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读书征文7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2443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八读书征文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八读书征文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八读书征文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八读书征文 7 篇【篇一】我很喜欢文雪梅老师一路花开里的那句话:最美的时光在路上。是啊,在路上,品一路花香馥郁,听一路婉转莺啼,体会生活的美丽,享受生命的欢愉。前几天,特地请了工休和父亲去云南旅行。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和父亲去看看远方,体验不一样的山水风光。有人说,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不是前往目的地的过程,而是同行的人。因为有他,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变得多彩而有意义。我想,和父亲的旅行便是如此吧。和父亲的旅行是温暖的。大理古城,这是一座白族人世代休养生息的千年古城。厚重的墙体、凝重的颜色透出它沧桑而久远的历史,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古老的城墙上,我挽着父亲的手,随着如潮的人流走进城中。路过一条古老的街道,一弯溪水错落地贯穿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溪边垂柳依依。和父亲一起走过喧哗的洋人街,用心去感受古城老宅庭院里的花木扶疏,户外溪渠的流水淙淙,挽着父亲的手一起感受这座古城的风韵,就如同小时候父亲挽着我的小手一样,是一种暖暖的幸福。和父亲的旅行是苦中带乐的。第三天,和父亲一起游览虎跳峡。在这里,我们领略了金沙江水翻江倒海桀骜不驯的本性,它翻卷着、咆哮着父亲激动地拉着我往下走,想更近距离地感受它震撼人心的气势。往回爬山时,台阶很陡,抬头往上看,令人有点眩晕,才爬了一小段,我就累得不顾形象,一屁股坐在阶梯上了。父亲时不时回头逗我,在不远的休息区坐着等我这只“小蜗牛”。抬轿的人看到我累得气喘吁吁,过来问我要不要坐轿。我双腿累得发软,但看到父亲在前面笑着招手,我咬了咬牙坚持着往上爬。一路上,和父亲说说笑笑,追赶着他的步伐,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回想和父亲爬上来的苦和累,顿时感受到了一种快乐,这才体会到父亲让我坚持的意义。和父亲的旅行是悠然的。当我们抵达香格里拉的小中甸花海,在花潮里,和父亲拣了个地方坐下,一边品尝当地美味的特色小吃,一边看着在周围打闹的孩子。父亲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美好的童年:那时他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小伙伴也在这样广阔的花海里无忧无虑地嬉戏,那时的蓝天很远、白云很近,他们躺在青青的山坡上,畅想着未来转眼间,昔日的玩伴都已各奔东西,或已在另一个世界,只剩下苍老而美好的回忆和父亲的旅行是热情的。在香格里拉的那天晚上,我们接受了藏民的邀请,参加了康珠称尼土司家宴。走进藏民家的大院,热情好客的“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哈达,敬一杯青稞酒,送上一杯酥油茶。我们上楼找了位置坐下,“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热情的歌舞表演。丰盛的晚宴后,院子里燃起了篝火,我们加入舞队和“扎西”“卓玛”手拉手跳起了热情的藏族舞蹈。篝火映衬着父亲苍老而灿烂的笑脸,我们高兴地唱着、跳着和父亲的旅行是恬静的。最后一天的傍晚,和父亲漫步在丽江大研古城的青石板路,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路欣赏着从乐器房里传来美妙的乐声。此时的丽江是宁静的,我们坐在披上夕阳余晖的院落里遐思。这座充斥着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承载着满满的情意与感性。也许是丽江古城内小桥流水人家的柔软风情让人在静谧中左思右想,抑或是夜晚风格各异的酒吧让人魅惑张扬。不过,无论是蓝天白云、炊烟人家,还是风情酒吧,闲适的这一切,让我们体验了一把恬静的“慢时光”。