我开始给自己讲故事,有不认识的字就用蒙的,意思能顺下来就行。某天小姨放学回家,看见我趴在故事书上抽抽噎噎的,赶紧问怎么了,我抬起婆娑的泪眼说:“小蓝鸟好可怜啊”小姨探头一看,还真是小蓝鸟的故事。从此我解放了整个家族。读书时为了买书,做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不吃早餐,比如不吃午餐,比如步行 4 公里省下打车钱。工作后,每年一笔当当订单,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比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比如二十四史,比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婚时,终于达成了多年夙愿,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一面墙那么大的书柜。当我用二十多年的藏书填满了整个书柜时,先生忍不住问,现今网络如此发达,那么多资源想看什么没有,何必掏钱包。我笑说,喜欢听到簇新的纸张翻动的声响,闻到铅筑的文字散发的墨香。文字能带我到达去不了的远方,身体被桎梏,思想却能飞翔。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人在书房,却能赏万千景象。文字予我不离不弃的陪伴,孤身一人,有书在侧亦能忘却迷惘。当阅读成为一种入髓的习惯,哪怕不端坐桌前捧起书本,即使微信公众号一篇小小的文章也能从中汲取能量。每当有朋友问我:“我家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你的阅读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都忍不住反问一句:“你的家中除了时尚杂志和电器说明书,还有没有带字的纸张?”怎么样让孩子爱上读书呢?虽然我还没有做母亲的经验,但是陪伴弟弟读书的经历倒是可以借鉴。小姨的孩子是母亲一手照顾,我未出阁之时整个家族是同住的。弟弟 2 岁时,陪他看探索频道儿童百科全书。现在的儿童读物都配有生动丰富的插图,色彩鲜艳,内容简明有趣,是很容易引起小朋友兴趣的。只不过孩子新鲜劲来得快过去得也快,看一会就去玩了。我从不强迫,他愿意凑过来的时候我就跟他念文字、讲图片,他跑开了我就自己津津有味地看。最终弟弟还是被我吸引,几天的时间,我们就看完了一本动物卷,小姨下班回家时弟弟还要拉着她兴致勃勃地讲,今天我们读了狮子捕猎,狮子抓住小动物,把皮毛撕开不吃,吃的是肉肉孩子的记忆力惊人,重复讲的故事,若他有兴趣几乎可以逐字记住,回过头来再对照书本时,就认识了这个字。所以弟弟识字也极早,约摸 3 岁时就可以自己看一些儿童读物了。识字的过程寓教于乐,学习并未剥夺童年欢乐,反而使孩子多了一条获取更多快乐的途径。5 岁时,陪弟弟看上下五千年,历史本就是故事,在讲故事中完成知识积累,枯燥的历史也就没那么乏味了。我惊喜地发现,在培养独立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他渐渐学会了思索。我们一起读盘古开天辟地,讲到盘古累倒了,双目化为日月的时候,弟弟问我:“盘古的哪只眼睛是太阳?哪只眼睛是月亮?”我想了想,诚实地告诉他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一起寻找答案。最后在图说天下中找到了确切的答案:盘古左目为日、右目为月。不给孩子模棱两可的的答案,不因为孩子问题答不上来而恼羞成怒,不用手机百度快速搜索,我坚持从书中寻找答案。每当我们一起努力解答了他的难题时,弟弟都很很快乐,小小的人也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渐渐地,弟弟开始自己看书,不用我再陪他念了。每当我拿起书本来看的时候,他也会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乖乖地依偎在我身边,除了见到不认识的字来问我,于是我干脆教会了他查字典,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各自看书,除了纸张翻动的声响再无其他声音,妈妈说那是整个家最美好的画面。后来,我出嫁了。成婚后不再与娘家同住,便经常接到弟弟的求助电话。8 岁的他最近在背将进酒,说背了一段,剩下的怎么也记不住。我翻开唐诗鉴赏辞典,隔着电话跟弟弟一起学习译文,半个小时之后,弟弟告诉我,他记会了!昨天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假如我缩小了,弟弟把他的习作拍来让我看,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可是故事脉络不够清晰,该详的地方略,该简的地方繁,我解释良久也不得要领。后来我便提笔写了篇范文发给他,半个小时后,再发来的文章虽称不上佳作,也算得上一篇有趣的小文章了。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就要做到什么样。做父母的沉溺追剧,就没有立场责备孩子迷恋动画;做父母的王者荣耀排位高,孩子擅长切西瓜也就不稀奇。你若能耐下性子跟孩子一起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便不再是空想。潜移默化,家庭文化氛围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为人父母,切莫小觑榜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