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20026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学 1 基本权利基本权利是由宪法律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 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 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在权利体系中表明主体根本的政治 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权利通常被纳入基本权利的范畴 体现权利的根本性 基础性与决定性 根据权利所表现的内容和内部结构体系 权利首先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宪法和普通法律的特点 即宪法的价值源于基本权利的存在 它反映了权利主体的宪法地位 现代世界各国通常以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亦称之为宪法权利 一般在宪法律规范中确定的基本权利都是重要的 根本性的权利 在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 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 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公民是基本权利的一般的 经常性的主体 各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主要是通过公民的自主性活动而得到实现 公民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 公民是法律概念 第二 公民是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 是稳定的法律概念 公民概念的外延大于人民概念 不仅包括人民 而且包括敌对分子 第三 公民是个体概念 公民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他表示个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即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3结社自由结社自由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为一定宗旨 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 成立某种社会组织的自由 从结社的种类上又可将结社自由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 前者主要指商业性组织 后者则分为政治性组织 如政党 政治团体 与非政治性组织 如学术 宗教 慈善机构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法规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人身自由 又称身体自由 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 就其主体而言 本国公民和外国人都可以成为人身自由的享受主体 其权利的价值体系具有普遍性 当为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所必要时可以限制人身自由 但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所确定的合理界限 即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 以最合理的手段进行限制 保障人身自由是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的实现而提供的安全保障 反映了国家权力的普遍性 就人身自由的实体价值而言 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一切国家机关 政党与公务员都有义务尊重公民的人身自由 负有保障人身自由的义务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人身自由是防止国家权力的侵犯并取得赔偿的个人消极的 防御的权利 5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权利 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 社会经济权利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 社会经济权利是一种复合的概念 有关经济的自由权与经济权利共同构成社会经济权利体系 表现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 第二 社会经济权利是以国家权力的积极而适度的干预为其条件 在社会经济权利涉及的经济生活领域中 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方式 为公民享有其权利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 特别是对社会弱者的权益给予关注 第三 社会经济权利是宪法遵循的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 6 通信自由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信件 电报 电话 传真等手段 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进行通信 他人不得非法扣押 隐匿 私自拆阅或者窃听的自由 通信自由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 通信自由所保护的利益是私生活秘密与表现行为的自由 通信自由与私生活秘密的保护存在一定的交叉 但保护两者自由的侧重点与角度不同 第二 通信自由是表现自由的基础 公民通过行使通信自由 可以自由地进行社会交往 是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 第三 通信自由的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 外国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通信自由的主体 6 获得物质帮助权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简称物质帮助权 是公民因特定原因不能通过其他正当途径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手段时 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 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权利 这是特殊主体享受的受益权 不一定具备劳动者的身份 也不一定曾对社会做出过贡献 只要是我国公民 在特定条件下 就可以享受这一权利 宪法 第45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 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保障人们过有尊严生活的有效手段 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第二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一种具体的权利 当国家不履行物质帮助义务时 当事人有权通过司法程序主张自己的权利 第三 获得物质帮助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 又是一种经济权利 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二重性 第四 获得物质帮助权是宪政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 其实现过程需要国家的积极干预 通过物质帮助权的实现 不仅使处于社会危险中的弱者得到必要的社会救济 同时保障社会生活的平衡 7 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从广义上讲 新闻 出版 著作等也可包含在言论自由的范畴之内 形成综合性的权利体系 从狭义上说 出版自由不包括在言论自由范畴之内 一般说来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 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 都有以言论方式表现思想和见解的权利 其内容十分广泛 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保护 不受非法干涉 既包括政治 经济方面的内容 又包括对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见解 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多样 既可采取口头形式 又可采取书面形式 必要时依照法律规定 还可利用广播 新闻 电视等传播媒介 1 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休息权 答 休息权是指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宪法第4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宪法赋予劳动者这一基本权利 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精力 体力及时得到恢复 以便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并保证他们参加政治 文化生活 休息权与劳动权紧密相连 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一方面 劳动权是休息权的前提 没有劳动权 则谈不上休息权 另一方面 休息权能得以实现 可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 休息权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 休息权是实现劳动权的必要条件 劳动者在付出一定的劳动以后 需要消除疲劳 恢复必要的劳动能力 休息权本身是劳动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 休息权是劳动者享受文化生活 自我提高的重要权利 休息权不仅为劳动者充分地恢复体力的机会 而且为劳动者参加某种文化与社会生活 提高文化素质提供了机会 因此 休息权是劳动者自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 休息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 在享有休息权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其权利 劳动者有权自行安排自己的活动 用工单位不得克扣应支付的工资 2 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 答 