多希望未来和父亲的旅程还很远很远我们在路上挽着手,漫步在春天盛开的花丛间;躺在幽静的山坡上,在夏天的夜晚,看星星眨眼;在秋天的黄昏,一起徜徉在金色的麦田【篇二】母亲的书柜是木头做的,老式两开门,高度超过一人,是结婚时娘家给的陪嫁。难以想象,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结婚讲究三转一响,外婆却耗费“巨资”给她打了个木头书柜,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柜子里静静地靠在墙角,像一个神色庄严的卫士。里头用木板隔了三层,最底一层是儿童读物,多是连环画小人书之类的,中上层则是“大人的书”,从竖排繁体的线装书到色彩鲜艳的时装杂志,从马概毛选到封面画着外国女人的译制小说,种类丰富,琳琅满目。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母亲却很舍得为我们买书。十岁生日时她甚至用半个月工资给我买了一套四册的少儿百科全书,这四册书也让我在班级里一时风头无两,当时图书馆在遥远的市中心,许多小伙伴放学都来我家看书。对此母亲也非常大方,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本子作为借书登记本,她非常鼓励我们交叉换书看,再讨论读后感,她说:“你们这个年纪就像一块块海绵,正是吸收知识的好时候。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多交流讨论,对你们是大有裨益的。”每年盛暑,家家户户都会“晒夏”,拿出压箱底的东西见见太阳,杀虫消菌,也明里暗里比着谁家被面绣活精致,谁家大袄花色高级,独独我们家与众不同,衣服褥子都挤在了可怜一角,大块的空地上铺着旧挂历,挂历上摊着一本本书。向来温和宽厚的母亲在那天就会变得格外严苛,仿佛旧社会的监工盯着我和表妹守着书,寸步不准离,等到夕阳西下,再一本本按着顺序收入柜子中。小孩子喜困,大中午就忍不住打盹,母亲这时候会额外大方,给我们一人买一支冰棍,再在膝上摊着看小人书,本该枯燥的活计顿时就变得惬意起来了。“开卷有益”是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吃完晚饭,她拾掇好家务,便会领着我去书房一起看书。小孩子好动,最开始屁股长了刺一样,怎么都看不下去,母亲便陪着我,给我一页页的讲书,她仿佛是个天生的说书人,什么故事从她嘴里说出来,都变得生动又有趣。在年幼的我的眼中,母亲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什么都懂。直到偶然的一次,我发现她正蹙着眉头翻阅新华字典,才惊觉原来很多字她也不认识,但她旺盛的求知欲鞭策着她不断前行,为了激发我对阅读的兴趣,她往往会自己提前“做足功课”,才能顺畅的跟我讲书,之后再鼓励我自己看一次,再长大一些,我不需要她为我“哺食”了,她就将重心放在了引导我阅读后的思考上,我们会讨论西游记里孙悟空究竟该不该打死六耳猕猴,我们也会讨论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最令人赞颂的品质是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你外公从小教给我的。”回忆起往事的母亲总是露出淡淡的微笑,她的原生家庭确实算得上书香世家,可惜突遭变故,父亲早逝,家里还有三个妹妹嗷嗷待哺,她最后连中学都没念完就开始外出挣钱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贫,但却从不放弃对阅读和思考的追求,“思考让我们明白一本书的价值,而阅读则能让我们灵魂安稳。”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她这句话的含义。确实,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暂时宽慰人心,比如吸烟或者饮酒,但是这些肤浅的快乐都不长久,唯有阅读,才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成为心灵的抚慰和寄托,成为一种可以寄托的信仰。而带领我找寻到这个信仰的母亲,不啻为一盏明灯。上了年纪而显得佝偻的母亲,在整理书柜时会微微踮着脚,她慈爱的目光,温柔了整个时光。【篇三】下班回到家,意外看见外婆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静静地看书。妈妈小声地告诉我:“别打扰她,看红楼梦看了一下午。”此情此景,让我突然生出些许感慨。我已经忘记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我买回来的各类书籍,曾几何时我也自诩是一位立志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艺女青年。作为一名铁路一线职工,从家到工作地点间路程日日夜夜来回奔波,“行万里路”的目标似乎早就能够触手可及,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买书”却代替了“看书”,成了我一项奇特的乐趣。