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修改).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213292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课件(修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您 第二节弹力 回忆一下 1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 你能举例说明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吗 做一做 用力分别拉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松手后 结果有什么不同吗 来看看人家在玩橡皮泥 想一想 类似橡皮筋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特性叫弹性 比较一下 有什么不同 类似橡皮泥 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一弹力 1 弹性和塑性 2 弹力 如果物体形变后 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弹力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1 物体直接接触2 发生弹性形变 产生的条件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小心喽 弹性限度 3 原理 拉环 弹簧 秤钩 指针 刻度板 二弹簧测力计 2 构造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1 用途 测量力的大小 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可以测定力的大小 结论 总结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 提环 刻度板 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动手拉一下秤钩感受不同大小的力 1N 2N 5N 说一说 4 探究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观察 2 检查 3 测量 不能超过量程 沿力的方向 静止或匀速拉 4 读写 量程 分度值 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弹簧是否灵活 1 感受1N 5N的力 2 测出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5 活动 1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时不能测量的力 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 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 检查指针 若不在 应 4 测量时 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 观察时 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6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量程 超出量程 每小格表示多少牛 是否指零 校零 一致 垂直 小结 一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 弹性和塑性 2 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 构造 1 用途 测量力的大小 4 使用 5 注意事项 观察 检查 测量 读写 轻按桌面能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吗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 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堂堂清练习 1 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 它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 有一弹簧测力计 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 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 而是在0 2N的位置 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 读数为4N 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A 4 2NB 4NC 3 8ND 无法判断 C 0 2N 0 5N 3 4 3 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物体间不相互接触 也能产生弹力 B 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D 4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 测一个物体重力时 手持挂钩 将物体挂在拉环上 测力计的读数为5N 则物体的重力为 大于5NB 等于5NC 小于5ND 以上都有可能 C 5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B 使用前 弹簧 指针 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C 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超过测力计的量程6 弹簧长10cm 用1N的力拉弹簧时弹簧长11cm 用5N的力拉它 弹簧的长度为 A 10cmB 15cmC 50cmD 55cm7 用20N的力能够提起的物体可能是 A 一只成年羊B 一只猫C 一只雏鸡D 两只鸡蛋 A B B 8 下列几种测量工具中 哪种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A 刻度尺B 弹簧测力计C 天平D 温度计9 如果一个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正指在0刻度处 而是指在0 1N处 那么使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一个力的大小 示数为3 4N 这个力的实际大小是 A 3 5NB 3 4NC 3 3ND 无法确定10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 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弹簧测力计上的测量范围就是它的量程B 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原因在于弹簧的长度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这是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原因D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力计 因此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水平方向上的力 C B B 谢谢大家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