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从广义上讲 新闻 出版 著作等也可包含在言论自由的范畴之内 形成综合性的权利体系 从狭义上说 出版自由不包括在言论自由范畴之内 一般说来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 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 都有以言论方式表现思想和见解的权利 其内容十分广泛 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保护 不受非法干涉 既包括政治 经济方面的内容 又包括对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看法和见解 言论自由的表现形式多样 既可采取口头形式 又可采取书面形式 必要时依照法律规定 还可利用广播 新闻 电视等传播媒介 早在美国的 权利法案 和法国 人权宣言 中 即有所规定 近 现代一些国家的宪法均把言论自由 视为公民重要的表现自由 言论自由存在法定界限 受合理限制 在我国确定言论自由合理界限的基本依据是宪法第51条的规定 即行使言论自由不得损坏国家 社会的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具体地说 言论自由的界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在限制 指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有确定的效力范围 在其效力范围内的言论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是内在限制 指言论自由的行使程度由宪法和法律规定 在其规定的限度之内言论自由才是合理的 否则构成言论自由的滥用 甚至成为危害社会的行为 近 现代各国宪法对言论自由的限制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为公益上的限制 包括禁止煽惑犯罪 妨碍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以及善良风习的言论 二是为个人利益上的限制 即禁止侮辱或者诽谤他人 以及足以损害他人利益的言论等 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特点 答 所谓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 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本权利作为宪法调整的权利形态 在整个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与基础地位 其基本特征表现在 第一 基本权利表明公民的宪法地位 基本权利的行使与基本义务的履行构成公民在一国中的宪法地位 宪法地位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实现其主体意志的基础 是公民行为的合宪性的依据 不享有基本权利或者不能充分享有基本权利则意味着宪法地位的不稳定 因此 宪法上确定基本权利的首要意义在于使公民行使基本权利获得合宪性的基础 第二 基本权利是一国权利体系的基础 如前所述 权利是有机组成的体系 包含着不同层次 不同形态的权利要素 其中具有母体性的权利则构成基本权利 这种权利客观上具有不可取代性 是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普通法所规定的权利是基本权利的具体化 即是从母体性权利中派生出来的 权利体系中的这一母体性与派生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构成了规定基本权利的宪法与规定普通权利的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 表明法律体系的不同等级 第三 基本权利是稳定的权利体系 对于一个公民来说 基本权利既是最重要 最根本的权利 同时也是从事社会活动的最低限度的权利 在多样化的权利形态中被纳入到基本权利的范畴的一般是国家有能力给予保护并实现的具有现实基础的权利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增加新的基本权利或者取消原有的基本权利都要经过慎重的选择与判断 从宪法运行的基本过程而言 基本权利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功能与能力 以不同形式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 社会发展的变化不轻易改变基本权利的结构与内容 这也是宪法保持其稳定性的基础 基本权利的稳定性是确立公民宪法地位的重要因素 从而保证社会关系的稳定 第四 基本权利一般具有不可转让性 基本权利是确定公民宪法地位的权利形态 是公民不可缺少的权利 由于基本权利反映了国家保护的公民基本的权利要求 是人的主体意志的体现 与做人的资格有密切联系 当国家通过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时 这一权利通常成为公民专有权利 不得将其权利转让给别人 否则会失去基本权利的性质 在政治生活领域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公民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 言论自由 人身自由 出版自由等基本权利公民可以放弃或者依法选择适宜的方式行使 但不得以任何理由转让其基本权利 第五 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 基本权利作为宪法上的最高价值规范 在权利体系上具有综合性 即概括了公民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涉及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与社会领域 在主要的 基本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宪法确定了基本权利的范围 以保障公民宪法地位 有关基本权利的综合性将在基本权利体系中作进一步的分析 总之 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 最重要的权利 表明了公民的宪法地位 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运行的基础 2 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需要履行不同形式的法律义务 其中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首要意义的义务 即对公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构成宪法规定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决定着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 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基本义务表明公民的宪法地位 基本义务是公民作为管理对象而负担的义务 是公民宪法地位的直接体现 第二 基本义务具有制度保障或法律保留的性质 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是具体立法的宪法依据 通常具有一种伦理的 宣言的基本义务 是公民宪法地位的高度概括 它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部门法才能具体化和现实化 如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但在宪法中 纳税义务只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还没有变为现实的义务 纳税义务的现实化与具体化须通过国家立法变为现实的义务 纳税义务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税法 而得以现实化和具体化 第三 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的一体性 在宪法实践中 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关系并非始终具有对应性 但两者以不同的形式保持着内在的一体性 有些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直接结合为一体的 如受教育权与劳动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其他的基本权利从表现形式看 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基本义务 但基本义务的规定实际上构成基本权利运行的宪法界限 一部宪法典规定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数量是不平衡的 通常基本权利的数量大于基本义务数量 但这并不说明基本义务不重要 它只能表明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不同存在方式 4 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 答 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的 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基本权力与基本义务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层次上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 1 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辨证统一关系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个一般原理 为现代人权观念所公认 正如 世界人权宣言 所强调的 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 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 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 而确定该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保证对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由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属性所决定 因为人的权利只能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存在 在个人与个人 群体与群体 个人与群体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 某一主体享有某项权利 就意味着要求其他主体有尊重并不得侵犯这项权利的义务 否则 任何人的权利都无法实现和得到保障 但是 权利和义务又有可分性的一面 因为权利和义务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与范畴 在实际行使当中 