“读万卷书”的梦想与我渐行渐远。我们总是能找到无数借口远离阅读。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忙,杂事太多 纷杂又喧嚣的现实世界,像张开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蒙蔽着我们的双眼,禁锢着我们的四肢,紧紧地束缚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复一日平凡而单调的生活中放弃了思考,不假思索地选择随波逐流。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倒过来说就是,不善读也可以致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然代替书本成为文字的最新载体,让“阅读”二字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有了更广义的内涵。有社会学家称,新媒体时代,现代人一天接收到的信息,比中世纪农村人一辈子接收的还要多。微博、微信、朋友圈,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各种纷繁混杂的信息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前一天转发得轰轰烈烈的热门消息,没隔几天“辟谣”又登上热门,引发新一轮讨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像是被填食的可怜动物,茫然无措地在社交平台中被动地获取着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无数信息从大脑中如疾风掠过,回过神来才发现脑海里却是空空如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阅读太近而静心渐远。曾听说古人读书前,往往会沐浴焚香、净手煮茶,以此祛除内心繁杂,营造宁静清心的氛围。在我看来,与其囫囵吞枣地获得太多无味信息,倒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回归阅读的本心,静下心来细细体味阅读之美。阅读之美,在于可以随心地享受文字描绘出的奇妙世界,既让你感受岁月静好,又让你感受世事维艰。仅于方寸之间,就能观赏世外之景,聆听世外之声,体会世外之情。而世外此景此声此情,又无一不在映射现实世界的人生百态,给人以启迪。阅读之美,在于可以体验生命的宽度和人生的广博。阅读与思考并行,细嚼慢咽方能品尝个中滋味。在阅读之余,细嚼文字又能填补人们心灵的缝隙。面对浮躁喧嚣的世界,让一颗颗飘摇的心终归能够尘埃落定。阅读之美,在于可以引起灵魂的共鸣和产生全新的领悟。或许读罢只记得些许模糊的轮廓,或许只是记得某个细微之处。而阅读之美,正是在于阅读这一过程中不仅有豁然开朗时遇见的惊喜,也有恍然大悟后的醍醐灌顶,更多的时候是带来一种怅然若失的人生感悟。阅读之美,在于沉淀,在于积累,它也许不能给你带来名利,但却能改变你骨子里的东西。我想,每个人都正需要寻找一个契机,静心去体味阅读之美。【篇四】与书本重逢和深爱,是在三年前孩子就读高三的时候。当时我在儿子学校旁边租房陪读,每天工作回“家”后唱锅碗瓢盆曲,做好一个母亲的陪读后勤工作。简陋的出租屋里没有电视网络,我也没有时间逛街以及和朋友聚会,晚上空闲时只有拿起闲书来消磨时间。没想到,这一“发”就不可收拾,把每天读书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把每天上床后的半小时阅读变成了一种睡前仪式。其实,从小时候的看连环画,到高中时期的迷琼瑶小说,到大学时期的追席慕蓉、汪国真以及三毛的诗歌和小说,还有囫囵吞枣地读中国四大名著,昏天黑地陷入金庸的武侠故事阅读的美好记忆一直留存在心中。后来上班,结婚生子,日子被工作、家人、孩子、社交、追剧、八卦、刷朋友圈、旅行等完全占据,我在平凡而琐碎的事情中消磨时光,一直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或不对,也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认真地思考过以后的人生以及人生的意义,以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完一生就是结局。直到 直到我与书籍再次重逢并重新爱上它,每一本好书、每一段句子、每一个文字都用它的智慧和深情感动和温暖着我,帮助我更好的成长。读书成就了我与家人的和睦相处。我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同时也是陪着父母变老的女儿,时时需要来回切换着不同的角色。