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jian****019 文档编号:5213069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桥头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南部沿山一带,距省城合肥22公里,东与巢湖市接壤,全镇辖19个村(社区),近6万人口,镇域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万余亩,山林面积5万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钟毓灵秀,人杰地灵。我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自创办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正确办学方向,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新型劳动者为指导思想,以短训班、以会代培为主要形式。担负着全镇初高中毕业青年继续教育、人才培训、科技辅导、岗位业务素质培训等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在市、县成教工作检查中受到好评。一、整合资源,拓展规模我校成立之初,便以中心学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现建有综合楼一幢,多媒体阶梯教室一幢,标准教室4个,办公室、图书室、微机室各1个,实用科技图书400余册。联系大棚蔬菜生产基地1处,高产水稻生产基地1处,蓝莓生产基地1处,生态养猪基地1处,总面积5000亩。并积极与镇文化站、镇农机站、镇科技推广站协调,共享图书、仪器、标本等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服务于教学。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良好的硬件基础建设和较好的软件设施,为全镇农民学文化、学科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镇政府配备了主管成技校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领导组组长,另设专职副校长一名,专兼职教师20多人。学校制度建设完备,涉及教学、管理、应用等方面,管理规范,运转良好。二、拓宽渠道,夯实培训我校紧紧围绕当地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需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将成人教育与本地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为镇域经济建设培养各种人才资源。以办短期培训班,以会代培,科技进村入户,请专家讲座,组织农民参加“科普赶集”,看科技录像,利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等方式和手段进行活动,因地制宜对广大农民进行学科学、用科学的宣传和培训,真正把先进实用的增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把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本领教给农民。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办培训班1012期,其中集中参训技术骨干1500多人次,田间、街头指导培训覆盖人数8000人次;大力推广科普知识,年散发科普宣传材料万余。培训的内容有水稻、小麦稳产高产,病虫害防治与田间管理,高效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蛋鸡(鸭)的饲养和管理,淡水鱼的科学喂养,生猪的饲养与管理等。去年4月30日5月2日,我们在合肥市青年创业中心的支持下,请来了安徽农业大学多名教授,在我校的多媒体教室连续三天给广大农民进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青年创业技能培训,参训人数近400人次。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职成20*5号、省教育厅教20*99号文件精神,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返乡农民工转产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返乡农民工收入为目标,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联系镇科技推广站,为高产水稻、瘦肉型生猪养殖培训合格人员,采取办周末学校、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以会代培、进村入户,播放教学光盘,利用农远工程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三、联系基地,学用结合根据我镇地域广阔,土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多渠道发展大农业的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做到“建立一个基地,推广一批项目,培训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20*年20*年间,在桥安村建成了东瑞生态养猪场,在龙泉村建成了蓝莓生产基地,在竹塘村建成了3000亩高产水稻核心区示范片。三个基地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广大农民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劳动力的再利用,还可以直接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助和公司的政策优惠。科技致富示范户的扶持,带动了一批农户脱贫致富。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但为农民科技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帮扶作用,而且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了劳动实践基地。为加强青少年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教育,充实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开展除草、浇水、捉虫、施肥等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四、踏实服务,彰显亮点通过多年来对高产水稻、生态养猪等的培训和服务,目前我镇的三个基地已形成规模。竹塘村建立了3000亩的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的龙光、复兴、马龙山、桥青等村(社区),从而实现万亩水稻新品种高产攻关。要求在示范片内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新两优6号);统一管理;统一机械栽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新两优6号系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亩均产达1500斤左右。部级示范片项目内,所有种植农户除享受国家一般种粮政策外,还另补贴种植农户每亩20元,种植农户所售水稻将加价收购,凡每出售1000斤水稻的再追加补助30元,同时对农户所购指定稻种每亩优惠5元。据测算数字显示,仅项目优惠,每亩平均补助近60元,万亩示范基地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将直达种植农户的口袋。桥安村的东瑞生态养猪场,东南紧邻巢湖,西边直接合肥,占地50亩,建筑总面积10500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年总产值750多万元。该场标准化建设完成后,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生产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示范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并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新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龙泉村的蓝莓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100多亩,是以栽培蓝莓、培育蓝莓苗木、加工果实及其副产物利用研发的综合性农林科技企业,20*年春季栽种蓝莓10万余株,四个主栽品种目前长势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产”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种植蓝莓致富。三个基地解决了近千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校培训基地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中央、省、市、县多名领导多次来我校培训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回顾过去,我们在成教工作中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地区比较,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上级和广大农民的要求,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成技校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搞好市场调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