有的主体可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有的主体则可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2 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价值主次关系有学者认为 基本权利和基本权利应当以权利本位 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 权利是目的 义务是手段 权利是义务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就在于保护权利的实现 还有一种认为 法律作为社会控制 规范手段 在技术方面有两种规范形式 赋予权利或权力 施加义务约束 而相比之下 后者是更为有效的方式 单纯地宣告公民权利 不足以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及各级机关重大的决策失误 而对于公职人员的行为设定义务规范和决策程序 有利于社会有效地实现对管理组织反控的目标 1 我国公民享有以下政治自由 A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B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 请愿C 言论 出版 集会 游行 示威D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 罢工2 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住宅不受侵犯D 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 3 我国现行宪法将以下事项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又规定为公民的义务 A 参加选举B 参加劳动C 接受教育D 检举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4 在我国 以下机关有权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 A 公安机关B 国家安全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人民法院 5 我国公民在以下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年老B 疾病C 丧失劳动能力D 失业6 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 下列选项中哪些人可以在选举日回其原选区参加投票 2002年真题 A 冯某 被判处拘役6个月 还差1个月期满B 马某 被刑事拘留15天 已执行2天C 王某 被判劳动教养3年 已执行1年D 汪某 被判有期徒刑10年 剥夺政治权利3年 已执行刑罚5年 7 某村开始了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 推选以下四位村民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 你认为下列四位村民中哪几位可以被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 2003 A 李小波 刚过完 岁生日 初中毕业后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 田里地里都是一把好手 可其父亲素有小偷小摸的毛病 去年偷了吕家的一条黄牛被处罚B 刘光华 岁 为人忠厚 写得一手好字 但跟着他爷爷学了一些占卜 算卦之类的 技术 C 周秋兰 现任村妇女主任 热情大方 精明能干 只是经常与那些年轻后生嘻嘻哈哈 其丈夫死后 她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小伙子周小满谈恋爱 被老辈人说成是有伤风化D 丁长生 原为村里的民办教师 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 年 在服刑期间 他学会了多种果树栽培技术和特种养殖技术 提前释放回来后便搞起特种养殖和果园开发 8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中国公民不具有选举权的情况 2000年真题 A 未满十八周岁B 被剥夺政治权利C 被劳动教养D 患精神病9 刘某系某乡女村民 已生育三个女儿 现在又怀上了第四胎 乡 村两级干部决心把她作典型处理 于是 在某日一大早便破门而入 将还在睡梦中未及穿戴整齐的刘某强行带到村委会教育了一整天 并决定取消其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 三好学生 的称号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 乡村干部的行为侵犯了刘某作为公民的哪些宪法权利 2003 A 人身自由B 住宅不受侵犯C 受教育的权利D 人格尊严 10 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 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 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2004 A 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B 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C 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D 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11 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哪些符合宪法的规定 2004 A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B 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提出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C 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后 都必须查清事实 负责处理D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 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12 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 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 两个月后未见动静 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 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 黄某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2000年真题 A 法的适用B 法的遵守C 法的执行D 法的解释 13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2002年真题 A 公民在年老时B 公民在疾病时C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2004 A 环境权B 平等权C 出版自由D 受教育权 15 某县A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 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 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 该选区三位候选人黄某 朱某和王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 3500票 2600票 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 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年真题 A 黄某B 朱某C 王某D 三人均不得当选 16 根据宪法和法律 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2002年真题 A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B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C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D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7 下列选项中 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1998年真题 A 科学研究自由B 出版自由C 文艺创作自由D 欣赏自由 18 某选区选举地方人民代表 代表名额2人 第一次投票结果 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 乙 丙 丁 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 对此情况的下列处理意见哪一项符合法律的规定 2004 A 宣布甲 乙当选B 宣布甲当选 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C 宣布甲当选 同时以乙 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D 宣布无人当选 以甲 乙 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19 我国选举法规定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 由下列哪些方式提名推荐 2003 A 选民 人以上联名推荐B 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C 人民代表 人以上联名推荐D 各政党 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 20 某选区共有选民13679人 高先生是数位候选人之一 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选举法律 在下列何种情况下 高先生可以当选 2002年真题 A 参加投票的人数6835人 高获得选票6831张 B 参加投票的人数为6841人 高获得选票3421张 C 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43人 高获得选票6749张 D 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85人 高获得选票13073张 21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 下列哪些人可以具有中国国籍 2002年真题 A 赵某 出生于中国大陆 父亲为美国公民 母亲为中国公民B 钱某 出生于法国 父亲为中国公民 母亲为日本公民C 孙某 出生于柏林 父母双方均为中国公民 U80年移民德国 定居柏林 德国采用出生地主义的国籍原则 D 李某 出生于中国 父亲为无国籍人 母亲也国籍不明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