在收获到快乐幸福的同时,也总会面临到沟通相处难与焦虑困惑的局面,而正是读书帮助我学习和释然了许多。沟通法则、心理学知识、哲学、历史这些书籍教会了我改变思维模式,借鉴摸索找到解决的办法、平衡自己心态的方式,学会了尽力改变自己而不是别人。前段时间儿子告诉我说:“妈妈,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觉得你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高三的时候,我曾经因为压力太大而不想继续读书时,你平静地看着我,缓缓而有力地说如果你真的想好了不想继续念,那就回家其实当你那么说的时候,我反而就有了力量而松了口气,就不焦虑了,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我听到这段话时很庆幸自己运用到了“共情”的沟通艺术,及时克服并隐藏了自己的焦虑,而认同他当时的情绪,帮助到孩子平稳度过烦燥期。读书成就了我与工作的融洽相处。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的艺术、番茄工作法、自控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些书籍帮助到我把全新的思维、高效的法则、科学的方式运用到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积极主动,争取团队的力量,与领导和同事更有效的沟通。工作中拖延、焦虑的情况少了,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统筹规划的能力强了。我被注入强大的新的力量,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尝试主动站到了讲台上讲授管理类的课程,自主开发时间管理的课件,组建团队成立基地“优训”拓展工作室读书成就了更美好的自己。逛书店、读 kindle 电子书、到图书馆借阅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阅读书籍的类型从纯文学到哲学、历史、传记、心理学,从古希腊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方式从匆匆浏览到细细咀嚼,从一目十行到轻声朗读,从泛读到精读、深读。读书逐渐成了我生活中最不能割舍的一部分,最美好最长久的陪伴。做不到行万里路,那就坚持读书吧,慢慢地,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些微变化。敏感、鲁莽、急躁的性格在向温和谦恭宽容靠近;喜欢指责别人的习惯,走向了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感受和思考;内向封闭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放接纳。喜欢看风景,喜欢接触不同的人与事,喜欢学习新的东西,饮食更加健康,睡眠学会调养,爱上运动,学习烘培,学习摄影,未来还想学习绘画 前段时间基地举行的“中国梦 铁路情劳动美”演讲比赛,我作为组织者同时也是参赛者,和其他八名年轻的同事角逐,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又一次收获到了进步和成长!生活没有什么不敢想、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和冲劲,也更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不盲从、不攀比、不抗拒、不焦虑、不痛苦,更不畏惧;爱读书、爱瑜珈、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更爱生活。逐渐地,一个年近五十岁的女人除了面容的正常衰老,心态和身体却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有料,也更加美好。读书成就了人生的圆满。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把心安顿好,人生即圆满。有了好书的陪伴,我的心才找到了可以安住一辈子的地方。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世上一切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去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可以极简单的。读书、读好书,让心好好的安住下来,用读书的力量淬炼成精神世界的富足,处变不惊,一切安好。【篇五】空闲的下午,整理书架和抽屉中的杂物,一张薄如蝉翼的纸笺从一本旧书里飞出。孩子般的笔体,是我的字。但纸上的内容却不是我构思的,它们出自于我的忘年之交、现已年近花甲的兴无书记之口。该如何命名纸上的文体呢?且把它看做是没有题目的“诗”吧。其内容仅四句:勇闯天涯独侠女,摇身惊变雪莲花。西域风情思绪飞,归来满载光与霞。时光已过月半有余,可我读起这“诗行”仍是不觉莞尔那是我抵达西藏第一天时兴无书记在微信上给我的留言。“侠女”之誉是万万不敢当的,而今徘徊于书桌前的我不过是一寻常女子,披散的头发和忙乱的手脚,恐怕只能尽显“憨态”,哪里又有什么“光与霞”呢?是兴无书记好意,让我独自出游的心情如春光般和煦。真如雪莲花在巍峨之巅、旷蓝之下独面彻骨冰寒的荒凉,勇破棱角分明的冰层,自我绽放,自我欣赏,那种桀骜的孤独,是我脆弱的生命所承受不起的。我只愿:一路笑语,一路歌吟,一路上有光明,一路有繁花相偎的梦境。3 月 16 日我乘坐 z223 次列车从成都出发,目的地是西藏的拉萨。火车途径一站又一站,愈是靠近终点,心中的禅音便愈加清晰,布达拉宫悠长的石阶有着不可奢望的境界,一眼一安详,一步一从容。我仿佛听到了雪域高原的呼唤,像极了仓央嘉措的情诗:花开季节过了/玉蜂可别惆怅/ 相恋的缘分尽了/我也并不悲伤。在我的性格里,我是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一个灿烂的花期的。所以当独自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心底有个声音这样告诉自己:趁着花季,与蓉城温柔地告别,与雪域庄严地相拥。18 日早上 9 点 55 分火车抵达拉萨站。大抵是太雀跃的缘故,从未到过高原的我竟没有半点“高山反应”的,又因为刚下了雪,空气里满是沁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一放下行李,就想抱着一本诗集,流浪在拉萨的街头,在澄澈通透的阳光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般把每一刻如天空般清亮的日子,都浪掷在无言的沉醉里。雪域高原上没有长长的堤,没有娇柔飘飏的柳絮,可是季节的恩赐却给了它同样一树一树的桃花,浅淡的粉色,少了灿若云霞的热烈,少了烟雨凄迷的妩媚,虽是缺憾,亦是另外一种完满:那脱俗的静美是滚滚红尘里不可多得的。在它们面前,全然想不起世间还有任何恼人的字眼。卞之琳先生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小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我没有先生的豁达,却也懂得空的包容、空的厚重,那是千帆过尽后的安立一隅,是繁华落尽后的幡然醒悟,看似缺乏,实际则最为丰富。这“空”好比雪域桃花的“淡”:安静娉婷,不争不闹。红楼梦里“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亦是佐证。你认真看过高原桃花开的模样吗?它们是会造梦的呀。一朵一朵在离天很近的地方等待,在春天温和的梦里,调着温柔浅淡的色彩,如少女脸上的晕红,美而不妖,不染纤尘,让人顿生花开一季、人活一生的痴妄。看到一朵桃花在枝头摇曳,心底所有的妄想都已与世隔离。只是暗思:远山之上,是还有另一朵花与它相互呼应的吧。虽然距离是远的,绽放的姿态却是相同的,柔和缱绻、情意绵绵。如果能够,多想做一朵桃花的知己,在亘古的蓝天下,在凉凉的西风里,互唤姓名,守着整个花季沉思半晌,我的嘴角仍是微微扬起,清浅的流年里有清浅的诗句。我俯下身去,轻轻翻开一本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诗情的,画意的,依然的,繁花相送。【篇六】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一页一页地翻阅,覆盖的文字历经了沧桑,凝聚的故事在心底若隐若现。轻嗅文字,淡淡的墨水味,亦让人感动、沉醉。夜静了,也深了。晚风吹过树梢,月光是醉人的佳酿,鸟儿在寂静中沉睡,生命在热烈地生长。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一个人的安静,一个人的黑夜,一个人的世界。一盏灯,一支笔,一张纸,在深夜静静地诉说。此时,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在书中,体会到亲情的浓度、友情的纯度,开始敬畏自然,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它一点一滴融进我的生活,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影响着我,陪伴我成长。书,让我学会了感恩。心怀感恩,才能感受世界的美。透过书里的文字,映照现实生活,我们的成长才有意义。一转身,夕阳落幕了;一转身,我们长大了,却也渺小了。有你在,灯亮着,模糊的记忆淡不了情的温度。记忆中,父母亲一年四季都在农活中忙碌。初中开始上晚自习,下自习时,天永远是黑色的。沿着街边的路灯,一个人走回家,每当我转过街角,抬头时,家里的路灯一直都亮着。在那个十几岁的年龄,我只是把这当成了一种习惯,没有太多的情绪。到现在毕业上班,行走在朦胧的灯下,想起好久没回家了,看着轨道上两条寂寞幽远的光影渐渐消失在夜色,思绪随着它飘到那很远很远的家乡,思恋有点纠心。我仿佛又听到那个漆黑的夜晚父母焦急地呼喊着我的名字,而我蜷缩在路边的角落里黯然神伤,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父母的声音渐渐飘远,沉沉的夜色带我进入梦乡。当我蓦然惊醒时,已是半夜。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家门口,那盏路灯显得格外明亮,屋里传来稀疏的话语声,我的眼眶湿润了。那次的眼泪,哭的是我的年少无知,父母无私的恩情;那一夜的灯光,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不管走得再远,也无法断开与父母的爱。鸟有反哺之心,羊有跪乳之恩。这么多年的生活,我一直在透支亲情给予的爱,真想手执感恩的心,用行动好好爱我的父母。每当指尖在书间滑过时,便能感受到那满满的爱伴着我成长。带着爱,带着感动走进书中,是最温馨的时刻。在书中,我常常羡慕“高山流水”的友情,乐为知己者奏,知己已亡,留琴何用?知己已死,心事赋琴,弦断有谁听?大学四年的异地生活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从相识到相知,一起走过寒冬,一起为工作奔波,雪天的冰洁积攒着写满友情的文字。因为友人在,寒风是温柔的,雨季是美丽的。离别的钟声响起,我们各自奔赴他乡。分开异地,一封信展开回忆,友人浅浅的笑容深深落在了我的心里,时间让友谊历久弥香。千古名曲还会令人想起,“知音”二字依然有人在诠释。书,让我学会坚强。在书里,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享受着阳光的恩赐。回首过往,我已不再是懵懂的少女。这些年来,习惯了一个人的思索,一个人的清凉夜晚,一个人的落枕而眠,一个人的走走停停。书香萦绕我的生活,贯穿我的灵魂。慢慢地就感受到了,也许总想走快点,也许奢求时间能重来。当我迷茫时,总会强迫自己钻进书里。渐渐地,思绪在蓦然间清晰,不再浮躁、迷茫。宿舍不远处有家书店,只要付三五块茶水钱,就可以在里面待一整天,里面的书都可以随便翻阅。周末,我都会独自一人在书店待上一天,天快黑的时候借上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愉快又惬意。而在我放下书本,一个人在宿舍大院漫步,第一次开始敬畏自然,是被一棵树感动。那年春天是那么的冷,它只有树枝,偶尔有一只鸟停在上面,如一幅水墨画,淡淡的,纯天然的。于是便钟情它了。每次路过时总是情不自禁的望望它。随着天气的转暖,树干上钻出了新芽,淡淡的绿。我舒心地笑了,生活充满着希望。到了五月,浓浓的绿意包围着,蓬勃的生命力映衬在蓝天下。其实早在冬季,它已在慢慢地积攒养分,厚积薄发,等待着属于它的季节。人,不也应该如此吗?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把握准自己,耐得住寂寞,创造属于自己的舞台。书的思想住进我的灵魂,带着书的气息去感悟自然,心灵才能真正的坦然。墨香淡而雅,读一本书就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走进名人的生活。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心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受到未来的希望。每天坚持用一点点时间来翻翻书,品味那些或喜或悲的故事,你会感到书香如醇酒般醉人。【篇七】墙里墙外1这学期跟着孩子又读了几本书,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将美写到极致,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书的开头,也将我带回了自己的童年。“他们是城里人。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几个月过去了,七八排青砖红瓦的房子,鲜鲜亮亮地出现在了芦苇荡里。”“这些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像另外一个品种的鸟群,不知从什么地方落脚到这里。他们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麦地人,大麦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们。”“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父亲的工作是从当完兵开始的,当兵的时候我和姐姐跟着母亲住在村里,那时我还小,脑子里没有任何记忆。儿时的记忆是从跟着父亲东奔西走的搬家开始的。具体不知道搬了几次家,但我清楚的记得每到一个家,都有一排排的新房让我们住,都有单位分的鸡蛋、鱼肉可以吃。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经常和父亲相处,他要出差,一出去就是很长时间,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小玩意,还会陪我和姐姐还有周围邻居的小伙伴们玩。每当接到父亲要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是我和姐姐最开心的期盼,是邻居小伙伴们欢乐的聚会。在姐姐要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一排排的红砖平房总是让我迷糊,我们来到了中心街的后面,父亲领着我们娘三走进了一栋房子,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红红的砖头铺成的地面,在靠墙的地方留出了一小片泥土地,跟着父亲走进房间,雪白的墙,光滑的水泥地面让我们眼睛一亮,我和姐姐惊奇的看着这大房子的角角落落,在每个房间里兴奋的跑来跑去。父亲笑着对我们说:“以后咱们就在这安家了!”搬家之后,我和姐姐才知道那个很大很大的院子就是父亲工作的单位和住宅区,才知道父亲的单位是胜利油田物探公司三大队,才知道住在院子里的人都是和父亲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2父亲买了撒网准备学习捕鱼。于是我就开心的跟着父亲走出了围墙,看到了更多墙外的风景。顺着土路拐弯的地方,我们继续往南走,不知走了多久,看到了在大片盐碱地中流淌的一条大河,这条河边上没有茂盛的芦苇,河两边光秃秃的,偶尔会看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草。父亲停下车,拿下撒网,让我在旁边看着他练习撒网。他走到河边,把网的绳子拴在左手的手腕上,再把网拉平,把靠近身子的那一边撩起来用左手握住,右手把剩下的网抓起四分之三,然后走向河水的边缘,身子向左后一转,奋力的再向身体的前方撒出去,我在旁边看着,一圈白色的大网洒向河中央,在阳光的照射下平铺到河面上,慢慢的沉下去,父亲的手赶紧松绳子,静待几分钟,收绳,快速的把整个网拉上来。我急忙跑过去看看有什么收获,除了几条瘦瘦的小穗鱼就只剩下黑色的泥巴了。我奇怪的问:“爸爸,这条这么大,怎么没有大鱼呢?”爸爸喘了一口气说:“河里的大鱼都让老百姓抓没了,咱今天先来练练,等有时间我带你去更远的支脉河去抓鱼,那里鱼多,还有螃蟹和河蚌”我开心的说着好,用小棒扒拉着网里打上来的小鱼。知道父亲打不到大鱼,我就跑到了旁边一个高高的土堆上去玩,站在土堆上看的更远了,放眼望去没有几棵树,整个眼里只有一种颜色,土黄色,那条大河一直伸向东方,尽头有一座桥,桥的那边就是一片片黑乎乎的房子,我猜想那就是妈妈说的“老百姓的家”。我跳下土堆,在土堆下面到处逛悠,走了不多远,看到一条没有水的小河边上有白乎乎的一大片贝壳,还有各种人挖过的痕迹。我兴奋的跑过去,用小木棍到处寻找完整的贝壳,一会功夫,我就找了一大把,上面有些沙子我就用手擦干净,放到口袋里,又去寻找,边找边兴奋,感觉自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当我还在专心的挖宝藏时听到了父亲的呼喊声,我装好自己的劳动成果飞奔向父亲,“爸爸!你看我找到了什么?”父亲看了我满口袋的贝壳,笑了笑说:“这是他们喂鸡用的贝壳”“喂鸡?”“对啊,鸡吃了才能下蛋啊,咱们走吧,天快黑了。”坐在自行车上,小心的看着手里贝壳(那时我还没见过大海,还没有从海边捡过贝壳)每一个都不一样,每一个都像一个艺术品,我小心翼翼的数着它们,摸着它们,看着它们。回到家我把它们放到了一个小盒子里,等待着放学的姐姐回家和她分享这一惊天大发现,墙外面东边的贝壳滩成了我们向往探险的宝地。后来我知道了这贝壳的过去: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东营这片“鸟无树做窝、人无歇凉地”、被称作“山东的北大荒”的盐碱滩渐为世人瞩目。1961 年 4 月,东营村附近打出的华北第 8 号探井首次获得日产 8 吨的工业油流。1962 年 9 月 23 日,营 2 井喷出当时全国日产原油最高 555 吨的油流。1964 年 1 月 25 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这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指挥部就设在东营村南,揭开了黄河三角洲历史性的一页。我们就是在这座石油之城崛起之时来到了这里,这里的土地是很多年前海水褪去之后留下的盐碱地,这里的贝壳滩就是 n 年前的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